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317
中医真的会亡于药吗?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8日 健康时报
     关注中医药发展(4)

    重金属超标、含有毒成分、农药残留等等,中药近来负面信息不断。人们很少去辨别信息真假,懒得深究事实是否确凿,中药形象铁定受损。如此危机频发,老百姓还敢吃中药吗?绿色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究竟病在何处?

    古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药自古最讲“道地药材”。质量优、疗效高的中药有极强的地域性。同是黄连,四川产的所含有效物质比湖北产的高。地理、生态的许多因素对中药材的生长起决定性作用。川黄连、浙贝母、岷当归等,中药的名称中就直接标出“道地性”。如果违反传统,随意跨地区种植,品质自然大打折扣。如今,中药被当作农作物种植,当成“农副产品”管理,没多少人指导种植,价格调节成了惟一的指挥棒。农民唯价是取,哪种药价高就种哪种。一旦遇到价好的年份,还会提前采收中药。“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不按时节采摘,不按地域种植的中药材,有名无实,“药你苦”的中药不再是苦口的良药,跟烂木头没什么两样。

    炮制不得法,轻则减效,重则害命。马兜铃出现肾病风波,主要原因就是国外为了减肥,把马兜铃直接当茶饮,而不知道马兜铃要用蜂蜜炮炙解毒。饮片切法不同,药效也不同。年轻的药工随意把药片薄片改厚片,厚片改块状。至于为何切薄片,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片薄如飞的天麻,只停留在老药工的记忆中。炮制饮片需要的技术含量得不到保证,饮片质量当然就得不到保证。老百姓只知道中医不灵了,却不知根在中药上。

    炮制技术乃是中药的核心,令人担忧的是其后继无人。善鉴别精炮制的中药专家,全国只剩下年过八旬的王孝涛和金世元,有人将他们称为“熊猫队”。如果不对他们的技术加以抢救,未来的炮制人才培养将出现断层。更为窘迫的是,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开始大规模高薪聘请炮制专家。如不采取保护措施,中药炮制成为第二个景泰蓝,就决不是危言耸听。

    一方面是炮制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教育系统对饮片炮制人才培养的忽视。当前“纸上谈兵”式的教育与实际需要大相径庭。中药专业毕业生不识药、不懂药的比比皆是。由于医药分离,中医专业的学生对饮片知之甚少。正规的大学培养不了饮片炮制人才,人才的缺乏可想而知。这就不难理解,在正规药材市场,以“药渣”冒充的正品大行其道,买家还当是真货。

    “药为医用,医因药存。”连治病救人的药都“病”了,中医如何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国医大师周仲瑛曾断言:“中医将亡于药!”斯言痛哉,斯言诚哉,挽救中药的良药在何处?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百拇医药(南征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