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患者不去咨询怎么办
心理障碍与生理疾病有许多区别,最让患者家属烦恼的是,心理障碍患者往往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生理疾病的患者往往是主动求医,家属只要关心患者,找名院、求名医、买名药就可以了。但是对心理障碍患者的帮助,一些患者却不接受,甚至拒绝,即使接受帮助,也是非常消极被动,影响咨询效果。一般说,求助意识越强,咨询效果越好,强迫来的心理咨询是没有用的。针对不愿意心理咨询的患者,家属怎么办?
一是病情表现。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患者,一部分是病情表现,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缺乏自知力,而否认疾病,就需要强制性治疗。如严重的抑郁症,并且出现自杀行为,那适当强制性,就是挽救生命。
二是讳疾忌医。一些心理障碍患者对心理咨询有不少误解,非常忌讳。认为去医院,就是严重疾病。去心理咨询,就是精神病。社会歧视使许多人产生顾虑,这是缺少心理卫生知识的表现。这些需要家人反复解释,解除顾虑。
三是犹豫不决。也有不少人想来心理咨询,但是因为担心隐私暴露,担心别人知道,担心治疗效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往往使病情加重。这时候需要家人持续鼓励和支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危机、矛盾、冲突。大部分是自己解决,一部分是亲戚、朋友帮助解决,小一部分还是需要专家帮助解决。向别人求助不是丑事,而是勇敢,也是科学,可以使自己尽快,有效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四是求助意识不强。求助意识的强弱与疾病性质、程度有关,与治疗效果有关。如网瘾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求助意识问题。如何增强患者的求助意识,家人既要积极引导,又要适当增压。唤醒患者的责任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表达咨询的有效性。毕竟,患者的健康,他自己是最大的获益者。
五是条件问题。一个求助者来心理咨询与患者就医一样,是一个复杂的求助模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家人需要向积极方向做工作,如可以创造条件,不在医院心理咨询;可以通过其他对患者有影响力的人,来做思想工作;可以提供心理卫生的书籍,来逐步引导心理咨询;家人可以用建议的语言,而不是要求的口吻,患者更容易接受;还可以家人以伪装自己心理咨询,一起来咨询时,间接获得帮助(往往心理障碍患者的家属,如果患者不能接受咨询帮助,家属自己的心理也出现了危机);可以安排心理咨询师为家人的朋友,解除其防御心理;还可以家属自己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接受一些帮助别人的技巧。
总之,面对这样困难的问题,家属可以先来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师密切合作,争取患者早日接受心理帮助。(吴剑), 百拇医药
一是病情表现。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患者,一部分是病情表现,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缺乏自知力,而否认疾病,就需要强制性治疗。如严重的抑郁症,并且出现自杀行为,那适当强制性,就是挽救生命。
二是讳疾忌医。一些心理障碍患者对心理咨询有不少误解,非常忌讳。认为去医院,就是严重疾病。去心理咨询,就是精神病。社会歧视使许多人产生顾虑,这是缺少心理卫生知识的表现。这些需要家人反复解释,解除顾虑。
三是犹豫不决。也有不少人想来心理咨询,但是因为担心隐私暴露,担心别人知道,担心治疗效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往往使病情加重。这时候需要家人持续鼓励和支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危机、矛盾、冲突。大部分是自己解决,一部分是亲戚、朋友帮助解决,小一部分还是需要专家帮助解决。向别人求助不是丑事,而是勇敢,也是科学,可以使自己尽快,有效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四是求助意识不强。求助意识的强弱与疾病性质、程度有关,与治疗效果有关。如网瘾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求助意识问题。如何增强患者的求助意识,家人既要积极引导,又要适当增压。唤醒患者的责任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表达咨询的有效性。毕竟,患者的健康,他自己是最大的获益者。
五是条件问题。一个求助者来心理咨询与患者就医一样,是一个复杂的求助模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家人需要向积极方向做工作,如可以创造条件,不在医院心理咨询;可以通过其他对患者有影响力的人,来做思想工作;可以提供心理卫生的书籍,来逐步引导心理咨询;家人可以用建议的语言,而不是要求的口吻,患者更容易接受;还可以家人以伪装自己心理咨询,一起来咨询时,间接获得帮助(往往心理障碍患者的家属,如果患者不能接受咨询帮助,家属自己的心理也出现了危机);可以安排心理咨询师为家人的朋友,解除其防御心理;还可以家属自己学习一些心理卫生知识,接受一些帮助别人的技巧。
总之,面对这样困难的问题,家属可以先来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师密切合作,争取患者早日接受心理帮助。(吴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