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信息
编号:12344989
中药配方颗粒单共煎之议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34期
     中药配方颗粒的推广使用过程中,学术界一直有争议的焦点是中药的单、共煎问题。中药共煎和单煎本是一脉相承,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但有学者提出:中药单煎符合中医学术理论,并且是对中药共煎的补充与发展;但有学者认为:传统中药均是以复方共煎为形式,担心单煎后中药的疗效会发生改变。

    自1992年,江阴天江药业率先研发并生产一种中药饮片的新剂型——中药配方颗粒。它着眼于中药饮片诸多问题的改良,例如质量无标准、起效慢、疗效影响因素多、服用携带保存煎煮不方便等。这种中药的新剂型时代性强,更符合现代医疗的理念和要求,并且可针对单味中药制定质量标准工艺方法。在日韩等国家与中国台北地区,已经成为中药的主要使用剂型,可见它确实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然而关于单共煎孰优孰劣的争议,伴随它的发展至今已20年。

    关于单共煎争论的误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误区一:单煎不符合传统使用方法
, 百拇医药
    有人认为共煎才符合中医理论,这是思维的误区。中医方剂的精髓不是共煎,而是根据中医辨证、理法方药,君臣佐使配伍。中药配方颗粒虽是单煎,但仍采用辨证组方,没有违反中医的精髓。中药在临床使用中,有很多就是单煎或者不煎而使用的,其疗效也是确切的。例如中药丸剂、散剂等,使用非常广泛。

    中药单煎并不是现代人首创的。早在汉代以前,就《本草经》记载将驴皮制成阿胶,而历代医家,舍单煎的阿胶不用,而将驴皮与群药共煎使用的甚少。后至宋朝,《太平圣惠方》记载有将皂荚、枸杞根、麻黄等单味药材,用水、酒或醋味溶媒,提取制成流浸膏供临床使用。所以说,单煎自古沿用至今,单煎中药符合传统中医临床辨证使用。

    误区二:单煎失去了草药化学反应过程

    中医复方的组成主要是根据中医理论辩证论治以及中药的药性而得来的,而不是根据化学成份的变化来组成复方的。国内现代化学科技的加速发展进步,引发了人们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思考,但共煎产生新的化学物质这点说法本来就不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国内资深专家经过研究证明,一般中药中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在常温常压共煎大约90%不产生新的化学成分,余下的产生新化学成分,但仅仅1/3与疗效负相关。一味中药有许多不同的成份,这些成份绝大部分不明确,到体内如何发生变化也不清楚;加在一起共煎以及共煎后到体内如何转化为药效就更不清楚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另辟蹊径,深入优化每一个单品种的制备工艺,既不违背传统理论,又是填补了中医药基础研究的空白领域。
, 百拇医药
    经过20年的研究见利弊,单共煎疗效实际相仿。近20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已在逾千家医疗单位使用,从疗效看,单煎并不比共煎差,有时甚至优于共煎,例如葛根芩连汤,其共煎时发生盐酸小檗碱与鞣甘草酸的沉淀作用,止泻作用减弱,临床功效对比发现,单煎配方颗粒疗效优于共煎。而在使用,携带,工艺等方面单煎配方颗粒优于共煎,其利弊分析如下表:

    共同煎煮不能兼顾到每味药的有效成分最大提取。多品种、多基源的均可使用,汤剂质量不均一,疗效差异大;调配→煎煮→服药,至少需4~5个小时,不适应急症;无每味药工艺质量标准,亦无共煎后的质量检测;个体化生产,无制剂过程的质量监控;共煎工一般不是专业技术人员,有不良反应,如“十八反十九畏”;不便携带,即便煎药机煎出的1帖药至少500ml以上,保存期短;病情变化不易作快速改变处方;药品体积大,易虫蛀、霉变、泛油、走味;无食品安全检测要求。

    单煎的优势则表现如下:单味按每味药不同成分提取,最大程度保留药效;根据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研究结果,建立原料标准,产品质量均一,疗效稳定;调配后即冲即服,便于急症应用;每味药均有工艺和质量标准,每味药经5次以上质量检测;工业化批量生产,制剂过程实施GMP管理,有制药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生产;可避免共煎产生的不良反应,如药物拮抗、沉淀等;携带方便,服用时加水量可大可小,保存期三年;根据病情可随时加减药味;体积小,密闭存储,无虫蛀霉变,挥发性成分不易丢失;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如重金属、黄曲霉素、农残量检查。
, http://www.100md.com
    对比单共煎疗效差异有一个关键的前提:同批次药材,品质优。否则没有优质的原药材,中药疗效无法得以施展;而若取用不同批次、产地的药材,那么单共煎疗效对比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认识到了单共煎的区别,同时不能忽视它们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药单煎主个性特征,具有浓度高、计量准的特点;中药共煎主共性特征,纳万物而不争,吸收中药之个性而存共性。中药单煎,能使每一味中药的个性得到有效体现,无论是现代认为的有效成分还是传统认同的四气五味,配方颗粒往往能比共煎中药饮片更能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参照中药共煎汤剂建立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的成品标准,指导单味配方颗粒的工艺研究,通过调整酸碱度等工艺参数或者优化工艺等,使单煎合剂最大程度还原经典的共煎汤药。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古人受工艺条件限制,自然地选择了共煎,但同时也在不断尝试单煎制药。现代科技催生先进的提取、浓缩、干燥、制粒技术,给了我们更标准,更高效的制药方法,这正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具体展现。, 百拇医药(王建国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