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传统文化
编号:12382124
中医亡 则中国文化亡 ----思考中国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5日 健康教育志愿者行动队
     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更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说它是科学和技术显然都贬低了它,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它既是形而上之道,无形无象,通天达地;又是形而下之器,有形有像,医病救人,同时也是一种渗透于东方世俗生活的文化、哲学、艺术、价值观,甚至就是一种美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学了中医生活一定会更美好,所以我以为每个中国人都该学中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的经典语录应该直接进入大中小学的课本,因为这些都是中医的源头。试想,你即使不给人治病,学了中医也能给自己养生保健,这也是积德行善,因为你减少了自己的痛苦,也就减轻了亲友的麻烦。

    中医与儒释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核心文化内涵,对道的追寻令它们异曲同工。无论皇家的正统学说还是民间的世俗文化都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之道密不可分,而中医兼俱道与术之特征,并彻底融入世俗生活,且雅俗共赏,所以不仅人人皆可学习中医,进一步努力还可成为业余郎中,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从古到今的一种现象,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医还有个现代特色,就是当今的许多中医名家是学了西医后再学中医而成名的。比如香港著名中医张大钊、北京针灸名家张世雄、北京第六医院中医专家、中国经络研究课题北京组组长李定中等等,都是西医出身,只因生命中的某种机遇结缘中医,从此便在中医世界里乐此不疲了。中医自身的特色也造成了中医来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就我一生碰见的中医高人而言,其出处可谓三教九流,我迄今见到的最神的号脉高人是杂技演员,教我点穴的师傅是武师兼渔民,教我针灸的师傅之一是核工业部的地质探矿专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从古到今,大凡文人骚客都略通歧黄之术,贩夫走卒也会些治病的独门偏方,至于武林人士和道家人物,则十有八九都懂些医术。这不仅从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武侠小说中可以领略,而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元代名医朱丹溪四十四岁才开始学医,典型的半路出家,一不留神成了名医;上海名医陈存仁写的《我的医务生涯》,披露了更多由文而医的神人,兹略举一二:恽铁樵,上海名医,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因长子病故,遂发愤学医,后正式挂牌行医。其主要著作22种,另有《铁樵函授医学讲义》;陆士谔,上海十大名医之一,早期鸳鸯蝴蝶派小说家,主要小说有《冯婉贞》、《新孽海花》等,医著有《医学指南》、《士谔医话》等,编著的医书有《叶天士医案》、《叶天士秘方》等。由此可见,从古代到1949年,医者与文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谁若想更进一步成为悬壶济世的郎中,就可专门拜师学医,出徒了就可成为当时的专业人士。

    学中医最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我所看到和实践的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1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