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466958
药企贿赂门另类动力 千亿专利收入蒸发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9日
    

    编者按/葛兰素史克、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比利时的优时比制药……一家家跨国医药巨头遭到工商部门的调查。这些医药巨头怎么了?《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跨国药企集体陷入贿赂门,追根溯源是急功近利的市场策略所致,在专利药保护即将到期之时,面对本土药企的激烈竞争,在价格方面毫无竞争力的外资企业备受压力,于是便铤而走险主动寻找灰色的寻租空间,政商关系潜行,这些隐患多年前就早已埋下,最终在今年爆发,遭遇了进入中国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从长远看,要消除商业贿赂这颗毒瘤,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管,而不能仅依靠一两次风暴式的反贿赂行动来一蹴而就。
, 百拇医药
    专利到期应对失措

    外资医药中国劫

    张亮 北京报道

    可谓成也专利,败也专利。

    外资药企曾经靠专利保护而一本万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中国市场,面临专利到期,面对仿制药企业的竞争,在国外一向遵守法律、循规蹈矩的外资药企到中国也开始加入医药贿赂的潜规则行列。

    继葛兰素史克四高管因商业贿赂被刑拘后,阿斯利康、赛诺菲、礼来、诺华等巨头也遭到了有关部门的检查,如今外资药企们几乎人人自危。

    而医药代表们更如惊弓之鸟。北京一位葛兰素史克高级医药代表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已经停止一切销售行为了,目前正在等待调查结果。”

    记者观察
, 百拇医药
    6月27日

    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的上海、北京办公室和长沙办事处相继被调查。

    理不清的

    政商关系

    专利保护到期

    文/张亮

    2013年,跨国药企在中国集体遭遇“滑铁卢”。

    面对着猛烈的反贿赂风暴,很多原先拥有光辉形象的跨国药企纷纷马失前蹄。其实,很多这样的企业在国外所做之事均合乎法律,而到了中国,则主动自降身段,在灰色的寻租空间,为了逐利不惜游走在法律之外。

    在我国,看似对外资医药限制很多,但这些障碍并未给外资药企形成实质性的阻力,这两年其在华业务实现飞速增长。一方面,国内药品政策对外资企业的高门槛似乎成为了其药价虚高天然的挡箭牌;另一方面,外资药企在进入中国时,利用选择中国区高管的时机,已经悄然布局了复杂的政商关系,为其打开中国市场来修桥铺路。
, http://www.100md.com
    外资药企们早已认识到,单纯地依靠市场运作不足以维持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比如各省招标管理、基本药物的遴选、医保目录的增补、GMP 的新标准等,都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管制和影响。因此,欧美的跨国医药公司在来华投资的第一天,就把影响和公关政府相关的决策部门作为其最重要的工作。

    由于中国对跨国公司的市场准入管理比较严格,跨国公司在中国新设一家企业或者并购国内企业需要市、省,甚至中央商务部门的审批、工商部门登记。这就造成了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政府事务主要以跑审批或解决问题为主。

    在这种背景下,与主管的政府官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前,有媒体报道,2003年加盟诺华公司任中国区总裁的李振福,曾经是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海外董事会成员,并担任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美国百人会成员。李振福加盟诺华中国后,诺华中国区2004年增长36.3%,其中制药增长39.1%,这两个增长速度都远远高于诺华全球的增长速度,接近全球增长速度的3倍。
, http://www.100md.com
    而现任美国辉瑞制药中国企业事务部总监、公司发言人冯丹龙则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孙女,她曾担任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辉瑞的另一个部门——战略政策部门的负责人张建欣,则拥有中国政府工作经历,曾担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主要助手,工作在中国国际关系事务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最前沿。1997年,张建欣在香港回归中国这一历史性仪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担任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的新闻官。

    如果说销售体系中的医药行贿是被动而为之,那么在华深耕政府关系、聘用前政府高层人士做企业高管的行为,则为一些外资药企在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深谋远虑的布局。

    赛诺菲、强生等10家医药巨头一季度增收不增利。

    外资药企们真正来自于专利到期的压力始于3年前。

    2010年被业内认为是未遭仿制药侵袭的最后一年;2011年各外资药企的重要产品专利到期纷纷导致销售风险上升,这一年外资药企面临204亿美元的损失;而2012年,专利药到期使药企原本要承担351亿美元的损失。
, 百拇医药
    据业内人士分析,2013年专利保护到期大约会有价值约290亿美元的专利药物失去市场专利保护。但是2014年,全球范围内失去专利保护的专利药物总价值高达400亿美元,2015年该数值将高达560亿美元,2016年该数值将为310亿美元。也就是说,2011年至2016年,外资药企因专利到期而产生的损失将达到2115亿美元。

    近两年来,专利药到期对外资药企的影响已经显现。据全球主要的医药巨头2013年一季报显示,赛诺菲、强生等10家医药巨头一季度增收不增利,总营收及总净利分别达到1143亿美元、216亿美元,同比增长0.79%、-14.96%。尤其是赛诺菲及葛兰素史克,尽管营收分别微跌5.3%、2.6%,但净利均大幅下滑30%左右。

