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有定数 谨护保全之 等
元气有定数 谨护保全之
“元气有定数,谨护保全之”。
——语出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
释文:人生命的开始,先天的禀赋多少就已确定。这个先天的禀赋就是元气。元气看不见,摸不着,附含在气血之内,起决定作用,人在成形时就有定数。就像烧柴火,开始点燃时火苗很微弱,越烧越旺,薪柴烧没了,火就熄灭了。其中有烧得时间比较久的特殊情况,一般是薪柴的质地不同。所以终身都没有疾病的人,等待元气耗尽才自然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终其天年。徐大椿认为,有疾病的人,如果元气不伤,虽然病得很重也不会死。如果元气受伤,虽然病得较轻也会死亡。这里又有分别:有先伤元气而后病的,这是不可治的情况。有因病而伤元气的,这是不可不预防的情况。也有因误治而伤及元气的,还有元气虽伤但不厉害,还可保全的,情况不一。所以诊病判别死生,不看病情轻重而是看元气的存亡情况。而根本所在就是《道德经》所谓的“丹田”,所以人体应该小心养护元气,而药不可以随便尝试。
, 百拇医药
好的大夫是预防在病发之前,不使病势严重到不能挽救,而是使元气保全自能托邪于外。如果邪盛,还没有伤及元气,可以大力驱邪与之背水一战,而不要胆小怕事,使邪害伤到元气后悔就晚了,这就是高明医术的体现。(王孙)D4
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
“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
——元代李东垣《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释文:人身元气滋生于脾胃,气为精神之根蒂,积气可以成精,积精可以全神,故脾胃元气是人生命的基础。因此李氏十分重视脾胃,著有《脾胃论》一书。其养生之学也一再强调调养脾胃。具体养生之法如节饮食、少欲念、省言语、慎寒暄、少劳役等都是从护养脾胃元气出发的。阴火炽盛,是由心不舒畅,心有滞碍,遇事想不通,这是七情不能安定的缘故。善于治疗这种病的医生,要从调和脾胃上治疗,让心无凝滞,产生欢欣的情绪,看到眼前的事物都觉得喜爱,那么就心情豁然开朗清爽而没有疾病了,这是因为胃中的元气得到舒展的缘故。(王孙)D4
, 百拇医药
切宜省言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净,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
——语出《脾胃论·省言箴》
释文:《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气对人体尤为重要,积气则成精,积精所以全神,人体的精与神俱以气为基础,省言则气足,气足则精固,精固则神旺,神旺则体健。所以说,气是人体精神之根蒂。
李东垣诊务繁忙,勤于著述,年值六十有五,自感耳目日益聩聋,饮食减于往日,神气大衰于前,特指出“省语以养气”的养生观点:只有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养气,才能够血气谐和,邪无所容,身体所患旧疾不会增剧。此后,李东垣享年七十有余而卒。所以,“省语以养气”的省言箴,方法简单易行,尤为适合年老体弱或久病不愈的人群。(殷世鹏)
, http://www.100md.com
五味所入 五味所禁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 语出《素问·宣明五气》
释文:五脏各有所喜好的气味,所以吃进去的五味经胃肠消化后,就各按五脏各自的喜好归入相应的脏腑了。酸味先入肝,辛味先入肺,苦味先入心,咸味先入肾,甘味先入脾。而五味不可多食,偏食过多,就可以使人得病,或者使已有的病情加重,所以说五味各有所禁忌。“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辛属阳,气也属阳,因为同气相求,所以辛走气,辛又主发散,气弱的人吃辛,气就更加虚耗了,所以气病要禁辛;《灵枢·五味》中说:“血与咸相得则凝。”所以咸味入血分,血凝滞而不畅,所以多食咸更容易加重血液的凝滞;苦属阴,骨也属阴,气同则入,所以苦走骨,骨得苦则阴更甚,表现为骨重而行动不利,所以骨病不宜多食苦;甘味入脾而走肉,多食甘,则脾气壅滞,不能运化水湿,所以肌肉湿肿的病人不能多吃甘味;酸入肝而走筋,酸主收缩,筋病不能多吃酸味。(王孙)D4
, 百拇医药
四时五脏 病随五味所宜也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素问·藏气法时论》
释文:运用五味的时候,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和五脏之气偏盛还是偏衰的具体情况,随其所适宜的所苦、所欲来使用。如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大枣、葵花子之类);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狗肉、李子、韭菜之类);肺色白,宜食苦(荞麦、羊肉、杏子、薤白之类);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子、豆汁之类);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子、葱之类)。辛味发散,酸味收敛,甘味缓急,苦味坚阴,咸味软坚。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是说五谷用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五畜用以补益五脏,五菜用以充养脏腑。这五类食物都有其辛、酸、甘、苦、咸的不同气味,归根结底, “气束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王孙)D4
