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黄强民肌筋膜触发点的湿针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8198
疼痛的中医中药治疗.doc
http://www.100md.com
黄强民肌筋膜触发点的湿针疗法,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手册
    参见附件(62kb)。

    疼痛的中医中药治疗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并非病因,而中医的治病特点正是以症状为主要依据,以抽象的致病机理为指导,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并以辩证论治消除药物疗效的个体差异而发展起来的经验医学。其实用价值是无可置疑的,可弥补西医的不足之处。但在疼痛治疗前,首先明确西医诊断为妥,以免延误疾病的早期治疗。

    第1节 疼痛的病因

    中医认为体内六气的表现是:

    "邪之所腠,其气必虚",病邪的得逞主要是由于机体的正常功能失调。"气"是指人体的正常功能,正气强盛,血气充盈,卫外固密,外邪就无从侵入,疾病也无从滋生。正气虚弱,卫外无力,开阖失常,则病邪乘虚而入。四时之气和饮食五味不和,也可伤人正气。

    致病因素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气,七情过度,以及饮食劳伤等。邪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邪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六气发生太过,或非其时而其气的反常情况,就影响人体,从而引发疾病,六淫为病与季节有关,如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

    1.风邪 终岁常在,四时皆有,风邪不会单独致病,凡湿、热、燥、寒诸气,多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发生疾病,如风湿、风温、风热、风寒之类,所以风为多种疾病的载体,风之善行,无孔不入,故有"风者,百病之始也"。风的特性是善动不居,变化无定。风邪侵入人体,在表常稽留于皮毛,或逗留于肌内腠理之间,或游走于经脉募原之中,入里可损及脏腑,上逆则直犯巅顶,在下伤及膝胫。"风者,善行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风邪侵袭人体,常先自阳经及上部始,"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感受风邪,可以发生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因风为木之气,风气通于肝,木能克土,使脾土受邪为病,"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综上所述,风病的特点是可以遍及身体任何部分,但风性轻扬,虽各处皆至,但以在表在上者为多。其次,风病多变动性,风病来急去骤,如单由风邪引起的疾病,病程都不长,或是症状发作一时,很快进入休止期,过一段时间再发。风与其它病邪合并存在时,一时不能复原时,则病程就要延长。

    风病的症状很多,特别与其它邪合病时,症状变化更多。风病的症状,常游走不定,如痹痛上下左右窜痛不定的为行痹,属风胜;痛局限在一处不动的.则不属风,或风邪很微。

    根据上述描绘,如头痛、三叉神经痛、颌颞关节疼痛等都属于风病,因为常常是突然发病和病痛部位在身体的上部,易受风的侵袋。

    2.寒邪 寒为冬季的主气,故冬令多寒病,但也见于其它时令。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寒为痛证的原因之一,痛的部位可在躯干四肢筋骨皮内,也可在胸腹内脏,虽然病种不同,常以寒气所致的为多见,"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因为寒性收引。当寒邪侵入人体,留滞于经络筋肉关节之间,就会使络脉蜷缩。气血流行被阻,筋肉拘急收引,因而发生疼痛,"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处,则血少或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则处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炯热)则痛止;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感受寒邪可以病及于心,发生肢厥心痛。

    寒邪引起的常见疼痛如膝痛,腰腿痛,髀枢(髋关节)痛和疝痛等。

    3.湿邪 湿是长夏的主气,故长夏多湿病。湿为阴邪,最易阻寒气机.伤人阳气。其性重浊腻滞,病多缠绵难愈。

    湿之形成,多因地之湿气上蒸,故湿邪伤人常先起下部,多见是跗浮肿,下肢重滞,皮肤麻木,筋肉关节疼痛.腰酸背楚等候。"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这是因为阳气被湿邪阻抑,失其温煦濡养之故。湿邪在上则头重如裹,"因于湿,首如裹",头为诸阳之会,湿邪困遏,清阳失宣之故。

    4.燥邪 燥为秋季的主气。其性干燥,证状多见皮肤干枯邹折、唇燥鼻干、咽痛等。燥淫为病,常见于肝,见两胁痛,少腹痛,目赤眦痛等证。燥气有兼凉或兼温之别。

    5.饮食和劳伤 不知节制可成为病因,如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辛则筋急。

    五伤所伤为久视伤血病在心,久卧伤气病在肺,久坐伤肉病在睥,久立伤骨病在肾,久行伤筋病在肝。

    第2节 疼痛的病机

    中医认为体内六气的表现是: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气太过,此六气为天之六气,六气病邪侵犯人体后,机体对病邪起的反应或生理上的变化,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也可区分为风、燥、湿、热、火、寒等,此称之为体内六气。为了与天之六气相区别,或称为化风、化燥、化热、化火、化寒等,两者名称虽同,概念实异,治疗上亦有差别。例如,一年轻人和一年迈老人同时同地受风邪侵袭,年轻人可表现为机体亢进状态,称之为风热;而老年人则表现为机体抑制状态,称之为风寒。体内六气表现可以和所受天之六气相符,例如"寒为冬季主气,故冬令多寒病",但也可以相异,或呈双相状态,即两种完全相反的状态共存于同一机体内,如里热外寒,上热下寒,或两者相互转化而先后出脱。

    1.内风 一般是指神经系统的症状,因为风性善动,"风胜则动",其症状包括眩晕、四肢抽搐、振掉,强直、卒倒等。灼性神经痛引起的抖动,抽搐均属内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痉身反折",这些症状大多关系于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里的"肝"是指神经系统。肝风内生的原因是阴虚或阳盛。阴虚生风,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大失血、或久病伤阴、津液亏损、液少血枯、血不养筋。肝阴不足,阴不潜阳肝用有余。或下焦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而致风阳上扰。

    阳盛则热,热甚亦足以生风,燥热太盛,阳明邪实,邪热燔灼肝经,木火相煽,鼓动内风或伤津而生风。

    2.内寒 表现为机能衰退,阳衰气虚,或表现为收引,所谓"寒则气收"。"气收"在血脉,则脉急缩蜷而少血,血行凝涩。在腠理,则毛窍收缩,闭塞无汗。在肌肤筋内,则冷厥不仁,挛急不伸.亦可出现痹病。所谓"诸寒收引,皆属肾",阳气之本,根出于肾。老年人,长期卧床,尤其卧于不见阳光之处,可引起内寒性的全身强烈难忍的肌骨疼痛,西医认为是脱钙引起的疼痛。

    3.内湿 体内水谷津液运化转输的机能受到障碍,常由于久病脾虚,或恣食生冷,损伤睥

    土,脾阳不健,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于是聚而成湿,停而成痰,留而成饮。湿留滞在筋肉之间,即感觉肢体重滞,或屈伸不便,所谓"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三焦与肾的功能失常也可影响睥而致内湿。脾病生湿与六淫外感的湿邪亦常相互影响。

    4.内燥 津液不足或血燥津枯,不能濡养筋骨而致屈伸不利,甚至挛急反戾为痉的。

    5.内热 虚热为阴虚之变,实热为外邪之化,阳气不得泄越。血脉凝聚,心火亢盛,内热便

    由此而生,所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血,主火。火热内生,或由于阳气有余,伤阴耗精,或由于外感六淫,内伤积滞等郁结而生,外感风寒燥湿之邪皆能郁而化热生火。炎症,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疼痛均与内热有关。

    根据以上论说,风邪和寒邪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但风邪和寒邪的侵袭是由于体虚、虚劳或脏腑虚、脏气不足而造成的。所谓"体虚腠理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6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