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黄强民肌筋膜触发点的湿针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8199
推拿治疗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http://www.100md.com
黄强民肌筋膜触发点的湿针疗法,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手册
    参见附件(36kb)。

    推拿疗法

    推拿古称按摩,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推拿是防病治病,解除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经济简便,而且疗效好、见效快、无副作用。

    一、常用手法

    推拿手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肌肉、肌腱、韧带、筋膜、关节囊等软组织,叫做理筋手法;另一类用于关节,叫做活动关节手法。

    (一)理筋手法

    治疗软组织疼痛的手法多种多样,常用以下几种:

    1.分筋法 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患处,将皮肤推向上方或侧方,再向深部用力按压痛性结或索条。压力以病人感痛而能忍受为度。以上动作可重复20~40次。此手法适于治疗有痛三节或索条的软组织疼痛。

    2.推按法 用手掌(腰背部平坦处)或手指(四肢、颈或表面不平坦处),从病变近端按压保持平稳的力量滑到病变处,再滑到远方,再不加压力地原路退回,反复进行50~60次,以使施术部位皮肤红润、有温热感为宜。本手法具有促进局部循环、消炎止痛、松弛痉挛肌肉及镇静中枢等功能,适于较大面积病变的软组织疼痛,或作为其它手法的准备手法或结束手法。

    3.揉压法 用双拇指、手掌、前臂、时部在病人一定的部位上、施加一定压力并做环形揉动作要缓慢、柔和、有节律。力量的大小、揉动的幅度、操作的时间可根据病人的胖瘦、病变部位、病情的程度而定。本手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软化瘢痕,促进肌肉再生,减轻疼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软组织疼痛,或其它手法开始及变换时。

    4.拿法 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摄拿或提拿病人的一定部位的肌肉或穴位,以达到祛风散寒、止痛解痉的治疗目的。此法多用于治疗颈肩、四肢、腰眼等处的疼痛、痉挛等症。拿法后需配合推抚、擦法等舒适、放松的轻手法。

    5.弹拨法 用拇指或肘尖在病人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垂直肌腹、肌腱进行横向弹拨。此手法刺激强,施术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用力要均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此法适于治疗肌肉、肌犍的炎性疼痛、痉挛。

    6.叩打法 以各种不同的手势在病人身体一定部位进行快而有节奏的叩打。其力可深达肌肉。此法能解除肌肉痉挛,减轻肌肉疲劳,消除疼痛,使病人感到舒适轻快。

    7.擦法 用手掌、掌根或掌尺侧小鱼际处,在病人体表一定部位上快速(200次/分左右)往返擦之。本法具有温经活络、驱风散寒的功能,作用可深达肌肉,骨骼及内脏。多用于腰背风湿及四肢关节急性扭、挫、闪伤及局部明显淤肿疼痛的治疗。

    以上诸法是治疗软组织病变所致疼痛的主要手法,可根据不同病症适当选择或配应用。(二)活动关节的手法

    由于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无菌性炎症、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关节解剖和功能改变所产生的疼痛,可利用推拿手法使其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和原有功能,消除疼痛。在采用活动关节手法前,应先用上述治筋手法,使其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消炎止痛、解除痉挛,为活动关节手法做好准备。在完成活动关节手法后,还需再进行治筋手法,进一步促进病变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放松,稳定已恢复正常解部关系和功能的关节,进一步缓解或消除疼痛。

    常用活动关节的手法有牵拉、旋转、摇滚、屈伸、抖动等。不同部位和不同病变采用不同手法。

    1.扭头旋转法 病人端坐,放松颈部肌肉。术者站于病人后方,揉压双侧风池,弹拨颈部痉挛肌肉,推抚颈、肩、臂及背部肌肉。一手拇指顶推偏歪高起的棘突,另手掌心抱住后枕部,屈肘托住下颌,上臂及前臂分别紧贴下颌两侧,沿颈椎纵轴向上提牵、并朝向活动受限方向旋转头部。两手轻柔、稳准地同时用力,可听到"咯噔"声响,拇指下有棘突位移感。然后顺压棘突和项韧带。松动两侧颈肌,手法结束。手法后,可配合透热疗法,离子透入疗法,并适当限制颈部活动,如屈曲型(颈部受限于屈曲位)者用低枕,伸直型(颈部受限于伸直位)者可睡高枕。

