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图点穴按法.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040kb)。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师训
第二节论脏腑
第三节论女子行经及胎儿
第四节论痰
第五节论气候变换与人身内部气分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按摩穴位和手指手腕练习法
第一节按摩穴位
头面部
胸腹部
腰背部
手臂部
脚腿部
第二节练手指手腕法
第三节手法
第三章点穴法
第一节胸腹部
一、胸腹部及任脉点穴法
二、胸腹部及任脉点穴法说明
三、治胸腹部及任脉各穴要点
四、治胸腹部及任脉各穴的感觉
第二节腰背部
一、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
二、治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说明
三、治腰背部及督脉各穴要点
四、治腰背部及督脉各穴的感觉
第三节四肢
一、臂部分筋法
二、腿
三、四肢分筋法说明
第四节头面部
一、治头痛法
二、治牙痛法
三、治口眼喎斜法
第五节小儿科点穴法
第六节其它专用手法
一、腾骨法
二、治羊毛疹法
三、治穿肠毒法
第四章临症概要
下篇
第一章气分各症
第一节、气结胸
第二节、气水臌
第三节、气膈及转食
第四节、夹肋痞
第五节、肋下气积
第六节、癫狂
第七节、气滞
第二章脾胃各症
第一节、脾胃各症
第二节、噤口痢
第三节、黄疸
第四节、呃逆
第三章肺病及吐血
第一节、肺病
第二节、喘
第三节、吐血
第四章虚痨
第一节虚损
第二节贫血痨
第三节抽筋痨
第四节稀屎痨
第五节失眠
第六节遗精
第二章四肢各症
第一节半身不遂
第二节拘挛
第三节下痿
第四节鸡胸驼背
第三章妇科及小儿科
第一节血崩及痛经
第二节气漫胎
第三节产后痨
第四节小儿诸症
第四章杂症
第一节夹气伤寒及内伤外感
第二节头痛
第三节大小便便血
第四节鱼口难言
第五节青盲
第六节鹤膝风
第七节羊毛疹
第八节穿肠毒
附:先师医案数则
上篇
第一章总论
脏腑图点穴法是按摩术的一种。它是用不同的"指法"依照脏腑部位的经络、经筋、穴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疾病。这种独特的按摩方法,是王文先生得自一道人的口授,并赠《推按精义》一册。对道人的教诲,和《推按精义》的要旨,领会颇深;并且从临床实践经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推按精义》已遗失,无可查考,现仅就王文先生所授的《推按精义》中的重要理论,回忆选录。虽非全貌,但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师训
天地之气人之气。天为一大周天,人为一小周天。
[浅注]人体的气血,是生命力的要素,人身内部的"气分"盛衰和变换,与天时气候的变换有密切关系。故称天为大周天,人为小周天。(参阅本章第五节:论气候变换与人身体内部气分的关系)
人身纯阳不够,阳常不足,阴常有余。
[浅注]阳气为清气,阴气为浊气。初生婴儿为纯阳之体,无七情六欲的烦扰,保持纯阳。随年龄的增长,情欲亦随之增生,清阳日消,浊阴日长,所以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是致病的原因。明朝周慎斋说:"小儿不用枕,纯是阳气,胸无壅滞故也。如常人年大,清阳日衰,浊阴日盛,苟非高枕,则胸膈浊气不降,不能安卧。"
颠倒,倒颠,颠颠倒,倒倒颠。
[浅注]重病,病情复杂,所有内部各脏腑潜伏的疾病,均要颠颠倒倒,发现于外,须随其病况而施治之。至于"颠倒五行"之说,昔贤颇多阐述,可参阅昔贤著作所载以资研究。
五行学说中,有颠倒五行的说法。即万物不外五行,治病不离五脏。五脏属五行,如金、水、木、火、土,循环相生;金、木、土、水、火,循环相克,是为顺五行。颠倒五行学说,用作临床指导,如金生水,水亦生金;金燥则肺萎,必须滋肾以润肺。金克木,木亦克金;肝木过旺,木反克金而肺萎,必须扶土生金,肝木自平,肺萎亦愈。其余类推。
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消。
[浅注]脾经机能正常,胃部消化力强,各脏腑均得滋养。若脾胃亏损,各脏腑既失其养。脾绝则死。故曰万物生于土,万物消于土。
