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脊疗法.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7kb)。
按脊疗法
【概述】
按脊疗法是以手指按压脊柱及其两旁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一般常选用督脉穴或夹脊穴。
按脊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古代文献中屡有记载。如清代沈金鳖《杂病源流屡烛·痧胀源流》:"若犯痧,先循其七节骨缝中,将大指甲重掐入,候骨节响方止。"所取督脉穴位,既可在上下椎棘突之间定位,也可在棘突高起处定位。如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说:"凡取脊问督脉诸穴,当于骨节突处取之。"
【基本内容】
第7颈椎棘突至第7胸椎棘突间的穴位,常用于治疗上焦心肺病症,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咳嗽、哮喘、胸闷、胸痛等。第7胸椎棘突至第12胸根棘突间的穴位,常用以治疗中焦肝胆脾胃病症,如胃痛、腹痛、呃逆、溃疡病、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第1腰椎棘突至第4骶椎棘突间的穴位,常用于治疗下焦肾膀胱盆腔脏器及下肢部的病症,如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萎。肾绞痛、腰痛、腿痛、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骶尾部穴位,常用于治疗肛门病症,如腹泻、脱肛、痔疾等。
【操作方法】
本疗法的基本手法是"指按法",主要用手指指端或罗纹面按压穴位,可按而静止不动,也可以按而左右拨动,按而轻轻揉动,按而微微颤动,按而滑行移动,按而起伏松动。
此外,还有爪掐、肘压、叩点、鍉针等法。
"爪掐"即用指甲掐切。
"肘压"是用肘尖为着力点进行按压,作用力较强。
"叩点"是将手指微曲,食指按于中指背,拇指抵住中指掌侧面的远端指间关节,小指及无名指握紧(或中、食指并齐微屈,拇指抵住中指、食指掌侧面的远端指间关节),利用腕臂之力,指端快速地反复叩点穴位。
鍉针是一种针压工具,《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描述其形态是末端钝圆无锋。在治疗时,以鍉针轻压穴位皮肤呈现红晕,或重压至针感扩散为度。也可用硬币的边缘按压
【适应证】
疟疾:在第l~8胸椎棘突上寻找压痛点进行按压,以压痛难忍为度,连续按压15~20分钟,每日早晨按压1次,连续3~4天。有数个压痛点者,可轮流进行按压。
心绞痛:按压至阳穴,进行预防性按压可防止心绞痛发作。
胸痛:按压身柱穴。
痧症;按压至阳穴。
胃痛:按压筋缩穴。
月经不调、痛经:按压十七椎穴。
癫痫:按压大椎、身柱、腰俞穴。
【禁忌症】;
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按脊时用力要适当,当重则重,当轻则轻,不可损伤皮肤。
【按语】;
按脊疗法主要按压督脉经穴,也可以按其两侧的夹脊穴,或共同应用。本疗法对胸腹部急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最简便的方法是在与疼痛部位相平或稍高的脊柱部上取穴治疗,待疼痛缓解后停止按压。
应用中医正骨按脊疗法调节脊柱平衡的体会
正骨按脊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特殊方法,它是根据脊柱稳定与人体内脏器官协同配合密切相关的原理,通过对临床症状的判断,用按脊法来调节阴阳、平衡脏腑的一种医疗方法。其采用的是以右手示指和中指特殊的心意一体探病法为患者辨证论治,用衬垫法、拉罐摇摆吸拉法,配合中药敷背疗法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脊柱是人体的中流砥柱,脊柱的稳定对人体的内部器官协同配合、发挥各自功效具有重要作用。脊柱稳定性丧失,可引起脊髓及其周围神经功能(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人体器官功能平衡失调而引起疾病。
中医讲任、督两脉,奇经八脉。督脉起着主导作用,贯通于人体的背面即脊柱中央一线。人体有形不离阴阳之说,在正常情况下保持阴阳平衡状态,疾病往往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正骨按脊疗法就是通过对临床症状的判断用按脊法来调节阴阳、平衡脏腑的一种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从现代医学的观点讲,虽不能完全解释清楚,却是有一定道理的。
