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迅 > 保健新视点
编号:12373201
“微健康”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942期
     微信朋友圈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各式各样的健康小贴士令人眼花缭乱。什么“让双腿变瘦的7样绝好食物”、“腹痛时用手压出的危险”等,大致有防患于未然型、生活妙招型、疾病去除型和常识科普型,看着很贴心,但你怀疑过它们的可信度吗?特别是一些说得信誓旦旦的微健康信息,你对此又了解多少呢?

    微健康信息你信吗?

    据搜狐健康的一项调查,43.75%的人表示会通过网络获取健康资讯,但超过八成的人觉得网络资讯不那么可信。

    一些人觉得,网络上传播的一些民间经验,就算不够科学,也没有什么危害。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一种心态。

    潍坊医学院大三学生赵之德注意到网络上的不靠谱信息后,他利用课余时间编写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饮食误区》帖子,在果壳网等科普网站上被广为转载。他说:“没想到,一些被批驳多年的明确无疑的伪科学说法,竟依旧被广为传播。公众对生活类知识的需求度很高,但识别能力太差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认为,一些“食品相克”的说法也是典型的网传误区。“我解释几百次了,所谓食物相克的说法并无依据,真是最难绝种的不实传言。”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表示:“我接触过太多不靠谱的信息,一些前来问诊的病人也是因为听信了不正确的饮食指导,造成身体健康隐患。”

    如何辨别微健康信息的含金量?

    新媒体的快节奏下,人们看见相关的信息,很多人都分享留用,同时进行了二次传播,这其中并未经过仔细辨别。那么大家如何来辨别信息的含金量呢?

    对于没有明确注明出处的“营养知识”最好不要相信。每个人体质不同,饮食上的禁忌也有很大差异。所以那些口气绝对、统一的说法通常是不科学的。与其盲信疯传,不如认真读一读有关书籍或者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高度重视信息来源的权威性。有的人看到一些知名大V转发,就放松了警惕。其实,最重要的是原始信息来源是否权威,而不是中间的“二传手”是否可靠。

    掌握正确知识才能识别出不靠谱的段子。公众可以向一些专业机构开设的社交网络平台或者专业的科普网站求证,不被信息谣言所迷惑。, http://www.100md.com(庞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