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教授背俞闪罐疗法的临床应用--祛斑祛痘.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6kb)。
林建华教授背俞闪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高玉杰 林建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610075)
[摘 要] 林建华教授的背俞闪罐疗法是中医拔罐疗法与皮部理论相结合的创新与发展。该疗法将灸法、推拿、瘀血疗法融为一体,同时瘀血进一步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从而治疗中医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结合中药进行面部美容,对痤疮、黄褐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主题词] 穴,背俞;拔罐疗法;瘀血疗法;痤疮/拔罐疗法;黄褐斑/拔罐疗法;名医经验
林建华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30多年,针药结合,屡起沉疴。作为林教授的研究生,在跟师应诊过程中,常看到林教授独特的手法--背俞闪罐疗法[1],林教授运用得心应手,临床疗效颇佳。
1 背俞闪罐疗法
施术部位主要选用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背部的皮部,施术时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腰背部。用止血钳夹住一个直径为1 cm的酒精棉球,用闪火法在背部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反复行闪罐法(不走罐,不留罐),隔日1次,每次连续闪500~700罐,5次为一疗程。视病情可作3~5个疗程。
背俞闪罐疗法是中医针灸火罐疗法与皮部理论相结合的创新与发展,其特征:一是选用背俞穴所在的皮部进行闪罐;二是要求造成皮部明显瘀血,大面积火罐疗法将灸法、推拿、瘀血疗法3者融为一体,同时瘀血进一步刺激背俞穴,激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从而治疗中医临床的各种疑难杂症。
2 背俞闪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背俞闪罐疗法在临床上可广泛用于哮喘、胃肠炎、失眠、郁证、眩晕、崩漏、月经不调、小儿腹泻、小儿脱肛等各种内科、妇科和儿科病症。近年来林教授应用背俞大面积闪罐疗法结合中药外用进行面部美容,特别是对于痤疮和黄褐斑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3 典型病例
3.1 痤疮
王××,女,22岁,学生,2002年9月22日初诊。主诉:面部痤疮3年。患者自诉面部每月随月经周期而周期性地出现暗红色粉刺,粉刺、丘疹、脓疮于面颊部聚集成片。月经多先期,色鲜红,量多而夹有血块,每每影响学习和生活。迭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慕名前来请林教授治疗。检查:双侧面颊有散在的米粒大小的丘疹,初起者色暗红,有的成脓疮,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诊断:痤疮,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燥湿,活血化瘀。先行背俞闪罐疗法(患者肺俞、心俞、脾俞、胃俞处瘀血特别明显),消痤膜患者回家外用。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第2个疗程(正值月经来潮之时),粉刺没有加重而临床症状继续减轻,疗程毕,粉刺基本消失。又巩固治疗2个疗程,粉刺及色素沉着完全消失。并嘱患者避免摄入过多辛辣类、糖类、脂肪类食物。于2003年3月随访,未见复发。
3.2 黄褐斑
何××,女,35岁,干部,2002年10月26日初诊。主诉:面颊及唇周出现淡褐色斑点5年,加重2年。5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淡褐色斑点,特别是近2年来因工作压力过大而症状明显加重,且伴有头痛、失眠等症状,月经先期,色暗有块,大便秘结,3~4日一行。曾到美容院进行面部按摩、面膜美容、内服中药等治疗而效果不明显,慕名前来请林教授诊治。检查:患者面色灰黄,面部布满黄褐色斑点,额部、眼周及双侧面颊呈深褐色。舌暗红,苔薄,脉细涩。诊断:黄褐斑,证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型,治宜舒肝理气、活血化瘀。行背俞闪罐疗法(患者肺俞、大肠俞、肝俞、胆俞处瘀血特别明显),祛斑膜患者回家自用。1个疗程后,色斑颜色明显变浅,面色亦较前红润而有光泽,2个疗程后,色斑大部分消退,唯眼周较明显。又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面部皮肤红润,色斑完全消退,其它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嘱患者平时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并补充维生素E。于2003年4月随访,未见复发。
4 外用药制备
4.1 消痤膜
野菊花、玫瑰花、黄芩、黄连、黄柏、蒲公英、连翘、丹参、白芍、当归、夏枯草、川芎各30 g,将上述药物粉碎为极细末。使用时每次取适量药末加10 g淀粉,用适量鸡蛋清调和,敷面,保留30分钟后,清水洗净,每日1次。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活血化瘀消痤。
4.2 祛斑膜
白茯苓、白芷、白蔹、白及、白术、白薇、白附子、白扁豆、白僵蚕、白芍、山药各30 g,防风、川芎、三七各20 g,共研极细末。使用时每次取适量药末加10 g淀粉,用适量鸡蛋清调和,敷面,保留30分钟后,清水洗净,每日1次。功能美白祛斑。
5 讨论
现代研究表明,痤疮和黄褐斑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面部微生态失衡及面部微生物的作用有关。痤疮主要是由于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激素等分泌失调所致 ......
