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观念 > 《林李之见》.论道中医
编号:12381301
《林李之见》(五)——心法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1日 细品国学
外相, 功力, 运动过程, 心法, 外裏内撑
     林杰:若想学手法,我们可以先从物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因为手法无非是作用力与受体之间的传导与转换。

    物理学指出“力”有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我们学手法的时候增加一个要素:“持续时间”。当我们把这四个要素掌握好并真实体现出它的内涵时,就已经学会了手法了。

    这四个要素综合的结果,其实是体现了一种浑圆的力。什么是浑圆的力呢?我们可以虚拟一个象打足气的蓝球一样完整的"力球",在球的内部,力的传导无断续处,无凹凸处。无论我们从哪个方向触及它,都能感受到那种类似从球中心往四周充盈的冲击力。想想看,无论我们拍击球面的任何一个点,球内部的气体都能均匀地向球面释放所感应到的力。

    手法操作的当时,要求我们身体所有的组织都参与了这个活动。我们的专注力,我们的神与意概不例外,都和身体一起融化为“球”的一部分,都在朝着我们所需传递的方向扩散,都活跃在以整体为主导的动态的应变当中。所谓“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即此意焉。

    那么,怎么样才能把完整的力都体现出来呢?最大的要领就是我们的手尽可能地不要用力,手只是尽可能传递我们的体重及运动中的势能。我们都知道,“力”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作用,也可以相互抵消。我们手上哪怕用多了一点点的力,那么肌肉就多了一份紧张感;那么,在传递当中的力就有一份被滞留在我们的肌肉里面,传达给对方的力就有了缺口,就不柔和,就不完整。并且呢,我们一紧张,作为受体的对方就会觉察到生硬,作为反应,他就不能完全放松,也就不能全然的接受我们的力。而我们手法操作的结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