正骨按脊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特殊方法,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按照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手指作用于体表的一定穴位改变和调节机体的病理和生理状态,"调节阴阳"、"扶正祛邪"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方法治疗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伤、外、内、儿、妇、五官等科的许多疾病。
正骨按脊疗法讲究以右手示指和中指特殊的心意一体探病法为患者检查病情。检查病情时,患者俯卧平躺,医者以右手示指和中指分别按住患者某脊椎的两侧,自上而下慢慢下滑。医者需全神贯注,心意相合,认真仔细地检查患者的每个脊椎有无畸形、凹凸、软组织损伤、肿胀,以确定病变部位及症状,这是正骨按脊疗法辨证论治阶段。然后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首先,患者俯卧状,医者用右手示指和中指运用内力按住患者的脊柱两侧,自下而上反复推拿,使患者受损部位的肌肉适度松弛,此时根据患者脊椎的棘突、凹凸畸形部位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患者脊椎呈现侧凸、后凸畸形,治疗时需要结合使用天台派传统而特殊的正骨工具。具体方法是患者俯卧于推拿床上,医者确定患者脊椎凸出部位,寻找最佳着力点,将正骨工具搁置于凸出部位上,然后医者一手扶好正骨工具,另一手将患者翻身到仰卧位,此时将正骨工具正好顶住患者脊椎的凸出部位,利用患者的体重压在凸出部位和正骨工具的力点上,应用四两拨千斤的原理,使椎体凸出部位受力后逐渐复位,时间大约需要3~5 min。医者用右手按住患者髋骨处,左手按患者右肩处摇摆7、8次后将患者翻身至俯卧位,检查正骨之处是否复位。如未全复位,医者用右手掌给患者脊椎凸出部位施压将其复位。1次不复位则再次施压,直到完全复位为止。如果患者的脊柱呈现前倾凹陷状或生理弧度改变则采用独特的拉火罐摇摆吸拉法将患者前倾或凹陷的脊椎吸出复位。一次不到位再用同样的方法反复进行,直至复位良好。必要时用正骨专用工具实施固定法。但不管是采用衬垫法,还是拉火罐摇摆吸拉法 ......
按脊疗法
【概述】
按脊疗法是以手指按压脊柱及其两旁的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一般常选用督脉穴或夹脊穴。
按脊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古代文献中屡有记载。如清代沈金鳖《杂病源流屡烛·痧胀源流》:"若犯痧,先循其七节骨缝中,将大指甲重掐入,候骨节响方止。"所取督脉穴位,既可在上下椎棘突之间定位,也可在棘突高起处定位。如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说:"凡取脊问督脉诸穴,当于骨节突处取之。"
【基本内容】
第7颈椎棘突至第7胸椎棘突间的穴位,常用于治疗上焦心肺病症,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咳嗽、哮喘、胸闷、胸痛等。第7胸椎棘突至第12胸根棘突间的穴位,常用以治疗中焦肝胆脾胃病症,如胃痛、腹痛、呃逆、溃疡病、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第1腰椎棘突至第4骶椎棘突间的穴位,常用于治疗下焦肾膀胱盆腔脏器及下肢部的病症,如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萎。肾绞痛、腰痛、腿痛、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骶尾部穴位,常用于治疗肛门病症,如腹泻、脱肛、痔疾等。
【操作方法】
本疗法的基本手法是"指按法",主要用手指指端或罗纹面按压穴位,可按而静止不动,也可以按而左右拨动,按而轻轻揉动,按而微微颤动,按而滑行移动,按而起伏松动。
此外,还有爪掐、肘压、叩点、鍉针等法。
"爪掐"即用指甲掐切。
"肘压"是用肘尖为着力点进行按压,作用力较强。
"叩点"是将手指微曲,食指按于中指背,拇指抵住中指掌侧面的远端指间关节,小指及无名指握紧(或中、食指并齐微屈,拇指抵住中指、食指掌侧面的远端指间关节),利用腕臂之力,指端快速地反复叩点穴位。
鍉针是一种针压工具,《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描述其形态是末端钝圆无锋。在治疗时,以鍉针轻压穴位皮肤呈现红晕,或重压至针感扩散为度。也可用硬币的边缘按压
【适应证】
