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更多
编号:12363125
中药不需要被检验么?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5日 科学公园
中药不需要被检验么?

     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

    在当下关于中西医孰优孰劣的大讨论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普遍的观点:

    那些存在于中医典籍中的中草药,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已经被实践检验了无数次,有无数治愈的案例,无数患者现身说法如何被救治,无数中医大夫绘声绘色描述如何拯救了病人……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中药是有效的,且中药有效性无需通过现代医学的检验来证实。

    果真如此吗?大量的典籍记载、数千年的实践、无数的案例、众多的现身说法,足以证明中药的有效性吗?

    不够,远远不够。

    即便是已被证明有效的现代医学药物,都可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被颠覆对其的认识。何况是几乎没有被现代科学手段检验过的中药?

    先谈一下现代医学是如何颠覆对已被证明疗效的药物的认识。
, 百拇医药
    第一个例子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首先是作为最为出名的解热镇痛药被推向市场的,后来医学界又陆续发现,阿司匹林对其它多种疾病具有不同凡响的治疗效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阿司匹林被陆续发现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及预防消化道肿瘤的作用,另有研究显示,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改善结直肠癌预后。在美国,医生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处方药中通常包括阿司匹林。这样一种被研究得如此透彻的药物,是否还有继续被研究、检验的必要?

    有必要。您看,新发现来了。

    这篇发表于2012年的文献《阿司匹林疗法仅能延长特定结直肠癌患者寿命》表明:“新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的受益人群仅限于PIK3CA变异基因携带者,其数量约占结直肠癌患者总数的20%,对其余患者可能没有效果,甚至会导致胃肠溃疡或胃出血。”

    通过这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阿司匹林这种能够明确改善结直肠癌的预后的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具有PIK3CA变异基因的患者来说,阿司匹林非常必要而且能够极好的改善预后;而对于80%的结直肠癌患者来说,阿司匹林不仅无效而且还有风险。通过类似的科学检验,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临床治疗方案,从而改善临床治疗。事实上,几乎任何进入临床的药物都在进行类似的研究。
, 百拇医药
    这个例子毕竟是正面的,属于已经明确疗效研究的拓展,下面接着说第二个例子,临床应用本认为是有效的药物,但调查的结果却是不佳的。

    高血压是非常常见的疾病,有数据说中国的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高血压需要终生服降压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目前使用的降压药物中有一大类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这种药物在中国地区降压药中占据大概半壁江山。吃这类药物,能够明白无误地降低血压、改善症状……

    持续检验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第一代CCB基本上都是短效CCB,上世纪90年代,对于短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研究表明:短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尤其以短效硝苯地平最为明显,长期使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FDA也警告使用短效硝苯地平有危险。本来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结果却导致了风险。这些报告引起了关于CCB的安全性大争论。目前,第一代CCB基本已经被取代,并且不被推荐用于高血压病人。而长效CCB例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没有发现这类问题,仍然被广泛使用。
, 百拇医药
    接着说第三个例子。很多人对草药和有种天然的好感,下面说的这个药物最早是从植物提取的,有大量医生证明其疗效,长时间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目前仍然是一线用药,几乎没人怀疑其疗效,这样的药物是否不需要再进行检验了呢?

    不是。

    从毛花洋地黄植物提取出的药物地高辛用于治疗心脏病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大概是治疗心力衰竭历史最悠久的药物。地高辛广泛用于临床,目前仍然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线首选药物之一。有无数医生能够问心无愧地提供证言来证明它的疗效。这样一个药物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检验来了。

    一项2002年的研究数据表明地高辛可以降低心脏病患者住院治疗的比例,但并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体的患者性别分析还显示地高辛实际上还提高了女性患者的死亡率。这项研究自然又引起了临床上的争论。但这样一种用了多年,临床显示明明是对心衰患者有效的药物,无数医生可以问心无愧证明其疗效的药物,结果却可能提高部分(女性)患者的死亡率,由此可见,对于任何药物来说,理应进行持续性的研究、检验。
, 百拇医药
    我再举一个历史更为悠久的,有典籍等历史记载,有无数个案,有很多人证明,有大夫的病历的,很长时间内大夫将其作为常规疗法的例子。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足够证明其疗效的。可事实怎样?

