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毒 未必有害 等
中药有毒 未必有害
近期多起中药“毒性”事件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指出——
继云南白药“乌头碱事件”、四磨汤“槟榔入药”之后,同仁堂多种中成药含有朱砂的报道又掀起风波。近期,多家中药企业的药品相继遭受质疑,中药“毒性”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中药材安全性日益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5月25日,中国中药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举办的中药安全性座谈会在京召开,相关专家认为,中药含有毒性成分,未必有害,要辩证看待中药毒性,正是中药的“毒性”纠正了人体的“偏性”,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朱砂合理使用可保证安全
“朱砂毒性并非现在才发现,朱砂是药品,所以用食品的标准去判断其毒性是不合适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梁爱华教授说,很多人对朱砂的性质并不清楚,朱砂由硫化汞组成,溶解度低,很难被人体吸收,它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可溶性的汞,即温度过高而分解产生游离汞。
, http://www.100md.com
梁爱华进一步解释,“朱砂的毒性与使用、剂量、质量都有关,出现的中毒现象多为使用不合理,超量、超时使用。药典对其制定了相应标准,按照安全剂量、用药时间服用,不会引发毒性反应。”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教授介绍,朱砂通过炮制减少毒性,现在市面上含有朱砂的中成药基本上都是复方,复方成分均已经过炮制、配伍,有严格剂量限制。在临床使用时,含有朱砂的药品大都用于急性病症,起镇静清热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徐荣谦教授强调,中成药不能擅自购买,需要辨证后使用。中药的四种剂型丸、散、膏、丹中很多都含有朱砂,丹剂在儿科用药非常普遍,很多散剂中也存在含有朱砂的药,如小儿牛黄散等。“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临床当中发现服中成药出现重金属毒性反映的情况。”
中药安全性已被充分认识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季绍良提供了一组数据,根据原国家药监局统计,2012年化学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占81.6%,中药不良反应占17.1%,生物制剂占1.3%。“数据说明,我们不必为中药出现不良反应过分大惊小怪,但也不能视而不见,需要正视这个问题。”“现在有一种误解:中药基本上是天然的、无毒的,西药毒副作用大。所以一旦出现关于中药毒副作用的信息,社会备加关注。”
, 百拇医药
“中药与任何药品一样,都存在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叶祖光教授认为,过去长期认为可能是安全的药物,在现代医药卫生领域先进技术、检测手段下逐渐得到辨识,这是医学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情况。
他介绍,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在其自身理论和方法上都非常重视药品用药的安全性和毒性。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根据药物的无毒、有毒把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专著还明确提出配伍禁忌和配伍减毒思想。
“我国自‘九五’以来就开始重视中药安全性问题,开展了相应的毒理学研究工作,解决了许多困扰着合理安全用药的临床问题。现在很多企业不仅做中药新药研发,而且更加重视药品安全性评价,对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主动意识都在不断增强。”
企业应加强临床基础研究
季绍良认为,企业是责任的主体,当新问题出现时,不应简单用国家标准和医药文献来解释,而应分析自身药品,从自身找责任,主动解决问题。传统药物处方需要保护,但也不乏成方中的某些药品已经不适宜现代药品使用。首先要考虑存在毒性的药物在处方中有无必要,是否有可替代药品。有关企业作为责任主体的观点得到了诸多专家的认同。
, 百拇医药
研讨会上,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谢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等与会专家表示,虽然目前口服用药含朱砂的药品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但也要全面认识朱砂的药性和毒性,希望政府与医疗机构做正确的引导,加强科普宣传,同时要以企业为主,秉承中医药的传统,根据新形势不断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
“医疗安全重于疗效是我们形成的共识。对于中成药含朱砂的问题要有科学的态度,盲目封杀是不科学的,临床基础研究很重要。”徐荣谦说。
新闻背景: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同仁堂旗下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被曝朱砂成分含量分别是17.3%及0.72%,前者超国内标准,后者则远超香港标准。同仁堂在5月22日的声明中承认其中成药含有朱砂。声明解释,朱砂为常用传统中药材,现行的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有收载。
声明称,同仁堂中成药中使用朱砂“与其他重要配伍治疗疾病,符合中医配伍理论。”而针对朱砂含汞,声明坚称,含朱砂中成药均符合药典处方等国家药品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加工、生产和销售”,并称“患者遵医嘱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服用是安全有效的”。 (魏敏)
, 百拇医药
中药“毒性”风波折射中西医差异
