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针灸书和针灸文献 > 正文
编号:12307927
肌肉起止点疗法.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3kb)。

    肌肉起止点疗法 [引用 2007-04-30 21:11:40 ] 发表者: chen_yu_long

    针灸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之一是肢体疼痛。所谓肢体疼痛,一般是指肢体局部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疼痛。软组织包括肌肉、筋腱、韧带、关节周围组织、骨膜等,也就是《灵枢》所指的"经筋"。

    对于许多肢体疼痛而言,其原因往往是局部的,即局部的扭挫伤、局部肌肉劳损或局部外感风寒湿邪等,也就是由于局部"经筋"失去平衡造成的;并不包括机体五脏六腑在内的整个机体明显失常。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

    "应在中而痛解" 治疗肢体疼痛的穴位,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固定穴位,包括经穴和经外奇穴;另一类是非固定穴位,包括"阿是穴"、压痛点等。

    对于同一病痛,不同人或动物个体可能有不同的显效穴位,并不完全拘泥于某病必取某穴。而且,人和动物每个个体的解剖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个体解剖变异也会导致穴位发生改变。实践证明,某些穴位取穴不准、无法取穴甚至伤及脏器,有时就与解剖变异有关。因此,寻找止痛之穴点,不管它是固定穴还是非固定穴,也不论它是否符合书本记载,只要具有消除或缓解疼痛的效果即可。

    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灵枢》杂证论某病取某经,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随经取用";《针灸大成》作者杨继洲也说:"宁失其穴,毋失其经";最早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上也是有经无穴。这些都说明临床上针灸按摩时的取穴,主要是掌握"应在中而痛解"这个取穴原则,而不是具体、固定的穴位。舍其穴,取其经。切忌拘于穴位而失于法则。

    除了"以痛为腧"的阿是穴外,还可能找到一些不是阿是穴却具有消除或缓解疼痛的位点,在这些位点施治,其效果有时比阿是穴更好。尤其是当急性损伤时,对疼痛局部实施针灸或按摩,会导致水肿、渗出等炎性反应加重,无异于火上浇油。这种情况下,在疼痛的局部之外寻找止痛穴位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有人认为,从祖国医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痛点取穴只是最原始、最初级的取穴方法,高层次的取穴方法应该是在痛点之外。痛外治痛,才是祖国医学更精髓的东西。

    然而,如何才能找到痛外治痛的位点呢?临床实践中往往比较困难。张文兵等提出的"肌肉起止点疗法"(亦称反阿是穴)也许能给人以启示。大多数反阿是穴与阿是穴分布在同一块肌肉或互为邻接的肌肉上,但处于"相反"的位置。若阿是穴位于肌肉的止点,则反阿是穴可能位于该肌肉的起点或肌腹;若阿是穴位于肌肉的起点,则反阿是穴可能位于该肌肉的止点或肌腹;若阿是穴位于肌腹,则反阿是穴可能位于该肌肉的起点或止点。有时,反阿是穴可能在邻近肌肉或起止点相同的其他肌肉(或肌群)上。而且反阿是穴常位于肌肉中肌纤维最紧张部位,在反阿是穴下常可触及紧张甚或呈条索状的肌纤维,提示该肌肉中所有或部分肌纤维的过度紧张、痉挛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原因。

    注:本文节选自《经筋失衡的穴位疗法》。

    标签: 医

    经筋失衡的穴位疗法

    2007-06-20 21:10:49

    编辑 删除

    经筋失衡的穴位疗法

    1 经筋失衡

    针灸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之一是肢体疼痛。所谓肢体疼痛,一般是指肢体局部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疼痛。软组织包括肌肉、筋腱、韧带、关节周围组织、骨膜等,也就是《灵枢》所指的"经筋"。

    中医和中兽医学的特色之一是整体观念。但是,对于许多肢体疼痛而言,其原因往往是局部的,即局部的扭挫伤、局部肌肉劳损或局部外感风寒湿邪等,也就是由于局部"经筋"失去平衡造成的;并不包括机体五脏六腑在内的整个机体明显失常。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