林建华教授背俞闪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高玉杰 林建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610075)
[摘 要] 林建华教授的背俞闪罐疗法是中医拔罐疗法与皮部理论相结合的创新与发展。该疗法将灸法、推拿、瘀血疗法融为一体,同时瘀血进一步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从而治疗中医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结合中药进行面部美容,对痤疮、黄褐斑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主题词] 穴,背俞;拔罐疗法;瘀血疗法;痤疮/拔罐疗法;黄褐斑/拔罐疗法;名医经验
林建华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30多年,针药结合,屡起沉疴。作为林教授的研究生,在跟师应诊过程中,常看到林教授独特的手法--背俞闪罐疗法[1],林教授运用得心应手,临床疗效颇佳。
1 背俞闪罐疗法
施术部位主要选用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背部的皮部,施术时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腰背部。用止血钳夹住一个直径为1 cm的酒精棉球,用闪火法在背部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反复行闪罐法(不走罐,不留罐),隔日1次,每次连续闪500~700罐,5次为一疗程。视病情可作3~5个疗程。
背俞闪罐疗法是中医针灸火罐疗法与皮部理论相结合的创新与发展,其特征:一是选用背俞穴所在的皮部进行闪罐;二是要求造成皮部明显瘀血,大面积火罐疗法将灸法、推拿、瘀血疗法3者融为一体,同时瘀血进一步刺激背俞穴,激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协调阴阳平衡,从而治疗中医临床的各种疑难杂症。
2 背俞闪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背俞闪罐疗法在临床上可广泛用于哮喘、胃肠炎、失眠、郁证、眩晕、崩漏、月经不调、小儿腹泻、小儿脱肛等各种内科、妇科和儿科病症。近年来林教授应用背俞大面积闪罐疗法结合中药外用进行面部美容,特别是对于痤疮和黄褐斑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3 典型病例
3.1 痤疮
王××,女,22岁,学生,2002年9月22日初诊。主诉:面部痤疮3年。患者自诉面部每月随月经周期而周期性地出现暗红色粉刺,粉刺、丘疹、脓疮于面颊部聚集成片。月经多先期,色鲜红,量多而夹有血块,每每影响学习和生活。迭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慕名前来请林教授治疗。检查:双侧面颊有散在的米粒大小的丘疹,初起者色暗红,有的成脓疮,周围皮肤有色素沉着。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诊断:痤疮,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燥湿,活血化瘀。先行背俞闪罐疗法(患者肺俞、心俞、脾俞、胃俞处瘀血特别明显),消痤膜患者回家外用。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第2个疗程(正值月经来潮之时),粉刺没有加重而临床症状继续减轻,疗程毕,粉刺基本消失。又巩固治疗2个疗程,粉刺及色素沉着完全消失。并嘱患者避免摄入过多辛辣类、糖类、脂肪类食物。于2003年3月随访,未见复发。
3.2 黄褐斑
何××,女,35岁,干部,2002年10月26日初诊。主诉:面颊及唇周出现淡褐色斑点5年,加重2年。5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淡褐色斑点,特别是近2年来因工作压力过大而症状明显加重,且伴有头痛、失眠等症状,月经先期,色暗有块,大便秘结,3~4日一行。曾到美容院进行面部按摩、面膜美容、内服中药等治疗而效果不明显,慕名前来请林教授诊治。检查:患者面色灰黄,面部布满黄褐色斑点,额部、眼周及双侧面颊呈深褐色。舌暗红,苔薄,脉细涩。诊断:黄褐斑,证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型,治宜舒肝理气、活血化瘀。行背俞闪罐疗法(患者肺俞、大肠俞、肝俞、胆俞处瘀血特别明显),祛斑膜患者回家自用。1个疗程后,色斑颜色明显变浅,面色亦较前红润而有光泽,2个疗程后,色斑大部分消退,唯眼周较明显。又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面部皮肤红润,色斑完全消退,其它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嘱患者平时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并补充维生素E。于2003年4月随访,未见复发。
4 外用药制备
4.1 消痤膜
野菊花、玫瑰花、黄芩、黄连、黄柏、蒲公英、连翘、丹参、白芍、当归、夏枯草、川芎各30 g,将上述药物粉碎为极细末。使用时每次取适量药末加10 g淀粉,用适量鸡蛋清调和,敷面,保留30分钟后,清水洗净,每日1次。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活血化瘀消痤。
4.2 祛斑膜
白茯苓、白芷、白蔹、白及、白术、白薇、白附子、白扁豆、白僵蚕、白芍、山药各30 g,防风、川芎、三七各20 g,共研极细末。使用时每次取适量药末加10 g淀粉,用适量鸡蛋清调和,敷面,保留30分钟后,清水洗净,每日1次。功能美白祛斑。
5 讨论
现代研究表明,痤疮和黄褐斑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面部微生态失衡及面部微生物的作用有关。痤疮主要是由于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激素等分泌失调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