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57297
地级城市医院生存“压力山大”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5日 医药经济报
     地县医院生态对比发现,资源分布失衡导致——

    近日,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对县级和地级城市医院生态进行了系列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地区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存在,资源集中分布于东部发达城市,地县医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地级城市医院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

    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区来看,地级城市和县级优质医院的数量,东部显著多于中西部。优质医院中,地级城市医院的70%及县级医院的80%均来自东部。从分布来看,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和福建实力最强。

    地县的优质医院呈现出四种发展生态:

    第一类“地县双强”:代表为江苏省和山东省,地级城市医院、县级医院整体发展相对均衡。

    第二类“地强县弱”:以广东省为代表,地级城市中优质医院数量多,但县级优质医院数量较少。据了解,这与广东的建制和经济发展有关,广东地级城市偏多,是江苏的1.67倍、山东的1.25倍,县级城市较少,为江苏的85%、占山东的一半不到。而原来一些实力强的县(县/县级市)被划成大城市的区。

    第三类“地弱县强”:代表为浙江省。依据城市建制,浙江仅有10个地级城市,却有58个县级城市,县级医院总体发展良好。县级医院对地级城市医院的分流能力较强,从而形成县强地弱的格局。

    第四类“地县双弱”:这类区域比重大,约87%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属此类,区域内无论地级城市还是县级的优质医院都不多。

    从运营角度来看,地级城市优质医院的人均门急诊量是县级优质医院的1.13倍,但人均住院量和手术量则分别是县级优质医院的78%和89%。这意味着县级优质医院和地级优质医院各有偏重,地级城市医院的优势在门急诊量,而县级医院的优势在住院量和手术量上。

    通过对比可见,中国的医疗资源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强中西部弱;第二是中西医发展不平衡:西医医院的综合实力(包括医院规模、医疗技术及经济运行几个维度)远超中医医院;第三是医院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从县级城市到地级城市,少数城市和医院掌握了大部分的医疗资源,地级城市之间的医院竞争激烈。

    , 百拇医药(严卓然、王兴琳、郭镇魁、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