    那么,对肢体局部疼痛的辨证论治是不是有悖于整体观念呢?当然不是。整体与局部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整体,也没有绝对的局部。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最大的整体是宇宙,对宇宙来说,银河系是局部;对于银河系而言,太阳系是局部;而对于太阳系而言,地球是局部......。人或动物体也是一样。如果将人或动物体视为一个整体,那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肌腱都是局部;如果将一块肌肉或一个肌群视为一个整体,那么肌肉的起点、止点、肌腹,乃至一组或单个肌细胞就是局部。在对肢体疼痛辨证论治时,我们可以求之于经筋失衡这个"小整体",而不必每证都牵扯到整个机体。

    2 治痛取穴

    2.1 "应在中而痛解" 治疗肢体疼痛的穴位,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固定穴位,包括经穴和经外奇穴;另一类是非固定穴位,包括"阿是穴"、压痛点等。对于同一病痛,不同人或动物个体可能有不同的显效穴位,并不完全拘泥于某病必取某穴。而且,人和动物每个个体的解剖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个体解剖变异也会导致穴位发生改变。实践证明,某些穴位取穴不准、无法取穴甚至伤及脏器,有时就与解剖变异有关[1]。因此,寻找止痛之穴点,不管它是固定穴还是非固定穴,也不论它是否符合书本记载,只要具有消除或缓解疼痛的效果即可。正如《灵枢·背腧》中说:"肾腧在十四焦(椎)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灵枢》杂证论某病取某经,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随经取用";《针灸大成》作者杨继洲也说:"宁失其穴,毋失其经";最早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上也是有经无穴。这些都说明临床上针灸按摩时的取穴,主要是掌握"应在中而痛解"这个取穴原则,而不是具体、固定的穴位。舍其穴,取其经。切忌拘于穴位而失于法则。

    2.2 反阿是穴 在上述非固定穴位中,除了"以痛为腧"的阿是穴外,还可能找到一些不是阿是穴却具有消除或缓解疼痛的位点,在这些位点施治,其效果有时比阿是穴更好。尤其是当急性损伤时,对疼痛局部实施针灸或按摩,会导致水肿、渗出等炎性反应加重,无异于火上浇油。这种情况下,在疼痛的局部之外寻找止痛穴位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有人认为,从祖国医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痛点取穴只是最原始、最初级的取穴方法,高层次的取穴方法应该是在痛点之外。痛外治痛,才是祖国医学更精髓的东西。

    然而,如何才能找到痛外治痛的位点呢?临床实践中往往比较困难。张文兵等[2]提出的"肌肉起止点疗法"(亦称反阿是穴)也许能给人以启示。大多数反阿是穴与阿是穴分布在同一块肌肉或互为邻接的肌肉上,但处于"相反"的位置。若阿是穴位于肌肉的止点,则反阿是穴可能位于该肌肉的起点或肌腹;若阿是穴位于肌肉的起点,则反阿是穴可能位于该肌肉的止点或肌腹;若阿是穴位于肌腹,则反阿是穴可能位于该肌肉的起点或止点。有时,反阿是穴可能在邻近肌肉或起止点相同的其他肌肉(或肌群)上。而且反阿是穴常位于肌肉中肌纤维最紧张部位,在反阿是穴下常可触及紧张甚或呈条索状的肌纤维,提示该肌肉中所有或部分肌纤维的过度紧张、痉挛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原因。

    2.3 黄金分割法取穴 采用黄金分割法取穴也是一种值得探讨的痛外治痛取穴法。有人[3]注意到,人体有很多黄金分割点,许多有效穴位(包括固定穴和非固定穴)就在某一黄金分割点上(故其中的非固定穴也称为"黄金穴")。有的动物也是这样。如:腰(脐)是身长的黄金分割点;膝又是腰(脐)至足长的黄金分割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5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