    这个例子是放血疗法。在世界各个民族中,放血疗法怕是最为广泛存在的疗法了,世界各个民族都或多或少采用过这种疗法。对放血疗法明确的记载有两千年,曾经在欧洲流行一时,甚至很长时间内是医生的常规疗法。在当今的中国,仍有一些中医师采用这种疗法,并信誓旦旦宣称其有效。从历史上来看,这种疗法有大量的病例,无数人的证明,甚至跟中药特别像的是,放血疗法还有理论依据。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说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古希腊人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伽林大夫认为血是人体产生的,经常“过剩”,正如中医里滋阴派讲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样,中医滋阴,古西医于是就放血。

    然而,终于有一个苏格兰军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认真研究这种历史悠久疗法。“他把366名患病的士兵平均分成3组,3组病人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类似,所接受的治疗也一样,唯一不同就是两组病人不放血,一组病人接受传统的放血疗法,结果是不放血的两组分别有2和4个病人死亡,而接受放血疗法的组竟然死了35人。”而后的多种研究都证明了放血疗法的无效和有害。历史记载充分,有无数个案,有很多人证明,有大夫的病历,等等等等这一切,在科学检验面前不堪一击。
, http://www.100md.com
    以上这些还是在基本符合理想状态下,最大限度要求的情况下的例子。而中药符合这些么?且让我们从中药最引为自豪的历史典籍来说,这些中药的典籍真的很完备、很可信么?

    以下是几个来自中医典籍的例子:

    “中猪肉毒。猪屎烧灰,水服方寸匕。——《外台》妇人血崩。老母猪屎烧灰,酒服三钱。——《李楼方》解一切毒。母猪屎,水和服之。——《千金》妊娠尿血:取夫爪甲烧灰,酒服。——《本草纲目》我们的典籍记载的混乱与不堪,从被视为至尊的《本草》就可见一斑了。有人会觉得这可信么?哦,有人会说,我这是攻击一点,以点带面来抹黑中医。那么我请问,有大量这样记载的典籍,算不算是种可信的记载?需不需要进行科学的检验呢?

    好吧,那是典籍,古人是神人也罢,是庸人也罢,毕竟要靠现代人的传承和整理。那么就拿现在使用的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来说,而这里面关于中药部分,有使用鼯鼠屎的配方的,有使用重金属入药的,有使用人体器官入药的,使用最廉价化学降糖成分维持药效的消渴丸……必须提醒的是,这是有标准的记载的。这已经比中药中最传统、最广为人知、最广为人用却没有任何质量标准的中药汤剂进了一大步了。还有人认为中药的典籍很完备和可信么?
, 百拇医药
    至于目前对中药制品的质量控制,那更不要说了:“丹皮不刮皮抽心,白芍不去老根,板蓝根不去根头部,桃仁、杏仁不去皮,酸枣仁大量含壳,麦冬、莲子不去心……”

    事实上,各种各样对中药进行检验的结果是惨不忍睹的。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曾检验过两百多种中草药,没有一种有降血糖作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陈宁庆2007年3月10日在“科学为健康维权”论坛的发言)。而这还是冰山一角,我们曾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研究中药,而得到的成果,屈指可数。

    即便如此,仍有一些人会说:我就是相信中医,我就用中药,我相信这里面会有很大比例有效的治疗方法。

    实际上,从中药里面筛选有效药物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例如青蒿素的发现。为了研究抗疟疾药物,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八百余个可能抗疟的中药,云南小组搜集的中草药单方、验方4300余个,数量庞大;当年中国举全国之力,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见另一个报道称:中草药3200种,而后屠呦呦又在2000多个治疟方药中精选出640个),最后才发现了青蒿素。不管哪种说法,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没有派上用场,这个几率是多大呢?方舟子先生有个话,我觉得很形象:这基本上和拿着一本《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换句话说,你使用中药和中医疗法治疗疟疾,真正有效的概率和随便翻《中国植物志》一下子指到青蒿这个词条的概率差不多了。
, 百拇医药
    事实上,从中药典籍发现有效药物的概率比从《中国植物志》还要低,这是因为:“中医虽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

