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87281
“六失”误病情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6日 北京晚报
“六失”误病情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研究所 于智敏

    患者由于医药知识缺乏,对自身状态不能全面了解,酿清浅之疾为膏肓之变为,贻误病情的事件屡屡发生。仔细考察天下之病,误于医生的属于少数,而误于患者自身的,则更仆难数。因此,在养生保健过程中,注意避免“六失”,庶几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失于不审”对自己的身体、饮食、运动、心理变化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身体出现异常情况时不能正确对待,或者是讳疾忌医;或者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或者是过度医疗,小病大治;或者有病乱投医,自己乱了方寸。其结果就是贻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避免的方法就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个人的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失于不信” 患者应该相信医学,相信医生,医患双方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才能取得最佳疗效。患者如果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不信任医生的诊断治疗,不信任医药等治疗手段的作用,不听从医生的医嘱,不相信疾病的严重性和即将引发的严重后果,一意孤行,师心自用,这样的患者很容易贻误病情。

    “失于过时” 中医主张“临证如临敌,用药如用兵”,重视随机应变,把握时机,掌握火候,忌讳贻误战机。如果患病后万般计较,畏首畏足,不及时治疗,最易贻误病情。众所周知的“扁鹊见蔡桓侯”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失于不择医” 有病乱投医是大多数患者的心态,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切记,有句古话叫做:“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说有病不乱投医、乱治疗,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医生的治疗水平。所以,无论自己患病,还是家人得病,千万不要心无定见,听于他人鼓噪,寄希望于“灵丹妙药”、“名医高手”。这样的患者容易贻误病情。

    “失于不识病” 患者要正确认识,理智看待疾病。名医华佗曾经说过:“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意思是说:人们所担忧疾病太多,防不胜防;医生担忧的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这段话从医患两方面,表达了对待疾病的态度。患者如果不敢正确面对疾病,也就不能选择有效的措施去治疗疾病。既往的“带病坚持工作”,也属于“不识病”的范畴。

    “失于不知药” “药以治病,因毒为能”。中医处方讲究配伍,通过“七情和合”实现减毒增效。药物都有其性味偏颇的一面,如果寒热温凉不辨,表里虚实不明,即便是人参、甘草,误用也会致病。经常见到许多养生爱好者从媒体上了解到一些方药,就购买服用,这种做法危害巨大。杜绝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医患双方都有责任。医生不乱讲,患者不滥用。

    以上“六失”如果违背一条,就可能贻误病情。所以,医生、患者都要明白事理,洞达物情,各尽其责,这是治病的关键,也能保证患者在最佳时机得到有效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