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罐疗法.ppt
http://www.100md.com
拔罐刮痧疗法,拔罐疗法,「治病机理」,火罐分类,「操作方法」,(一)以排气法分类,(二)以拔罐形式分类,(三)以综合运用分类,「禁忌症」,「注意事项」
参见附件(78kb)。
拔罐疗法
「概述」
* 拔罐疗法是以竹罐玻、璃罐等为工具,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郁血现象,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 在马王堆出土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皆提到角法。
* 古代中医文献中亦多有论述,常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以吸血排脓,以后又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 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火罐气"时说:"罐得火气合于内,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经晕,罐中有水出,风寒尽出"。
* 近年来,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仅火罐的质料、拔罐的方法均有改进和发展,治疗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并经常与针刺配合应用,成为针灸学中一种重要的疗法。
「治病机理」
* 《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 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火罐分类
* 总的来说,火罐可有如下几种:
* 1)角制罐:用牛角或羊角加工制成。用锯在角顶尖端实心处锯去尖顶,实心部分仍需留1-2cm,不可锯透,作为罐底。口端用锯锯齐平,打磨光滑。长约10cm,罐口直径分为6cm、5cm、4cm三种。其优点是经久耐用。
* 2)竹制罐:用直径3-5cm的坚实成熟的竹,按节截断,一端留节年底,一端去节作口,罐口打磨光滑,周围削去老皮,做成中间略粗、两端稍细,形如腰鼓的竹罐。长约10cm,罐口直径分为5cm、4cm、3cm三种。其优点是轻便、廉价。不易破碎;缺点是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强,不易观察皮肤的变化。
* 3)陶制罐:由陶土烧制而成,形如石臼,罐口平滑,鼓肚,口底稍细,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
其优点是吸力强;缺点是易破碎,不易观察皮肤的变化。
* 4)铜、铁罐:系用铜和铁皮制成。
优点是耐用牢固,不会破碎。缺点是价格较贵,传热太快,易烫伤皮肤。目前已基本不用。
* 5)玻璃罐:玻璃拔罐是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拔罐,各大医药商店的器械柜均有出售。它是由玻璃加工制成,一般分为大、中、小三个型号。
其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小口大肚。其优点是罐口光滑,质地透明,使用时可观察到拔罐部位皮肤充血。淤血程度,便于掌握情况;缺点是易摔碎损坏。
* 6)挤气罐:挤气拔罐常见的有组合式和组装式两种。组合式是由玻璃嗽叭筒的细头端套一橡皮球囊构成;组装式是装有开关的橡皮囊和橡皮管与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罐连接而成。
其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使用安全,方法简便,罐口光滑,便于观察。
* 7)抽气罐:抽气罐常用青、链霉素药瓶,将瓶底磨掉制成平滑的罐口,瓶口处的橡皮塞应保持完整,留作抽气用;医药商店的器械柜也有出售成品真空枪抽气罐,它是有机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制成,形如吊钟,上置活塞便于抽气。
其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使用安全,可随意调节罐内负压,控制吸力,便于观察等。它是家庭最适用的抽气拔罐。
「操作方法」
(一)以排气法分类
* 1.火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去空气。即借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着于皮肤上,称"火罐法"。又可分为四种: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于体表。
* (2)内火法:以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有吸住。
*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壁中段,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 (4)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被拔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使罐吸住。
* 2.水罐:利用煎煮水热力排去空气。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时将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扣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 3.抽气罐:抽出空气。先将抽气罐紧扣于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中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住。
(二)以拔罐形式分类
*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处拔罐等。
*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数个罐,称为"排罐法"。
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 ......
拔罐疗法
「概述」
* 拔罐疗法是以竹罐玻、璃罐等为工具,利用燃烧的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郁血现象,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 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 在马王堆出土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中皆提到角法。
* 古代中医文献中亦多有论述,常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以吸血排脓,以后又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 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火罐气"时说:"罐得火气合于内,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经晕,罐中有水出,风寒尽出"。
* 近年来,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仅火罐的质料、拔罐的方法均有改进和发展,治疗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并经常与针刺配合应用,成为针灸学中一种重要的疗法。
「治病机理」
* 《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 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火罐分类
* 总的来说,火罐可有如下几种:
* 1)角制罐:用牛角或羊角加工制成。用锯在角顶尖端实心处锯去尖顶,实心部分仍需留1-2cm,不可锯透,作为罐底。口端用锯锯齐平,打磨光滑。长约10cm,罐口直径分为6cm、5cm、4cm三种。其优点是经久耐用。
* 2)竹制罐:用直径3-5cm的坚实成熟的竹,按节截断,一端留节年底,一端去节作口,罐口打磨光滑,周围削去老皮,做成中间略粗、两端稍细,形如腰鼓的竹罐。长约10cm,罐口直径分为5cm、4cm、3cm三种。其优点是轻便、廉价。不易破碎;缺点是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强,不易观察皮肤的变化。
* 3)陶制罐:由陶土烧制而成,形如石臼,罐口平滑,鼓肚,口底稍细,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
其优点是吸力强;缺点是易破碎,不易观察皮肤的变化。
* 4)铜、铁罐:系用铜和铁皮制成。
优点是耐用牢固,不会破碎。缺点是价格较贵,传热太快,易烫伤皮肤。目前已基本不用。
* 5)玻璃罐:玻璃拔罐是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拔罐,各大医药商店的器械柜均有出售。它是由玻璃加工制成,一般分为大、中、小三个型号。
其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小口大肚。其优点是罐口光滑,质地透明,使用时可观察到拔罐部位皮肤充血。淤血程度,便于掌握情况;缺点是易摔碎损坏。
* 6)挤气罐:挤气拔罐常见的有组合式和组装式两种。组合式是由玻璃嗽叭筒的细头端套一橡皮球囊构成;组装式是装有开关的橡皮囊和橡皮管与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罐连接而成。
其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使用安全,方法简便,罐口光滑,便于观察。
* 7)抽气罐:抽气罐常用青、链霉素药瓶,将瓶底磨掉制成平滑的罐口,瓶口处的橡皮塞应保持完整,留作抽气用;医药商店的器械柜也有出售成品真空枪抽气罐,它是有机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制成,形如吊钟,上置活塞便于抽气。
其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使用安全,可随意调节罐内负压,控制吸力,便于观察等。它是家庭最适用的抽气拔罐。
「操作方法」
(一)以排气法分类
* 1.火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去空气。即借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着于皮肤上,称"火罐法"。又可分为四种: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于体表。
* (2)内火法:以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有吸住。
*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壁中段,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 (4)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被拔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使罐吸住。
* 2.水罐:利用煎煮水热力排去空气。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时将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扣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 3.抽气罐:抽出空气。先将抽气罐紧扣于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中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住。
(二)以拔罐形式分类
*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处拔罐等。
*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数个罐,称为"排罐法"。
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7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