    由此可见,单对疟疾来说,利用中医中药治疗,有效的概率为零。

    疟疾这个例子有些极端,但经过这么多年中药的检验,我们到底得到了哪些有效成果呢?绕毅先生说过,中药的贡献大概就是青蒿素和治疗白血病的砒霜了,再加上针灸镇痛,中药和中医疗法被证实有效的基本就这些。

    还有些人说,我吃了中药感觉有效,这就够了。尽管这个问题已经陈词滥调了,但我还不得不再重复一遍,中药感觉有效往往是下面两个原因:
, 百拇医药
    1、很多病是可以自愈的,例如感冒。另外,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儿童过敏性哮喘感到头疼,而经过长期治疗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的增强,不少小儿哮喘患者到12岁之后,尤其是青春期后,哮喘症状会自然地减轻或消失。而很多家长在长时间治疗后,往往丧失信心而转向中医,这时候孩子症状好转了,而最后用的是中药,很多家长自然认为是中药的作用。

    2、安慰剂效应。患者中安慰剂效应是很常见的现象。对许多疾病来说,给患者吃不含有药性成分的“安慰剂”,但是让患者误以为是药物,那么,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也会因此产生疗效。有资料称“大约有35%的躯体疾病病人和40%的精神病病人都会出现此种效应。”也有资料说明这个作用的强大:“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便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而病人还满以为有了希望。不过最后,在其中某些病例中,病人果真奇迹般地康复了,有的甚至还平安地度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

    目前对安慰剂效应的机制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虽是安慰剂,为何我吃之前病不见好,一吃下去即刻见效?Bristol大学研究者建了个数学模型说,启动免疫系统是很高能耗的,从进化角度看,只有环境合适时跟疾病作斗争才划算。”(译自《New insights into placebo effect》)所以,吃了什么药就好了,远远不是有效性的证明。
, http://www.100md.com
    您说了吃了中药感觉有效,这够了。但我必须要提醒您,中药的风险更值得注意。

    比较典型的如马兜铃酸,目前对马兜铃酸认识的比较清楚了,这玩意东西方都用过。马兜铃是一种遍布全世界的草药,早在公元前300年就被记在了药典上,现在我们明确它的危害,为I类致癌物。对于这种历史悠远的药物现在我们明确了解它的危害。那含有马兜铃酸的占中药多大的比例呢?台湾大学公卫系王德荣教授有个研究,他从台湾保健局从1997年到2003年7年间的用药资料库随机抽取20万人,发现7年间使用中药材中,有12%含有马兜铃酸,包括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等至少17种。这个研究还发现,7年间,这二十万人中有39%的人曾服用马兜铃酸的中药材。除此之外呢?有的材料说“在中成药中,含有朱砂的品种占10%,更要命的是在儿科中成药中,含朱砂的品种占20.32%。”除此以外,含有乌头碱的附子,具有毒性的蟾酥等等等等。这还是已经被证明有明确极强毒性作用的,那么在这一大类未经检验的药物中会不会还有类似的定时炸弹呢?很难说,但可能性非常大。
, http://www.100md.com
    最后总结一下:

    1、科学的发展要求即便业已经证明是有效的药物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2、对于那些即便是“有完备的典籍记载,临床使用很多年,有无数的案例,有很多人的证明,有大夫的病例,有大夫的证言”,科学检验也往往证实了其不可靠。

    3、我们中药典籍的记载是混乱不堪的,是不可信的,而我们对典籍的整理和传承也是无法让人放心的。

    4、对中药的大量研究并未证明其有效性。

    5、相反,大量的实验证明了非常大比例的中药具有非常明确的毒性。

    阅读完本文之后,下面的问题也就不再难以回答了:

    1、中药需不需要检验?

    2、古老典籍所说的药物疗效,可靠么?

    3、当药物被证实有害无益,是不是应该停止使用。

    我相信任何经过认真思考的人,都不难得出一个理性的答案。, 百拇医药(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