中药有毒,未必有害。几千年的中药发展历史,上百年的经典名药使用,中药的安全性并无问题。这场风波生成的深层次原因,实起于分属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和冲突,归于用西药标准评价中药的必然结果。
近期,继云南白药、四磨汤等之后,百年老店同仁堂也陷入中药安全性风波。有媒体称,同仁堂集团旗下的中成药,接近40种含有毒性物质朱砂成分。
中药有毒,未必有害。几千年的中药发展历史,上百年的经典名药使用,上述中药的安全性并无问题。这场风波生成的深层次原因,实起于分属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和冲突,归于用西药标准评价中药的必然结果。
, 百拇医药
其实,所谓“中药毒性事件”并非新话题,这在一些西方国家时有发生,比如2006年英国药物安全机构警告,一种“复方芦荟胶囊”的中药含有“朱砂”,其汞含量远超英国标准,也是这一逻辑下的结果。
中药含有毒性成分,并不意味着对人体必然有害。这不仅因为,中药材经过严格炮制可以减毒增效,而且某些中药材的适量毒性可起到以毒攻毒的治疗作用,而中药的复方配伍能有效抵消其毒性反应。
不同于西药针对“病灶”或“靶点”的单一成分,中药多是旨在校正人体“偏性”恢复“平衡”的复方,由多味中药组成。复方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生克制化”,或增强药效,或制约毒性,实现疗效最好、最安全。有毒性的中药一般不单独使用,而与其他味药配伍,保证复方药在发挥总体疗效的同时,其中单味药可能产生的毒性降到最低,这在体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如果以西药的标准静止地做检测,毒性必定超标,而事实上这样的中药是安全的。当然,它在中药配方内的量是有限定的,而且不能长期服用,有自身严格的规范。
, 百拇医药
比如此次风波中的“朱砂”,据国家药典,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古医籍称为“安神第一品”。但因为有硫化汞成分,尽管研究显示不易被人体吸收,但毕竟“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国家批准的200多个中药均含有“朱砂”,以经典中药“朱砂安神丸”为例,朱砂与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配伍,其中朱砂为“君”药,黄连为“臣”药,而生地黄和当归为“佐”药,炙甘草和中调药,防朱砂质重碍胃,为“使”药。其中,佐药和使药的存在就是突显朱砂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其毒副作用。
建立在上述中医理论基础之上,中药虽含有毒性,但只要配伍服用得法,对人体并无害处。该道理在中医药学中容易理解,并在长期临床中验证,而西医药学却无法解释,只关注静态的药物成分检测指标。
当然,中药的安全性毕竟事涉生命健康,社会民众的担忧需要正视。对此,有责任的中医药人,不仅急需加大中医药文化科普的力度,阐明中西医的差异,消除人们简单用西药标准的“有色眼镜”审视中药的误区,还要拿出扎实的数据向世人证实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确立自身的标准体系。 (王淑军)
, http://www.100md.com
近期多起中药“毒性”事件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指出——
继云南白药“乌头碱事件”、四磨汤“槟榔入药”之后,同仁堂多种中成药含有朱砂的报道又掀起风波。近期,多家中药企业的药品相继遭受质疑,中药“毒性”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中药材安全性日益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5月25日,中国中药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举办的中药安全性座谈会在京召开,相关专家认为,中药含有毒性成分,未必有害,要辩证看待中药毒性,正是中药的“毒性”纠正了人体的“偏性”,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朱砂合理使用可保证安全
“朱砂毒性并非现在才发现,朱砂是药品,所以用食品的标准去判断其毒性是不合适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梁爱华教授说,很多人对朱砂的性质并不清楚,朱砂由硫化汞组成,溶解度低,很难被人体吸收,它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可溶性的汞,即温度过高而分解产生游离汞。
, http://www.100md.com
梁爱华进一步解释,“朱砂的毒性与使用、剂量、质量都有关,出现的中毒现象多为使用不合理,超量、超时使用。药典对其制定了相应标准,按照安全剂量、用药时间服用,不会引发毒性反应。”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教授介绍,朱砂通过炮制减少毒性,现在市面上含有朱砂的中成药基本上都是复方,复方成分均已经过炮制、配伍,有严格剂量限制。在临床使用时,含有朱砂的药品大都用于急性病症,起镇静清热作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徐荣谦教授强调,中成药不能擅自购买,需要辨证后使用。中药的四种剂型丸、散、膏、丹中很多都含有朱砂,丹剂在儿科用药非常普遍,很多散剂中也存在含有朱砂的药,如小儿牛黄散等。“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临床当中发现服中成药出现重金属毒性反映的情况。”
中药安全性已被充分认识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季绍良提供了一组数据,根据原国家药监局统计,2012年化学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占81.6%,中药不良反应占17.1%,生物制剂占1.3%。“数据说明,我们不必为中药出现不良反应过分大惊小怪,但也不能视而不见,需要正视这个问题。”“现在有一种误解:中药基本上是天然的、无毒的,西药毒副作用大。所以一旦出现关于中药毒副作用的信息,社会备加关注。”
, 百拇医药
“中药与任何药品一样,都存在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叶祖光教授认为,过去长期认为可能是安全的药物,在现代医药卫生领域先进技术、检测手段下逐渐得到辨识,这是医学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情况。
