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2376688
慢性病防治从技术至上走向人文关怀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7日 中国医药报 2013.05.07
     强调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早干预、参与性——

    以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管理模式已经由预测性(Predictive)、预防性(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的“3P”模式进入包括患者参与性(Participatory)在内的“4P”模式,意味着现代医学已从技术至上走向人文关怀,这种现代医学管理模式的转变对于慢性疾病的防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不久前,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在介绍我国慢性病防治前景时则认为,“5P”模式,即再加上早干预(Pre-symptomatic),更适合慢性病的防治策略。他和其他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如何推动我国慢病的防治和管理。

    预测可为防控政策提供参考

    据卫生部2012年的数据,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死亡总数的85%,因慢性病过早死亡者占早死人数的7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慢病报告数据显示,每年大约13%的全球死亡是由高血压导致,9%的死亡由吸烟导致,6%的死亡由高血糖导致,5%的死亡由超重和肥胖导致。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研究,与1998年相比,2008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9.7%,总人数创纪录的达到924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是新发糖尿病。钟南山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为例指出,到2030年,慢阻肺致残率将比2010年增加60%~70%,致死率增加1倍。脑血管病居我国国民首位死因,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即使假定我国脑卒中死亡率保持不变,到2030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