气有气之海,血有血之源。
[浅注]气海与丹田相通,为生气之枢纽。心根名膈俞,为出血纳血之总机关。为血液之源泉。
清气属阳,浊气属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浅注]人体内部气分,分清浊二气。轻清者上升为阳,重浊者下降为阴,阴阳二气,不能分离,故孤阴则不生,孤阳则不长。
人不见气,鱼不见水。人见气则病,鱼见水则浮。
[浅注]人与气的关系,和鱼与水的关系一样。人体健康,外而大气流行,内而宗气通畅,但觉行止舒适,不见气的流动。犹如鱼在水中依存于水而不知水。若气候变化,与内部气分阻滞,就有非正常的感觉。犹如鱼病不能游泳于水中,而漂浮于水面。
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能养人,气能害人。
[浅注]人赖气以生存,故有气则生,无气则死。若病,必须调气以治之。但气有清浊二气,必须调匀,人既得养。否则二气错乱,人即患病。
筋养气,气养血,血养筋。
[浅注]气、血、筋三者循环相生,不可或缺。(参看本章第二节:论脏腑,第三章第十一节:四肢分筋法说明)
左转行轮右转补,补泻莫妄施。补泻不明,气血错乱。
[浅注]点穴法所用手法,左转行轮,顺其气而引之;反用(右转)为补。治病时,必须辨明疾病的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勿犯虚虚实实之诫。若用之不当,导致气血错乱,反使病情加剧。
气分错乱则病,气分调顺则愈。
[浅注]再申述手法补泻的重要性。
痰为血之本,血为肉之本,痰积生血,血积生肉。
[浅注]此言饮食入胃,运化成"痰"后,生血长肉的顺序。(参阅本章第二节:论脏腑,第四节:论痰)
无痰不生,无痰不死。
[浅注]"痰"为血之本,无"痰"不能生血,故无痰不生。若内部气分错乱,不能将"痰"运化生血,积滞胸中,导致脏腑机能衰竭,"痰"涌上逆,气闭而死,故无痰不死。
肾为先天之根本,脾胃为后天之基础。
[浅注]人在胎腹中,先有肾脏,天一生水。故肾为先天的根本。出生后,食物由口入胃,依脾胃的机能,消化为津液,各脏腑赖以保养,故脾胃为后天的基础。
点阑门,泻建里,泻下肚腹诸般积。
[浅注]此言治诸积要决。阑门位居中焦,是任脉的关键。建里属脾,脾乃后天之基。脾的机能正常,积滞自消。
是结不是结,先放带脉穴 ......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师训
第二节论脏腑
第三节论女子行经及胎儿
第四节论痰
第五节论气候变换与人身内部气分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按摩穴位和手指手腕练习法
第一节按摩穴位
头面部
胸腹部
腰背部
手臂部
脚腿部
第二节练手指手腕法
第三节手法
第三章点穴法
第一节胸腹部
一、胸腹部及任脉点穴法
二、胸腹部及任脉点穴法说明
三、治胸腹部及任脉各穴要点
四、治胸腹部及任脉各穴的感觉
第二节腰背部
一、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
二、治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说明
三、治腰背部及督脉各穴要点
四、治腰背部及督脉各穴的感觉
第三节四肢
一、臂部分筋法
二、腿
三、四肢分筋法说明
第四节头面部
一、治头痛法
二、治牙痛法
三、治口眼喎斜法
第五节小儿科点穴法
第六节其它专用手法
一、腾骨法
二、治羊毛疹法
三、治穿肠毒法
第四章临症概要
下篇
第一章气分各症
第一节、气结胸
第二节、气水臌
第三节、气膈及转食
第四节、夹肋痞
第五节、肋下气积
第六节、癫狂
第七节、气滞
第二章脾胃各症
第一节、脾胃各症
第二节、噤口痢
第三节、黄疸
第四节、呃逆
第三章肺病及吐血
第一节、肺病
第二节、喘
第三节、吐血
第四章虚痨
第一节虚损
第二节贫血痨
第三节抽筋痨
第四节稀屎痨
第五节失眠
第六节遗精
第二章四肢各症
第一节半身不遂
第二节拘挛
第三节下痿
第四节鸡胸驼背
第三章妇科及小儿科
第一节血崩及痛经
第二节气漫胎
第三节产后痨
第四节小儿诸症
第四章杂症
第一节夹气伤寒及内伤外感
第二节头痛
第三节大小便便血
第四节鱼口难言
第五节青盲
第六节鹤膝风
第七节羊毛疹
第八节穿肠毒
附:先师医案数则
上篇
第一章总论
