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李柏松八字治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8897
第二章 穴位新概念.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168kb)。

    第二章 穴位新概念

    腧穴(穴位)理论和经络理论既然是经络学说的二大主要内容,而经络学说又是针灸学的核心理论。那么这个腧穴(穴位)究竟是一个点还是一个区?在同一条经上的不同腧穴又有什么关系?落在同一条经上穴与穴之间不是穴的点又与这些穴有何大的区别?治病时该怎样使这些传统意义上的361个腧穴发挥其最大的疗效?经外奇穴、阿是穴又为何能治病?如果我们把人体体表的低阻抗性看成是阳性点或高阳性点的话,正如第一章所述的那样,经络真的是有低阻抗性吗?还仅仅是腧穴有低阻抗性?腧穴与腧穴之间还有低阻抗性吗?另外,除了腧穴外,别的地方有没有低阻抗性?有,那是为什么?没有,那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是偶尔给人治好病,也是糊里糊涂在治病。

    多年来在针灸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按教材选好穴后扎在固定的穴位上治疗疾病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虽说临床上很多医者也会凭经验选用"阿是穴",但大多说不清一个理。我们根据自己的临床心得总结归纳为:"人身无处是穴,人身处处是穴"。病是活的,期望只用死的穴就取得好的疗效往往是很难的。用固定的穴位来治疗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疾病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这种僵化的"守死穴治活病"与那种"执死方医活病"在本质上并无任何的区别。我们认为治病时的取穴可根据疾病有多种方法,现常用的有以下三种:一)在现有标准穴位的基础上以"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丹溪心法》,此源于《灵枢?外揣》的"司外揣内,司内揣外"思想)的宗旨,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的传统取穴模式;二)临床上与传统的十四经的取法并不完全一样,是因人、因病而定的特效穴位,且具有多维(四维)立体结构和时间医学(实时)的特性,从而也是精确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按照"阴阳,相对,平衡,反应"八字方针以及"解剖位置、关节骨膜、肌肉韧带"原则而选取的相对公式化的"穴位",详见 "穴位回归公式初探"① ;三)太极球的整体对应--反射取穴模式。

    在"穴位回归公式初探"一文里,杨兰和杜建华认为就针灸治病而言,其治疗的"穴位"一定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对应治疗点(对应点--反应点---治疗点)、高能量点、病根点(辨证点),这也是两位作者首次明确、系统而完整地提出的治疗模式。事实上,很多人以自己的临床结果已论证了这一系统化观点的正确,这要远比单纯扎所谓的传统的穴位在临床上有效的多!也比扎单纯的对应点或区要有效的多。进一步的话,则可按杜建华医生所提出的三个圈的概念更完整地进行诊治②。后文详叙。

    当我们面对一个疾病时,纵观所有的穴位,大致可分成三种:"非有效穴"、"有效穴"和"特效穴"。

    我们这里所说的"有效穴"就是指传统的361个穴位中作用相近的一组穴位群,也就是传统的经络穴位。临床中发现,在大多情况下,仅仅采用"有效穴"治病的疗效并不尽如人意。当然也有些高水平的针灸大家运用手法也能在这些穴位上取得很好的疗效,这是后话。

    就"特效穴"而言,则是:1)有病灶点就可按"穴位回归公式"找到"对应治疗点(区)"、"病根点"和"高能量点"。 这些点(区)可能是在经络上或恰好落在某个腧穴上,也可能与传统的经络和腧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但这些点可以定性、定位、定量,是有法可循、有章可遵的。与"有效穴"相比,因其传导速度之快、取效之佳、使用之便,且与其他穴位相比阻抗值更低,我们称其为"特效穴"。 2)只要有病,我们就一定还可以找到若干个点、线、面(也就是区的概念)。这里讲的点、线、面与前面所述的对应治疗点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治糖尿病我们可按传统针法取穴,可按"新概念针灸"原理取穴,也可按很多别的针法治病。民间有人发现运用养老穴治疗糖尿病型眼病效果很好。事实上,经我们多次严格的测试发现,此处为糖尿病型眼病的高阳性点。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治疗区是一条带而非某一个穴,这是很多用养老穴治病的人自己也不知道的事。这些若干个点、线、面也就是我们所称之为的"治疗立体区"。3)在临床中发现有些特殊的点对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减缓衰老,一定程度上提升精、气、神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称为亚健康穴,也叫高能量点或高能量强壮穴。

    找出了这些人体内的亚健康穴,并施以有效的手法,就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疏通阻滞,调畅气血,进而提升人体的整个精、气、神。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治疗某一种具体病的"特效穴"有可能是:1)经外奇穴;2)阿是穴;3)其它一些针法中的经验穴;4)甚或就是传统的361个穴中的一个或几个穴,但所有这些腧穴是可以定性、定位、定量,是有法可循、有章可遵的。具有与疾病息息相关的强阳性特性,也具有反应点的一切特征,符合"以痛为腧"《黄帝内经》(灵枢●经筋第十三)的取穴原则。至于怎样找"特效穴",可参见本书第二篇内的有关章节。

    这样的话,对应点(含病因、病根点)、治疗立体区、高能量强壮穴就构成了"特效穴"的三个层次。

    我们大量的临床及测试结果表明:只要有病,就一定能找到治疗该病的"特效穴"。无论这些"特效穴"是否落在十四经上(甚或其它的六条奇经上),它们都具有低阻抗(阳性或强阳性)的电学特性。通过针刺这些点后,其电学特性瞬间就发生了变化。具体内容可参见附录内王承琪所撰写的"八字治疗点体表电阻抗850例"一文。

    对很多疾病而言,如果我们没找到"特效穴"而仅仅只扎有效穴(针灸书中所列的一般穴位)的话,其疗效虽有效却是不甚理想的。正如近几年德国政府和保险公司正在组织一项耗资数千万欧元的大型针灸临床试验,首批结果表明:"中医针灸对头痛、花粉热以及背痛等病症有长久和明显的疗效"。同时在初步结论中也指出:"在一部分试验中,专家分别在病人的有效穴位和非有效穴位上进行针灸,结果发现两种情况对部分疼痛症的效果相当。"我们深信,若在该临床试验中加入我们前面所说的特效穴来研究的话,则结果将更完善、更有意义也将更会有说服力。

    同时我们的临床结果表明"特效穴"是精确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穴位",是因人、因病而定,且具有多维(四维)立体结构和时间医学的特性,该"穴位"并不仅仅是以点的形态出现,可以是点,也可以是区(线、圈、面等等,详见第二篇)。因此针灸治病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也是可行的,针灸将不再是"一门不确定的艺术"。

    这里,我一定要提到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病穴相应"。在和一位名叫"天堂客"的网友谈到我对"腧穴"的理解时,我说了我的一些想法,即:1)人身无处是穴、人身处处是穴;2)无病无穴反应,有病就一定有对应的穴;3)病退穴反应消失。他对我说,那就是"病穴相应"的概念呀。我觉得他把我的想法用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在此表示感谢!

    现举几例予以说明:

    例1-2-1 足跟疼

    足跟疼,传统针灸中我们可扎大陵穴。有人知道是扎对侧的大陵穴,有人不知道,干脆两个都扎。有时效果很显著,有时则不怎么好,原因也说不清。但若你了解和掌握了"新概念针灸"的原理后,你就会很明确地根据病灶点找到具体的对应点或区(进而找到反应点或区----治疗点或区),这个治疗点(区)可能正好是在大陵穴的位置上,也可能在其前后左右,但你心中十分有底!并且我们能从反应点上予以确认具体的治疗点或区。这要比单单教人某病用某穴好得多(事实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