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2339722
“经络-淋巴系统”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26日 中国医药报 2012.11.26
“经络-淋巴系统”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多年来,医学界忽略了对传统中医与西医的边缘交叉学科的研究。笔者在40余年的中医药学、西医学、解剖学、淋巴学等交叉学科的科研及教学等工作中,将中医的经络与西医的淋巴医学相结合,研究并总结出一套“经络-淋巴学新概念学说”。

    按照“经络-淋巴学新概念学说”,经络是淋巴管前组织通道系统(Tissue channel system of prelymphatic vessels),其功能是调节气、血、津液的运行,是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恒系统;淋巴系统是脉管系统的辅助结构,也是人体的“自救系统”,具有“免疫防御、清洁、修复”三大功能。

    从人体解剖学、比较解剖学、显微解剖学与超微(电子显微镜)解剖学的角度研究发现,经络与淋巴是一脉相承的姊妹或兄弟关系。经络是遍及人体全身的淋巴管前组织通道系统,在组织间隙由毛细淋巴管与淋巴系统相衔接,通过淋巴系统连接到脉管系统。从中医角度讲,经络是运行气血、津液,调解阴阳平衡的系统;从西医角度讲,经络是联系血管与淋巴管系统的渠道与平台,通过经络,水和蛋白质等物质在组织中进行交换、传递、运输、代谢……经络是机体内环境的稳恒系统。
, http://www.100md.com
    经络-淋巴系统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是人体抵抗、杀灭和排除各种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癌细胞、异物以及组织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等,一般为大分子物质)的系统,分布于人体全身各个部位。保证经络-淋巴循环畅通无阻,对于机体抵抗、杀灭和排除致病因子,从疾病和损伤中康复至关重要。动物及人体实验证实:体腔内的压力变化,是经络-淋巴回流的主要动力。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与人体组织内经络与淋巴回流障碍有关。

    由经络-淋巴系统的新定义,科研人员找到了激活经络淋巴系统和加强淋巴回流动力的方法,由此可以大大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康复效率。

    我们通过体腔内的经络-淋巴管道系统正负压调控,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及经络学说,设计出了“口腔负压灸”和“经络-淋巴负压灸”——这是国内首次提出通过增强经络-淋巴系统的效能与效率治疗疾病的理念。研究发现,加强这些管道系统的回流动力,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康复效率。

, 百拇医药     为了探讨和研究经络的新概念理论及其治疗疾病的机制,我们采用“口腔负压灸”和“经络-淋巴负压灸”,进行了多种慢性疾病的治疗研究,对淋巴水肿、肛痔、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病症的治疗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性研究。将不同病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腔负压灸”治疗,对照组用相应的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同时对不同病症规定治疗疗程,并测定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临床观察显示,“口腔负压灸”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打呼噜、关节急性运动性损伤等病症具有治疗效果。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上述方法对许多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神经、眼耳鼻喉、呼吸、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疾病以及淋巴水肿(肿瘤)等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刘执玉教授

    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关键岗位教授;国际淋巴学会会员,第21届国际淋巴学会副主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美国中华淋巴肿瘤学杂志》总编辑;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刘执玉教授从事解剖学、淋巴学、中医药学、中西医结合及淋巴水肿、肝炎、肿瘤等疑难病症的科研攻关40余年。他带领的学术梯队科研工作延伸到了多个学科交叉领域。他们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医学的同时,研究总结提出了经络-淋巴学新概念学说,将当代化学、物理学、微电子学理论引入到中医经络领域,与西医淋巴医学领域相结合,开辟了经络-淋巴系统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道路和新途径,为中医与西医结合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百拇医药(山东大学淋巴病研究中心 刘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