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符中华浮针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8757
浮针讲义.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808kb)。

    浮针疗法

    内容提要

    浮针疗法治疗软组织伤痛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捷、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等特点,是解放军继续医学教育一类项目,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一军医大学"九五"科技成果,获得2001年度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

    本书介绍了浮针疗法的概念、探索史、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对软组织伤痛的治疗方法。书中还介绍了疼痛的生理病理、疼痛的诊断、软组织伤痛的病理等实用知识。

    对于医院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针灸科、推拿科等多个科室医生和基层医务工作者,本书实用而有启发价值。

    前 言

    十年前,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哲学老师告诉我,科学研究要遵循简化的原则。就是说,科学的本质是简单的,我们要透过复杂的表象去分析。孟德尔选择了豌豆、摩尔根选择了果蝇,他们都高效率地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开辟了整整一个时代。因为自己脑子不很灵光,不会观察复杂问题,所以哲学老师的话一直作为研究工作的座右铭,我常常用这个武器去分析错综复杂的现象,居然有时候也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认识,能比别人先走一步。浮针疗法正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对各式各样外治方法的观察中,我撇开个性,对共性总结,于是就有了简单的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效果好得难以置信,这是很多参观者或初学者普遍的感觉。

    因为简单,对其机理的揣测就繁杂多样:中医认为,打通了经络,影响了皮部;西医认为,移疼驻痛,神经反射。其实,科学是简单的,技术可以复杂多样,科学原理永远简单。

    也因为简单,初读这本书,您会认为作者在信口雌黄,用了浮针疗法,您就会将信将疑,再读这本书,您就会点头称是,再上临床,您会觉得浮针疗法是您一天也少不了的朋友。

    这本书能够提供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在软组织伤痛上的运用,而且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对传统医疗技术,医疗理论的反思。

    在浮针疗法的临床上,碰到最多的问题是长出来的骨刺、突出来的椎间盘还是老样子,怎么疼痛就没有了呢?功能就恢复了呢?是不是麻醉作用呢?不仅仅是病人经常提这个问题,而且很多医务工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因此,我愿意在前言里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单纯的机械性压迫(长出来的骨刺、突出来的椎间盘)刺激不能导致疼痛,疼痛与神经干鞘膜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有关。浮针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这些化学性刺激产生良好的调整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软组织伤痛的许多诊断没有统一标准。在浮针疗法的临床上,常常没有明确诊断,但治疗已经实施而且疗效很好(这并不是说,软组织伤痛的诊断可以是一笔糊涂帐,至少要确定仅仅是软组织的病变,而不是内脏病的反应或影响)。这种情况给编辑书籍带来困难,所以我们介绍病例的时候,没有试图面面俱到,而是举例启发,希望大家根据浮针疗法的机理和原则处理软组织临床上纷繁复杂的病痛。

    本书的第八、第九、第十章分别由周文学副主编负责编写,第十、十一、十二等三章由张亚平副主编负责,姬长锁副主编负责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章的编写。三位副主编虽然同样对浮针疗法有着很好的临床经验和丰富的体会,但由于知识背景不完全一致,各人的思考方式也不相同,所以他们编写的式样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写出来的都是自己所作、自己所见、自己所思,甚至个别地方和我的想法也有差异,但我还是尽量保留他们的文字,因为那是真实的。虽然真实的不一定是对的,但只有真实的才是可信的。

    本书是一个阶段临床和理论的小结,在医学探索的路上,这仅仅是继《浮针疗法》后的有一个驿站,我们会继续努力,希望大家一起参与。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浮针疗法所以区别于一般的针灸疗法、皮肤针疗法、皮下针疗法,是因为有其独特的地方。正是这种独特,才使它的疗效迥异其他,也才使它的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章将全面介绍浮针疗法的概念、命名、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浮针疗法的诸多特点。

    第一节 浮针疗法的概念和命名

    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简称浮针)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行进。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的病症。

    一般情况下,物理治疗(简称理疗)是研究应用人工的或自然的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热、机械力等)来防治疾病的一门医学 ,不包括浮针疗法这样使用针具的治疗方法。这里泛化理疗这个概念,目的是强调两点:一是它是非药物疗法;二是中医传统理论不再是它的主导理论。

    浮针疗法针刺时不象传统针刺那样深入肌肉层,而是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特别是浮针疗法操作时的扫散动作,使整个针体宛如浮在肌肉上一样。如果把皮肤层比作地表,肌肉视为深层地壳,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就是地下水,浮针操作时就象漂浮在地下水上游泳。所以我们取名为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与《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中的浮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浮刺是十二刺之一,是治疗因寒邪而肌肉拘急疾病的一种毫针斜针浅刺的针刺方法。

    关于命名,有人提出质疑 ,认为用"毫针皮内刺法"名称为佳,我们以为 : (1)虽然浮针疗法在某些轻浅疾病的治疗上也可以用毫针作为工具,但"毫针"两字把浮针所用器具限定了,对于浮针疗法的发展不利。(2)"皮内"二字概念不是很明确。皮肤主要由表皮和真皮构成,并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皮下组织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浮针主要行进在皮下结缔组织,故用"皮内"不妥。浮针疗法不仅是一种刺法,也反衬了一种临床现象,因而用毫针皮内刺法名称过于局限。因此,仍用"浮针疗法"这个名称。

    有人认为"浮针疗法"和"腕踝针"操作方法相近,希望把两者统一称为"皮下针疗法"。但因为浮针疗法与腕踝针使用针具不同、操作方法不尽相同、治疗机理尚不明确、"皮下针疗法"概念过于笼统等原因,所以通称为"皮下针疗法"的建议暂不拟采纳。

    在英文中称Fu's Acupuncture , Floating Needling ,或Fu's Intradermal Healing Therapy(FIHT),讲英语的朋友们建议用最后一个,现在我们倾向于FIHT,但至今还没有完全定论。

    第二节 浮针疗法的形成和发展

    一 浮针疗法的形成

    从其概念可以看出,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它与传统针灸学并非没有联系。浮针疗法的形成,亦即发现过程,与传统针灸学有着渊源关系。而且它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促成,而是传统针灸学中的多种因素长时间的作用所启发,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众多针灸临床家和针灸科学家的心血。

    奥地利的贝塔朗菲(L.V. Bertalanffy)在简述普通系统论的历史时说:"我们要是正确地提出和评价现代系统方法,则不能把它看作一时时髦的产物,而应把它看作与人类思想史交织发展的一种现象。"对于浮针疗法的历史,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论。没有前人的铺垫,就没有今天的浮针疗法。浮针疗法操作方法及其现象也可能成为今后临床家和科学家的借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80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