    2012年和2011年外资药企的净利润也在不断下滑,全球制药老大辉瑞2011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辉瑞当季净利润为14.4亿美元,同比下降50%。强生公司2011财年第四季财报显示盈利同比锐减89%。医药巨头瑞士诺华制药集团2011年全球净销售额达586亿美元,增长16%,但是净利润却下滑了7%,只有92亿美元。
, http://www.100md.com
    上述数据才是外资药企焦虑的根源,如何应对专利到期后垄断利润消失的局面,有些外资药企无奈之下就选择了商业贿赂手段。

    7月18日

    比利时的优时比制药证实,上海的办事处接受了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访问。

    7月11日

    公安部发布声明确认,葛兰素史克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办。

    扭亏押宝中国

    仿制药市场是外资药企巨头应对专利到期利润下降后的一个缓冲市场。

    中国庞大的医药市场为外资药企巨头们带来了曙光,外资药企早已将中国市场看作是未来10年业绩增长的重大保障。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市场前景诱人。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28日在北京联合发布医药蓝皮书《中国药品市场报告(2012)》。蓝皮书称,2012年中国药品市场总规模为9261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药品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3万亿元。

    为了应对专利到期利润销售额下降的风险,仿制药市场是外资药企巨头应对专利到期利润下降后的一个缓冲市场。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仿制药市场发展的增速是专利药的2倍以上。

    事实上,外资药企早已将重心放在中国。早在2005年,诺华就已经在华设立仿制药中心,当年甚至被行业内称为2005年最另类的跨国制药企业。而当年如罗氏制药等也开始进行仿制药的市场调研、开发和注册申报等活动。

    由于生产成本劣势的原因,外资药企巨头迟迟未见大规模进行仿制药生产,但这一状况在2011年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
,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诺华制药与华海药业签订战略协议,合作方向就是专利到期的药物;2011年9月,瑞士龙沙集团与复星医药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2011年6月,辉瑞和海正药业成立合资公司开发专利到期药物,总投资达2.95亿美元;2011年8月,默沙东与先声在南京联合公布合资公司方案;2012年1月,阿斯利康发布仿制药战略新投资,在江苏省泰州市投资2.3亿美元打造全球最大独立生产基地。此外近两年,诺华、赛诺菲-安万特和葛兰素史克亦加快了对中国公司收购的步伐。

    面对仿制药竞争,阿斯利康选择参与进去,该公司曾对媒体表示,公司将加大在仿制药方面的研发投入以缓解专利到期的危机。

    7月22日

    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证实,其中国公司旗下一销售人员已被警方带走。

    8月1日

, 百拇医药     全球最大胰岛素生产商——丹麦诺和诺德表示,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造访了一处位于天津的厂区。

    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Sanofi)对一名举报者的贿赂指控展开调查,辽宁省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曾造访公司沈阳办事处。

    激战仿制药

    过重的任务负担让医药代表们不得不行贿医生。

    然而,虽然仿制药的市场很大,但市场人士并不认为这是个上策,仿制药并不是制药领域的蓝海。

    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单做仿制药,降价就成为唯一的出路。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降价总会降到一定的底线,除非该公司实力够强,规模够大,不然就会像美国和欧洲的一些生产仿制药的公司一样最终破产。在中国,这样的现象可能更加明显。

    据2011年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制药企业共计6154家。事实上,除部分中药独家品种外,国内九成药品为仿制药,尤其是在化学药领域。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已批准上市的近400种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原研药仅20种左右,其余均是仿制药,预计到2015年左右,国内仿制药规模可能会接近5000亿元。
, http://www.100md.com
    多年以来,尽管国内制药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其较量都局限在仿制药市场内,与原研药占主要地位的外资药企们并无利益上的冲突。然而,专利药到期改变了这一格局,专利药到期,让国内药企可以以更加低廉的成本生产原来国内畅销的进口药,这必然冲击到了外资企业在华的利益格局。

    尽管2011年外资药企开始在华布局仿制药市场,但是与国内6000多家已有几十年仿制药生产历史以及营销经验的药企来说,外资巨头的加入,将使得这一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药企在原研药上虽然由于先天不足的原因发展缓慢,但是在仿制药市场这一领域却是做得风生水起。

    于是,外资药企很多仿制药开始与国内药企在仿制药方面进行同台竞争。而这几年来,仿制药的大量推广依赖于更多的医药代表与医生们交流。

    外资药企由于利润的下降,也不堪承担巨额的人力成本,降低成本最好的方式就是裁员,而研发人员是基本不能裁的,裁员的大刀只能挥向销售人员。因此加大医药代表的销售任务量,以完不成任务的名义进行裁员可谓一箭双雕。既迅速加大了公司的销售额,又可以因为工作量考核而进行无成本裁员。

    一位离职的前外资药企医药代表证实了这一说法,由于销售任务骤增,且在不断往高调整,医药代表不得不拼命去完成销售量,一旦连续三个月不能完成任务量的90%以上,就要被迫离职。因此,过重的任务负担让医药代表们不得不效仿了国内药企医药代表同行们所常用的方法——行贿医生。这种灰色手段造就了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曾经的一路高歌,突飞猛进,但如今也让这些药企们集体陷入商业贿赂的泥沼。

    8月10日

    诺华制药前医药代表李丽披露了诺华在推广药品“善龙”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诺华集团则回应,举报员工曾于7月底向公司发函,索要500万元经济赔偿或补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