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探讨
编号:12363424
发展中医院 人才是关键 ——与《中医院发展亟待解决的七大难题》作者商榷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87期
     本报2013年3月4日张毅先生所写的《中医院发展亟待解决的七大难题》(以下简称“张文”)一文提出,目前中药质量问题突出、管理功能不到位,以及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等,说明了作者对中医发展的重视,也道出了全国中医工作者的心声。但是文中的部分观点,笔者不能苟同,今就不同看法论述如下,以期共讨。

    中医药文化积淀深厚

    张先生首先将中医药文化说成是“以家族为单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小规模的农耕现象”并称之为“农耕文化”,笔者认为其对整个中医药的历史还没有真正深刻了解。中医药文化这一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建立在几千年对人体生理病理、解剖、诊断以及防治方面的全面系统总结,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一门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总结,从而产生了非一人手笔、非一年代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再如,西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自远古至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达365种。公元650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20多人集体编写《新修本草》,成为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1498年)早739年,比1535年颁发的世界有名的伦堡药典早876年。
, http://www.100md.com
    在古代也曾几度出现举办医学校来培养中医人才。如:唐政府公元624年设立的“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等各部分人员组成,其中设有医、针、按摩、咒禁四科。在医科中又分内、外、少小(小儿)耳、目、口齿等五科,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学习年限,这一完善的医学教育,比欧洲的医学院(九世纪)早200多年。

    从以上说明张文中把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说成是“农耕文化”影响中医院的发展言论欠妥。

    中医理论需要先继承再更新

    张文中提出了中医理论更新缓慢,说理必《内经》的中医理论的老化。我们说中医理论不承认经典,不学好中医基础理论,如何去更新?中医学中的整体概念、辨证论治方法,从整体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从辨证理论去解决每位个体、每个季节甚至每日内不同时候的发病,进行不同的治疗,这一特色是西医所不及的。两种不同理论的医学各自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展、更新,不一定非要中医理论与现代西医相结合才是更新。
, 百拇医药
    笔者认为目前在课程设置方面确实存在着中医理论更新缓慢,近年来,国家虽然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也出了些成果,但确实没有太大的进展,其教学方法、科研思路、研究路径是否正确,值得我们深思。

    “望闻问切”并非万能

    张文中将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说成是医生主观的“视、触、嗅、听”,其实望闻问切是很客观地进行中医诊断,即可深知疾病的发病机理,不一定非得应用西医的诊断仪器才是客观的。虽然说仪器检查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也不是万能的,反之说中医的“四诊”更非万能。真正的中医皆能积极利用现代检查仪器,得出疾病的结论,同时进行中医四诊,以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治疗。

    提高实践能力从教育抓起

    张文中说中医理论与实践脱节,说《方剂学》中所列方剂,真正能在内科临床使用的比较少,“中医药基础理论对中医药临床学科的指导性不强”这确实是当今一种现象。发展中医院,关键是培养壮大一大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笔者认为应从中医教育的根本着手,一是中医院校在招生时选择热爱中医的考生,没有好的中医传承人,哪有中医的发展;二是加强中医院校的师资培训,尤其是从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员中选拔培养优秀的中医教师;三是重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并设为必考课程等;四是在临床实习中保证足够的中医临床实践,并以应用中医中药为主。, http://www.100md.com(王玉生 陈德货 海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