疟疾:在第l~8胸椎棘突上寻找压痛点进行按压,以压痛难忍为度,连续按压15~20分钟,每日早晨按压1次,连续3~4天。有数个压痛点者,可轮流进行按压。
心绞痛:按压至阳穴,进行预防性按压可防止心绞痛发作。
胸痛:按压身柱穴。
痧症;按压至阳穴。
胃痛:按压筋缩穴。
月经不调、痛经:按压十七椎穴。
癫痫:按压大椎、身柱、腰俞穴。
【禁忌症】;
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按脊时用力要适当,当重则重,当轻则轻,不可损伤皮肤。
【按语】;
按脊疗法主要按压督脉经穴,也可以按其两侧的夹脊穴,或共同应用。本疗法对胸腹部急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最简便的方法是在与疼痛部位相平或稍高的脊柱部上取穴治疗,待疼痛缓解后停止按压。
应用中医正骨按脊疗法调节脊柱平衡的体会
正骨按脊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特殊方法,它是根据脊柱稳定与人体内脏器官协同配合密切相关的原理,通过对临床症状的判断,用按脊法来调节阴阳、平衡脏腑的一种医疗方法。其采用的是以右手示指和中指特殊的心意一体探病法为患者辨证论治,用衬垫法、拉罐摇摆吸拉法,配合中药敷背疗法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脊柱是人体的中流砥柱,脊柱的稳定对人体的内部器官协同配合、发挥各自功效具有重要作用。脊柱稳定性丧失,可引起脊髓及其周围神经功能(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人体器官功能平衡失调而引起疾病。
中医讲任、督两脉,奇经八脉。督脉起着主导作用,贯通于人体的背面即脊柱中央一线。人体有形不离阴阳之说,在正常情况下保持阴阳平衡状态,疾病往往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正骨按脊疗法就是通过对临床症状的判断用按脊法来调节阴阳、平衡脏腑的一种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从现代医学的观点讲,虽不能完全解释清楚,却是有一定道理的。
正骨按脊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特殊方法,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按照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手指作用于体表的一定穴位改变和调节机体的病理和生理状态,"调节阴阳"、"扶正祛邪"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方法治疗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伤、外、内、儿、妇、五官等科的许多疾病。
正骨按脊疗法讲究以右手示指和中指特殊的心意一体探病法为患者检查病情。检查病情时,患者俯卧平躺,医者以右手示指和中指分别按住患者某脊椎的两侧,自上而下慢慢下滑。医者需全神贯注,心意相合,认真仔细地检查患者的每个脊椎有无畸形、凹凸、软组织损伤、肿胀,以确定病变部位及症状,这是正骨按脊疗法辨证论治阶段。然后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首先,患者俯卧状,医者用右手示指和中指运用内力按住患者的脊柱两侧,自下而上反复推拿,使患者受损部位的肌肉适度松弛,此时根据患者脊椎的棘突、凹凸畸形部位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患者脊椎呈现侧凸、后凸畸形,治疗时需要结合使用天台派传统而特殊的正骨工具。具体方法是患者俯卧于推拿床上,医者确定患者脊椎凸出部位,寻找最佳着力点,将正骨工具搁置于凸出部位上,然后医者一手扶好正骨工具,另一手将患者翻身到仰卧位,此时将正骨工具正好顶住患者脊椎的凸出部位,利用患者的体重压在凸出部位和正骨工具的力点上,应用四两拨千斤的原理,使椎体凸出部位受力后逐渐复位,时间大约需要3~5 min。医者用右手按住患者髋骨处,左手按患者右肩处摇摆7、8次后将患者翻身至俯卧位,检查正骨之处是否复位。如未全复位,医者用右手掌给患者脊椎凸出部位施压将其复位。1次不复位则再次施压,直到完全复位为止。如果患者的脊柱呈现前倾凹陷状或生理弧度改变则采用独特的拉火罐摇摆吸拉法将患者前倾或凹陷的脊椎吸出复位。一次不到位再用同样的方法反复进行,直至复位良好。必要时用正骨专用工具实施固定法。但不管是采用衬垫法,还是拉火罐摇摆吸拉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7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