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3kb)。
"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用具及常用药液
(1)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为1ml(用于耳穴和眼区穴位)、2ml、5ml、10ml、20ml;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
(2)常用药物:水针的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板蓝根、威灵仙、徐长卿、夏天无、肿节风、丁公藤、鱼腥草、银黄注射液等多种中草药注射液。(2)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K3等。(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许多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也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穴位选择
(1)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进行辨证选穴。
(2)作为水针的特点,临床上常结合经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即用拇指或食指以均匀的力量在患者体表进行按压、触摸、滑动,以检查其有无压痛、条索状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的变化等。触诊检查的部位一般是背腰部的背俞穴,四肢部则沿经络循行路线触摸,尤其是原穴、郄穴、合穴等特定穴部位及一些经验穴。有压痛等阳性反应者,注入反应点往往效果较好,反应不明显者,也可取有关俞、募、郄穴进行治疗。
(3)软组织损伤者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较长肌肉的肌腹或肌腱损伤时,可取肌肉的起止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将药液注入到神经根附近。
(4)耳穴根据耳针疗法中耳穴的探查方法选取有关穴位。
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浅: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3)药物剂量: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ml,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2-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1-2ml。
(4)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适应范围
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 ......
"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用具及常用药液
(1)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为1ml(用于耳穴和眼区穴位)、2ml、5ml、10ml、20ml;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
(2)常用药物:水针的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板蓝根、威灵仙、徐长卿、夏天无、肿节风、丁公藤、鱼腥草、银黄注射液等多种中草药注射液。(2)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1、B6、B12,维生素C、K3等。(3)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许多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也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穴位选择
(1)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进行辨证选穴。
(2)作为水针的特点,临床上常结合经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即用拇指或食指以均匀的力量在患者体表进行按压、触摸、滑动,以检查其有无压痛、条索状或结节等阳性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的变化等。触诊检查的部位一般是背腰部的背俞穴,四肢部则沿经络循行路线触摸,尤其是原穴、郄穴、合穴等特定穴部位及一些经验穴。有压痛等阳性反应者,注入反应点往往效果较好,反应不明显者,也可取有关俞、募、郄穴进行治疗。
(3)软组织损伤者可选取最明显的压痛点;较长肌肉的肌腹或肌腱损伤时,可取肌肉的起止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将药液注入到神经根附近。
(4)耳穴根据耳针疗法中耳穴的探查方法选取有关穴位。
操作方法
(1)操作程序: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浅: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3)药物剂量: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0.1-0.5ml,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2-15ml;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10-20ml以上,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1/10-1/3。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1-2ml。
(4)疗程: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适应范围
水针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