, 百拇医药
“元气有定数,谨护保全之”。
——语出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
释文:人生命的开始,先天的禀赋多少就已确定。这个先天的禀赋就是元气。元气看不见,摸不着,附含在气血之内,起决定作用,人在成形时就有定数。就像烧柴火,开始点燃时火苗很微弱,越烧越旺,薪柴烧没了,火就熄灭了。其中有烧得时间比较久的特殊情况,一般是薪柴的质地不同。所以终身都没有疾病的人,等待元气耗尽才自然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终其天年。徐大椿认为,有疾病的人,如果元气不伤,虽然病得很重也不会死。如果元气受伤,虽然病得较轻也会死亡。这里又有分别:有先伤元气而后病的,这是不可治的情况。有因病而伤元气的,这是不可不预防的情况。也有因误治而伤及元气的,还有元气虽伤但不厉害,还可保全的,情况不一。所以诊病判别死生,不看病情轻重而是看元气的存亡情况。而根本所在就是《道德经》所谓的“丹田”,所以人体应该小心养护元气,而药不可以随便尝试。
, 百拇医药
好的大夫是预防在病发之前,不使病势严重到不能挽救,而是使元气保全自能托邪于外。如果邪盛,还没有伤及元气,可以大力驱邪与之背水一战,而不要胆小怕事,使邪害伤到元气后悔就晚了,这就是高明医术的体现。(王孙)D4
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
“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
——元代李东垣《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释文:人身元气滋生于脾胃,气为精神之根蒂,积气可以成精,积精可以全神,故脾胃元气是人生命的基础。因此李氏十分重视脾胃,著有《脾胃论》一书。其养生之学也一再强调调养脾胃。具体养生之法如节饮食、少欲念、省言语、慎寒暄、少劳役等都是从护养脾胃元气出发的。阴火炽盛,是由心不舒畅,心有滞碍,遇事想不通,这是七情不能安定的缘故。善于治疗这种病的医生,要从调和脾胃上治疗,让心无凝滞,产生欢欣的情绪,看到眼前的事物都觉得喜爱,那么就心情豁然开朗清爽而没有疾病了,这是因为胃中的元气得到舒展的缘故。(王孙)D4
, 百拇医药
切宜省言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净,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
——语出《脾胃论·省言箴》
释文:《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气对人体尤为重要,积气则成精,积精所以全神,人体的精与神俱以气为基础,省言则气足,气足则精固,精固则神旺,神旺则体健。所以说,气是人体精神之根蒂。
李东垣诊务繁忙,勤于著述,年值六十有五,自感耳目日益聩聋,饮食减于往日,神气大衰于前,特指出“省语以养气”的养生观点:只有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养气,才能够血气谐和,邪无所容,身体所患旧疾不会增剧。此后,李东垣享年七十有余而卒。所以,“省语以养气”的省言箴,方法简单易行,尤为适合年老体弱或久病不愈的人群。(殷世鹏)
, http://www.100md.com
五味所入 五味所禁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 语出《素问·宣明五气》
释文:五脏各有所喜好的气味,所以吃进去的五味经胃肠消化后,就各按五脏各自的喜好归入相应的脏腑了。酸味先入肝,辛味先入肺,苦味先入心,咸味先入肾,甘味先入脾。而五味不可多食,偏食过多,就可以使人得病,或者使已有的病情加重,所以说五味各有所禁忌。“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辛属阳,气也属阳,因为同气相求,所以辛走气,辛又主发散,气弱的人吃辛,气就更加虚耗了,所以气病要禁辛;《灵枢·五味》中说:“血与咸相得则凝。”所以咸味入血分,血凝滞而不畅,所以多食咸更容易加重血液的凝滞;苦属阴,骨也属阴,气同则入,所以苦走骨,骨得苦则阴更甚,表现为骨重而行动不利,所以骨病不宜多食苦;甘味入脾而走肉,多食甘,则脾气壅滞,不能运化水湿,所以肌肉湿肿的病人不能多吃甘味;酸入肝而走筋,酸主收缩,筋病不能多吃酸味。(王孙)D4
, 百拇医药
四时五脏 病随五味所宜也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素问·藏气法时论》
释文:运用五味的时候,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和五脏之气偏盛还是偏衰的具体情况,随其所适宜的所苦、所欲来使用。如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大枣、葵花子之类);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狗肉、李子、韭菜之类);肺色白,宜食苦(荞麦、羊肉、杏子、薤白之类);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子、豆汁之类);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子、葱之类)。辛味发散,酸味收敛,甘味缓急,苦味坚阴,咸味软坚。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是说五谷用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五畜用以补益五脏,五菜用以充养脏腑。这五类食物都有其辛、酸、甘、苦、咸的不同气味,归根结底, “气束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王孙)D4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