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信息
编号:12371218
仝小林方药量效研究 方药用量安全评价体系亟待建立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915期
方药用量安全评价体系亟待建立,仝小林方药量效研究,超量使用原因各异,文献报道的不良事件,中药安全性对策,区别中药排病反应与不良事件,系统开展单药及复方的剂量安全性研究,建立系统的剂量安全性评价体系,建立有中医特色的方药剂量安全性监测平台
     仝小林方药量效研究

    中药不良事件与排病反应容易混淆。所谓排病反应是药物进入体内,推动正气与病邪斗争,欲将病邪排出体外的过程。对于不良反应与排病反应的鉴别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中药成分复杂,因此绝大多数中药在“量-效-毒关系”上尚无明确的界点。应加强“量-效-毒关系”研究,寻找“剂量阈”、“治疗窗”,以及效-毒的最优划界点,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

    通过分析流行病学中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以及运用循证医学等方法分析药物剂量与不良事件的关系,对药物的安全性作出可靠的评价。

    近年来,超量(或大剂量)使用中药收获良效的验案屡见报端,且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临床医务工作者提出权威规定剂量与临床有效剂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应该调整。但与此同时,中药不良事件也不时出现。因此,由超量使用引发的中药不良事件应成为大家思考的问题。

    超量使用原因各异

    疑难危重病情所需。“重剂起沉疴”,面对疑难危重证,历代名家医案中不乏大胆使用大剂量中药而获力挽狂澜之功的记载。如张锡纯一日之内用生石膏6两治疗7岁长子的阳明经大热之症;吴佩衡用400克附子治疗伤寒阴盛格阳重症等。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患者有个体差异,对中药的敏感性及反应性不同,相同的病证,可能要不同的剂量起效。如麻黄发汗治疗外感,腠理疏松、体质虚弱之人用3克足矣,腠理致密、体质壮实之人需用9克甚至更多始得汗。地理、气候的影响亦然。

    中药材质量下降。现代野生药材已非常稀少,市售药材多为人工培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