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医道会
编号:12381299
第三届医道会(三)《传承中医》——(孙曼之)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4日 细品国学
刘力红, 《黄帝内经》, 《薛立斋医案》, 《朱丹溪医案》, 《谢映庐医案》
     我办培训班的全名叫“中医临床技能提高班”,必须有一定基础的人才能够参加,才能跟得上步子。为什么说是技能培训?可能有些人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从中医的理法方药开始说,理——就是病机,法——就是治法,方——是方剂,药——就是药物的加减、变化。“理法方药”说的就是临床实践。我们都知道有理法方药,但是你知道不等于就能够出方,就能够操作,所以我把临床技能称之为操作的一种方法。理论和实践中间还有一个差距,更不用说我们读中医的基本理论,这与临床实践还有更大的差距。

    这个必要性我可以举点例子说明问题。比方说我们的病机分析对了,这个病是——气虚,但是,还有形体的不同,还有肤色、面色的不同,还有病史的不同。同样是气虚,胖子是气虚,可以理解,他是因为胖人生痰,痰又阻气,久而久之耗气。但是瘦子呢,也可以能是气虚,我们说形体的充盛主要是靠气,也有血的成份,主要是靠气。去年胖,今年瘦了,这就是气虚。胖子和瘦子的气虚我们用药就不会一样,尽管这个法是一样,但是具体用药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再说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确定了他的病机是肾虚,有一本中医的手册上肾虚一共有二十二味药,你用哪一味?如果我们随意地用几味,可能疗效就会有问题,而古人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药。男女不一样,肤色不一样,病史不一样,他用药最佳的选择方案也不一样,而且如果我们要组方的话,这里面还有一个优化组合的问题。并不是把道理说通了,药就很简单地去下,照抄方了,不是的。

    这个知识是从哪儿来的呢?用药的加减方法,各种药的特点、差异、区别,这些基本的知识,不全都是从理论上来的。比方说《神农本草经》,后世的《神农本草经》、本草方面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很多书,但是我们还是不知道今天的这个病人,他应该用什么药?应该怎么加。他肾气虚,补气是没问题的,那么走肾的药应该用哪一味呢?这里面大有讲究。

    我们怎么能知道这个问题呢?我们从看理论性的著作很难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它们都是原则性的东西。我们看一些医话,还是可以得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的,但是不全。如果我们看医案,特别是看我经常称之为经典医案的医案,古今脍炙人口,大家公认的优秀医案,从这些医案里面我们就可以把它整理出来,对照、推敲,看它的思路,看它对每一样药,为什么这样加?为什么这样减?总结它的规律,那么就对我们很有用处。这些是经过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很多药的用法都是医门的规矩,这些规矩那些大师们不说,不是不屑说,而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是注重于理论,只有从医案里才能看出他们的心血,他们的精华,世世代代相传的用法,对于这些东西就需要临床技能。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3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