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64524
从时空角度看丹溪景岳学术之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85期
     中医理论思想体系在十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有许多著名的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不少学术观点和见解,并因之而形成不同的学术派别和思想争鸣,在诸多的学术争鸣中,朱丹溪和张景岳是其中争议最激烈、影响最大的一对学术流派,很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其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主要注重于阴血,提出“阴不足而阳有余”的著名学术观点,并认为“湿热相火为病甚多”,主张“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张景岳则认为阳气是人身之“大宝”,注重于阳气。力倡“阳常不足,阴本无余”之论,主“温补”之法,对朱丹溪的“阳常有余”观点据理反驳评说。当时的医学界和后世医家对于这两种学说的认识往往不一,有褒朱贬张者,亦有褒张贬朱者,因之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学术思想体系。在分析两者形成的因素时,众说纷纭,认识各异。笔者根据两者争议的焦点结合学习中医有关理论和资料,则认为朱张两种学说的形成与时间、空间造成的差异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空间造成“南北之争”

    朱丹溪系浙江义乌人,一直生活于南方,张景岳世居四川绵竹,虽生于会稽(今属浙江绍兴市),但13岁随父至北京学医,后行医于北方40多年,57岁方返故里,可见绝大多数时间生活于北方,由于朱丹溪和张景岳各自生活环境与地理位置明显不同,因之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观点。中医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整体观念,即认为人和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的各种生理活动受着自然界的影响。因之而引起相应的生理病理反应如《灵枢·岁露论》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既然人和“天地”是相参相应的,故中医认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特点,不同的气候特点又可引起不同的生理病理反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南方生火,火生热。”“北方生水,水生寒。”《素问·异法方宜论》还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列,……脏寒生满病”,“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病挛痹”。可见南方多火、多热、多湿、病多挛痹,与朱丹溪“湿、热、相火为病甚多”的学术观点基本一致。而北方多寒冷,多满病,寒为阴邪。易伤人阳气,故阳虚之证必多见,又与张景岳“阳常不足”的观点基本相符。近代有人为此学术之争作地区病理体质调查亦证明:南北人群病理体质确有极其显著地差异(P, 百拇医药(杨仓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