脏腑图点穴法是按摩术的一种。它是用不同的"指法"依照脏腑部位的经络、经筋、穴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疾病。这种独特的按摩方法,是王文先生得自一道人的口授,并赠《推按精义》一册。对道人的教诲,和《推按精义》的要旨,领会颇深;并且从临床实践经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推按精义》已遗失,无可查考,现仅就王文先生所授的《推按精义》中的重要理论,回忆选录。虽非全貌,但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师训
天地之气人之气。天为一大周天,人为一小周天。
[浅注]人体的气血,是生命力的要素,人身内部的"气分"盛衰和变换,与天时气候的变换有密切关系。故称天为大周天,人为小周天。(参阅本章第五节:论气候变换与人身体内部气分的关系)
人身纯阳不够,阳常不足,阴常有余。
[浅注]阳气为清气,阴气为浊气。初生婴儿为纯阳之体,无七情六欲的烦扰,保持纯阳。随年龄的增长,情欲亦随之增生,清阳日消,浊阴日长,所以阳常不足,阴常有余,是致病的原因。明朝周慎斋说:"小儿不用枕,纯是阳气,胸无壅滞故也。如常人年大,清阳日衰,浊阴日盛,苟非高枕,则胸膈浊气不降,不能安卧。"
颠倒,倒颠,颠颠倒,倒倒颠。
[浅注]重病,病情复杂,所有内部各脏腑潜伏的疾病,均要颠颠倒倒,发现于外,须随其病况而施治之。至于"颠倒五行"之说,昔贤颇多阐述,可参阅昔贤著作所载以资研究。
五行学说中,有颠倒五行的说法。即万物不外五行,治病不离五脏。五脏属五行,如金、水、木、火、土,循环相生;金、木、土、水、火,循环相克,是为顺五行。颠倒五行学说,用作临床指导,如金生水,水亦生金;金燥则肺萎,必须滋肾以润肺。金克木,木亦克金;肝木过旺,木反克金而肺萎,必须扶土生金,肝木自平,肺萎亦愈。其余类推。
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消。
[浅注]脾经机能正常,胃部消化力强,各脏腑均得滋养。若脾胃亏损,各脏腑既失其养。脾绝则死。故曰万物生于土,万物消于土。
气有气之海,血有血之源。
[浅注]气海与丹田相通,为生气之枢纽。心根名膈俞,为出血纳血之总机关。为血液之源泉。
清气属阳,浊气属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浅注]人体内部气分,分清浊二气。轻清者上升为阳,重浊者下降为阴,阴阳二气,不能分离,故孤阴则不生,孤阳则不长。
人不见气,鱼不见水。人见气则病,鱼见水则浮。
[浅注]人与气的关系,和鱼与水的关系一样。人体健康,外而大气流行,内而宗气通畅,但觉行止舒适,不见气的流动。犹如鱼在水中依存于水而不知水。若气候变化,与内部气分阻滞,就有非正常的感觉。犹如鱼病不能游泳于水中,而漂浮于水面。
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能养人,气能害人。
[浅注]人赖气以生存,故有气则生,无气则死。若病,必须调气以治之。但气有清浊二气,必须调匀,人既得养。否则二气错乱,人即患病。
筋养气,气养血,血养筋。
[浅注]气、血、筋三者循环相生,不可或缺。(参看本章第二节:论脏腑,第三章第十一节:四肢分筋法说明)
左转行轮右转补,补泻莫妄施。补泻不明,气血错乱。
[浅注]点穴法所用手法,左转行轮,顺其气而引之;反用(右转)为补。治病时,必须辨明疾病的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勿犯虚虚实实之诫。若用之不当,导致气血错乱,反使病情加剧。
气分错乱则病,气分调顺则愈。
[浅注]再申述手法补泻的重要性。
痰为血之本,血为肉之本,痰积生血,血积生肉。
[浅注]此言饮食入胃,运化成"痰"后,生血长肉的顺序。(参阅本章第二节:论脏腑,第四节:论痰)
无痰不生,无痰不死。
[浅注]"痰"为血之本,无"痰"不能生血,故无痰不生。若内部气分错乱,不能将"痰"运化生血,积滞胸中,导致脏腑机能衰竭,"痰"涌上逆,气闭而死,故无痰不死。
肾为先天之根本,脾胃为后天之基础。
[浅注]人在胎腹中,先有肾脏,天一生水。故肾为先天的根本。出生后,食物由口入胃,依脾胃的机能,消化为津液,各脏腑赖以保养,故脾胃为后天的基础。
点阑门,泻建里,泻下肚腹诸般积。
[浅注]此言治诸积要决。阑门位居中焦,是任脉的关键。建里属脾,脾乃后天之基。脾的机能正常,积滞自消。
是结不是结,先放带脉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504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