    此手法适合于颈椎病、颈椎间关节紊乱症、环枢椎半脱位、落枕等,但禁用于:①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如结核、肿瘤,②椎体问骨质增生已形成骨桥者,③椎间孔明显增生性狭窄者,④有高位脊髓压迫者。

    少数体弱病人在施行手法时因椎动脉受刺激,可产生一过性虚脱症状,应立即停止手法,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

    2.四肢关节活动法 四肢诸关节因外伤,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活动受限,可先揉压、弹拨局限性痛点、硬结、筋束,再用擦、拿、推抚等手法使关节周围肌肉放松。活动关节,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在运动受限的方向上给予辅助力,当达最大度数时,让病人咳嗽一声,趁其不备,医者突然用力,使活动范围突然增加,粘连组织得到松解。

    施行此手法前,应拍片了解骨质结构,施行手法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造成骨折。

    3.背部推拿法 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不枕枕头,两上肢紧贴体侧,全身肌肉放松。医者双腿分别跪于病人身体两侧,双手伸开,平置病人两肩上,沿膀胱经顺序下移并向头端平推,可听到背部响声,反复2~3次。再用拳尺侧轻叩两遍,病人保持俯卧和平静呼吸约5分钟。此手法适合治疗岔气、胃肠痉挛等胸腹痛疾病。

    4.锁叩开岔法 病人正坐,医者立于病人背后,双臂分别插过病人腋下,于前胸交叉后锁叩,即在病人深呼气时将其胸肋锁紧,再让病人深吸气,趁机将紧锁的双手突然松开。如此反复操作3次,病人即感痛止,呼吸通畅。此法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胸壁挫伤、挫闪岔气、咳嗽胸闷、胸胁疼痛等。

    5.反背法 医者和病人背靠背站立,用两肘挽住病人两肘,然后弯腰屈膝挺臀,动作协调地将病人背起后,用臀部着力颤动或颠动与摆动,此法可使腰椎及两侧的伸肌过伸,使扭错的腰椎小关节复位,使突出的惟间盘还纳,故可普遍应用于腰外伤的治疗。

    6.斜扳法 病人侧卧,患侧在上,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屈曲,医者站在病人背后,一手后扳病人肩部,另手前推病人髂部,两手缓缓反向用力,当达最大限度后,再突然用力,可听到"喀喀"响声。此法适于治疗腰部扭伤、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椎间盘突出症等。

    7.扭腰法 病人坐在床边或凳上,医者与病人对面相站,两腿夹住病人的双膝部,两手扶住病人的双肩,左右扭动,在向一方扭到最大限度时,突然用力,可听到"喀喀"声。再改另一方向行相同手法。该法适应症同6。

    8.旋转复位法 病人正坐,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医者坐在病人后方,用轻柔手法使病人腰部肌肉放松,用双拇指触诊法找准偏歪的棘突(以右侧偏歪为例),右手自病人右腋下伸向前方并扳住其左肩,左手拇指顶在偏外棘突的右侧。助手与病人对面而立,两腿夹住病人的左大腿,双手压住病人左大腿根部,以固定病人骨盆。让病人上身前屈60~70。,右侧屈45。以上,在最大侧弯位医者用右七肢使病人躯干向后内侧旋转并逐渐使腰伸直,同时左手拇指用力向左顶推右偏棘突,随着病人躯干旋转和腰部伸直,医者可感到手下棘突错动,并听到"喀啪"声响,矫正手法结束。用双拇指理顺棘上韧带,揉推两侧骶棘肌。棘突左偏者,医者换手,操作方向相反。

    此法适应证同6。

    9.下肢顿拉法 病人平卧或健侧卧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