他介绍,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在其自身理论和方法上都非常重视药品用药的安全性和毒性。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根据药物的无毒、有毒把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专著还明确提出配伍禁忌和配伍减毒思想。
“我国自‘九五’以来就开始重视中药安全性问题,开展了相应的毒理学研究工作,解决了许多困扰着合理安全用药的临床问题。现在很多企业不仅做中药新药研发,而且更加重视药品安全性评价,对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主动意识都在不断增强。”
企业应加强临床基础研究
季绍良认为,企业是责任的主体,当新问题出现时,不应简单用国家标准和医药文献来解释,而应分析自身药品,从自身找责任,主动解决问题。传统药物处方需要保护,但也不乏成方中的某些药品已经不适宜现代药品使用。首先要考虑存在毒性的药物在处方中有无必要,是否有可替代药品。有关企业作为责任主体的观点得到了诸多专家的认同。
, 百拇医药
研讨会上,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谢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等与会专家表示,虽然目前口服用药含朱砂的药品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但也要全面认识朱砂的药性和毒性,希望政府与医疗机构做正确的引导,加强科普宣传,同时要以企业为主,秉承中医药的传统,根据新形势不断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
“医疗安全重于疗效是我们形成的共识。对于中成药含朱砂的问题要有科学的态度,盲目封杀是不科学的,临床基础研究很重要。”徐荣谦说。
新闻背景: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同仁堂旗下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被曝朱砂成分含量分别是17.3%及0.72%,前者超国内标准,后者则远超香港标准。同仁堂在5月22日的声明中承认其中成药含有朱砂。声明解释,朱砂为常用传统中药材,现行的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有收载。
声明称,同仁堂中成药中使用朱砂“与其他重要配伍治疗疾病,符合中医配伍理论。”而针对朱砂含汞,声明坚称,含朱砂中成药均符合药典处方等国家药品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加工、生产和销售”,并称“患者遵医嘱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服用是安全有效的”。 (魏敏)
, 百拇医药
中药“毒性”风波折射中西医差异
中药有毒,未必有害。几千年的中药发展历史,上百年的经典名药使用,中药的安全性并无问题。这场风波生成的深层次原因,实起于分属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和冲突,归于用西药标准评价中药的必然结果。
近期,继云南白药、四磨汤等之后,百年老店同仁堂也陷入中药安全性风波。有媒体称,同仁堂集团旗下的中成药,接近40种含有毒性物质朱砂成分。
中药有毒,未必有害。几千年的中药发展历史,上百年的经典名药使用,上述中药的安全性并无问题。这场风波生成的深层次原因,实起于分属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差异和冲突,归于用西药标准评价中药的必然结果。
, 百拇医药
其实,所谓“中药毒性事件”并非新话题,这在一些西方国家时有发生,比如2006年英国药物安全机构警告,一种“复方芦荟胶囊”的中药含有“朱砂”,其汞含量远超英国标准,也是这一逻辑下的结果。
中药含有毒性成分,并不意味着对人体必然有害。这不仅因为,中药材经过严格炮制可以减毒增效,而且某些中药材的适量毒性可起到以毒攻毒的治疗作用,而中药的复方配伍能有效抵消其毒性反应。
不同于西药针对“病灶”或“靶点”的单一成分,中药多是旨在校正人体“偏性”恢复“平衡”的复方,由多味中药组成。复方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生克制化”,或增强药效,或制约毒性,实现疗效最好、最安全。有毒性的中药一般不单独使用,而与其他味药配伍,保证复方药在发挥总体疗效的同时,其中单味药可能产生的毒性降到最低,这在体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如果以西药的标准静止地做检测,毒性必定超标,而事实上这样的中药是安全的。当然,它在中药配方内的量是有限定的,而且不能长期服用,有自身严格的规范。
, 百拇医药
比如此次风波中的“朱砂”,据国家药典,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古医籍称为“安神第一品”。但因为有硫化汞成分,尽管研究显示不易被人体吸收,但毕竟“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国家批准的200多个中药均含有“朱砂”,以经典中药“朱砂安神丸”为例,朱砂与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配伍,其中朱砂为“君”药,黄连为“臣”药,而生地黄和当归为“佐”药,炙甘草和中调药,防朱砂质重碍胃,为“使”药。其中,佐药和使药的存在就是突显朱砂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其毒副作用。
建立在上述中医理论基础之上,中药虽含有毒性,但只要配伍服用得法,对人体并无害处。该道理在中医药学中容易理解,并在长期临床中验证,而西医药学却无法解释,只关注静态的药物成分检测指标。
当然,中药的安全性毕竟事涉生命健康,社会民众的担忧需要正视。对此,有责任的中医药人,不仅急需加大中医药文化科普的力度,阐明中西医的差异,消除人们简单用西药标准的“有色眼镜”审视中药的误区,还要拿出扎实的数据向世人证实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确立自身的标准体系。 (王淑军)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专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