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点穴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8220
经络点穴介绍.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2kb)。

    经络点穴疗法简介

    经络点穴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理论为基础,以针灸学说为依据的一种自然疗法。

    该疗法是一种以手指点穴为主,它融合中医众家治疗之长,将人体的十二经络线和与之相伴的血液循环相结合,在经络定行的方向上选择特定的穴位,结合穴位主治性能与木、火、土、金、水五行配合,并结合脏腑的五行属性。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结合自然大气与人体经络穴位开、闭、阖、放的规律。在特点穴位运用手指的指力选择相应点穴的玄妙手法,通过经络传导气血的作用,使人体内部经络系统的气血发生转变,来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协调,恢复人体正常的解剖位置及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疗法方法独特,疗效显著,不用药物、不用器械、无副作用。广泛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颈椎病、头痛头晕、面神经麻痹、肌肉萎缩、神经损伤、肠胃病、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肩周炎、扭伤、挫伤、外伤后遗症、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及疑难疾病。

    经络点穴疗法的特点

    一、 在手法操作上以手指为主,要求指力强、功力深、刺激面积小、刺激的强度大。

    二、 从手法作用时间来讲,点穴的时间短,但针感持续时间长。

    三、 点穴疗法治疗范围广,能治的疾病多。凡内科、儿科、妇科、神经内科等诸多疾病均可用点穴疗法治疗。由于是手法点穴所以治疗效果比普通针灸、按摩的疗效高、见效快。

    四、 病人痛苦小,而且避免病源交叉感染,尤其对那些惧怕针刺的患者应用点穴更容易接受。

    五、 与其她疗法比,无毒无副作用。

    经络点穴的功能

    一、 疏血经络、气血畅通、延年益寿。

    二、 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

    三、 强键脏腑、改善脏腑的功能。

    四、 通经活络、提高免疫的功能。

    五、 点穴刺激交感神经、增强内分泌的平衡作用。

    六、 调节微循环、美化皮肤、减肥美容。

    经络点穴的适应症

    一、 神经内科:偏瘫后遗症、肌肉萎缩、四肢麻木。

    二、 内科:肠胃病、高血压、风湿病、类风湿、头痛头晕、失眠。

    三、 骨伤科:腰椎病、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腰椎键盘突出症、骨质增生、外伤后遗症、扭伤、挫伤。

    四、 妇科病:痛经闭经、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

    五、 常见老年病及疑难杂症。

    经络点穴治病的原则

    一、 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求本是治 疗疾病必须寻求疾病的本质,针对其根本的原因进行治疗。

    二、 调整脏腑: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虽然在结构和形态及功能上各有特点,但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脏腑间生克、表里的关系来调整脏腑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 协调阴阳:中医学的阴阳学认为:人体处于正常的功能时,是阴阳保持在一个相对动态中平衡的状态。疾病的发生,则是人体阴阳相对平衡遭到了破坏,故治疗疾病应协调阴阳,使其恢复"阴阳平衡"之态。

    四、 扶正祛邪:机体的内在环境及其所处的外界因素经常不断的变化。健康的机体之所以能够保持着相对的平衡,是因为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结果,中医学则称之为"正气存在,邪不可干"。相反如果外界的环境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使阴阳平衡失调,正虚而邪实,则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治疗疾病应扶正祛邪。

    五、 随症因人制宜:对于不同的疾病,疾病的不同阶段以及患者不同的体质,手法的选择、刺激强度的大小、操作时间的长短等应有所不同。疼痛明显,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手法不易重,操作时间要长。久病,肌肉粘连之处,手法易重易强。病变部位较深,体质较强,手法渗透力应大。病变部位较浅,体质较弱,手法力度要小。

    经络点穴的基本治法

    点穴疗法是一种外治法,它是以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用手指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点压、刺激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也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并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为其诊治的依据。因此在治法上不外乎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使气血规复,脏腑协调以保持阴阳动态中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要手法以收血、放血、调血、移血为主。

    一、 收血:如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肾阴虚损,阴阳俱虚等均可运用收血,来达到培补元气,调和阴阳,温煦命门等作用,使各脏腑机能旺盛,维持正常的人体生命运动。

    二、 放血:临床中常用放血作用于躯干及四肢,起到疏通经络、开通闭塞、祛除郁遏的作用。治疗凡经络不通,气血不畅而致的疾病。

    三、 调血:使用于气血不和,经络不畅所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涨痛等症。多施于四肢及肩、背、腹等部位的腧穴,从而达到气血调和、表里疏通、阴阳平衡之目的。

    四、 移血:通过各种移血的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使局部或其他部位产生温热,而达到祛除寒邪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适用于里寒症。如因寒邪侵袭,滞留脏腑、肠胃之间,或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疼痛,可用移血手法使之发热而祛寒止痛。如虚寒性腹痛,四肢的痹痛均可用移血的手法,以补益阳气,健脾和胃,扶助正气,通经活血,祛寒止痛。

    经络点穴疗法的作用原理

    一、 舒筋通经、缓急止痛:人体软组织损伤以后,首先表现为疼痛,为避免疼痛,则出现病变部位的肌肉痉挛。通过调血手法使痉挛的肌肉得以缓解,或改善某些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刺激,消除疼痛,达到舒筋通经,缓急止痛的目的。

    二、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软组织损伤以后,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瘀阻于损伤的局部出现肿痛,用收血手法消肿止痛。

    三、 疏通狭窄、松解粘连:慢性劳损以后出现增生性退行性病变,出现了水肿、渗出、管腔狭窄,出现粘连,使关节活动受限。施以手法剥离粘连促进管腔的血运恢复正常运动。

    四、 理筋整复、矫正畸形:使错位的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改善突出物与受压部位的位置关系,起到理筋整复,纠正畸形,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腹部在经络点穴治中重要作用

    腹部穴位在点穴治疗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腹部位于人体中部,为脏腑之囊括,脐部位于腹部的中央,为脏腑之门户,十二经脉起源于腹部,腹部又为十二经脉之本,腹部为脏腑、募穴之所处,又与位于背部的俞穴有着横向联系,脾胃位于居腹部,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后天之本。因此腹部穴位在点穴疗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脾、胃、肝、肾、胆、大肠、小肠 、膀胱、三焦位于腹部,因此脏腑发生病变可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于腹部,在治疗过程中调节腹部能达到调节脏腑疏通气血,通精活络、协调阴阳等作用

    经络点穴腹部重要穴位

    主穴: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穴

    上脘、中脘、下脘穴具有健运脾胃,畅调气血的作用,神阙穴具有调节脏腑经络气机,温通血脉祛风散寒的作用,关元穴又名丹田,为人体气聚集的部位,有疏调脏腑经络气机的作用。腹部主穴均选在任脉之上,任脉与冲脉同起于胞中,向后与督脉相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5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