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信息
编号:12330098
一本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科书 ——评王忆勤教授主编的《中医诊断学》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15期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中医诊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诊断思维模式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忆勤教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她最近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中医诊断学》,读后觉得颇具特色,很有创新。

    教材主要分为诊法学和辨证学两个部分,在诊法学当中,主要侧重于获取临床信息,并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病机分析;辨证学则着重于证候的辨别。两部分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且注重前后内容的一致性,有着鲜明的特点:

    表述规范、用词精确

    诊断的规范化。对于疾病的诊断,给出规范化的诊断标准,如对于“中风”,作出了明确的定义,“是指突然昏厥,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口眼喎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善行数变特点的疾病。”

    病名的规范化。教材规范了病名,并且能做到前后一致,如在“脱发”中不仅提及“斑秃”这一病名,而且明确给出“脂秃”定义;将“脑漏”、“脑砂”、“脑泻”统归于“鼻渊”,把原先复杂多样的的病名尽可能地统一起来。
, http://www.100md.com
    原文出处标注明确。教材十分重视对于所引用的原文,标注出明确的出处,如“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两句,明确标注出自《内经知要》,又如《格致余论》中有“肥人痰多”、“瘦人火多”两句,亦作明确提出,这一点与以往教材相比较,可谓是一种进步,这样有利于初学者方便快捷地返回到原著作,从而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原文的意思,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字、词、句、标点的规范化使用。教材重视字、词、句及标点的规范化使用,文字描述更加简练、精确。对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解释或阐述避免了冗长、赘述,使得学习者阅读和理解更加轻松。

    内容全面,紧扣临床

    引用原文完整。教材注重引用文献的完整性,对于所引用的原文尽可能的保持其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观点的完整性,如关于舌诊的意义引用《临症验舌法》中:“凡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著其气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无证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可谓细致详尽。又如以往教材对“有诸内者形诸外”仅此一句,该教材则完整地反映出来:“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苟不以相参,而断其病邪之顺逆,不可得也。”如此之处甚多,一方面避免了断章取义之弊,一方面又便于原文前后的对照联系,给学习者提供了诸多便利,使寓意的完整和全面性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
, 百拇医药
    补充增新内容。教材在以往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内容,使得《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符合时代特征,更具有适应性。如在病性辨证内容中增加了“毒”、“毒证”的辨证方法,并从“病因学”的角度出发,将其含义归纳为4点:“某些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特殊病因”、“某些有毒性作用的特殊病因”、“邪盛病重之证”、“外科疮疡类疾患”。这一部分内容的增入可谓填补了中医辨证尤其是中医病性辨证之不足。且中医学的现代研究中,对于“毒”的认识亦是越发的重视,并将“毒”与临床各科疾病相联系,有“毒损脑络”、“毒损心络”等新兴学说的创立。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增入,也使得教材更具有时代特性,更能够适应于现代临床。教材在问诊原来“十问歌”基础上自编了新的“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头身,五问饮食六问便,七问情绪八睡眠,九问妇女十问男,十一儿科皆全占。”能够将问情绪、问男科体现出来,体现了教材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教材恰当地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在一些问题的诊断方面提供了具体数字的表述,有助于客观化诊断标准的建立,同时也为生理病理的规范提供了准确性的依据,如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引入、不同阶段小儿头围的正常值、颈项活动的角度、关节的活动度范围等等。
, 百拇医药
    结构合理,系统性强

    教材结构安排合理。教材借鉴以往教材内容并进行整合,编排结构更为合理,条理更清晰,系统性更强。如望诊中将“望小儿指纹”并没有单独提出来,而是安排在“望肢体”部分中等。

    辨证方法归类。教材诊法学内容中关于辨证方法主要就是从病性辨证和病位辨证两个方面进行介绍,病性辨证则介绍了寒热辨证和虚实辨证,在虚实辨证当中将以往的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的内容融合其中;病位辨证则介绍了以往八纲辨证中的表里辨证以及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内容,既有以往教材作为基础,又有自己的创新之处,不脱离以往的教材,又不囿于以往的内容。

    配套数字课件,丰富教材形式

    教材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配有数字课程,包括视频、动画、图片、音频、典型案例训练等。既有利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望色、望舌等,图片补充了文字描述的不足,而文字表述则是对图片的说明。对于闻诊中“听声音”部分的内容,在加入音频以后,学生可以听到切实的喘、干咳、咳声低微、咳声紧闷、咳嗽、哮、虚喘、有痰咳等声频。对诊断操作过程,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将原本字面上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临床病史采集,在配有动画之后,既显得生动形象,又能够贴近于临床实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提高了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轻松理解与记忆,对于学生诊断思维模式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之,该教材的编写,遵循了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规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尤其是教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形式的改革,配有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的内容有机结合,相互呼应,突出了中医诊法技能强化训练与临床辨证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中医诊断学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确有新意,值得学习和借鉴。, 百拇医药(王键 安徽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