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看待转基因
■谢彬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特定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使特定生物在性状、营养或消费品质等方面达到人类需求的一门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最初是为了达到导入外源基因至特定生物体,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进而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外源基因的导入技术由初试至成熟,经历了显微注射、脂质体介导法、基因枪法、电击法、农杆菌介导法、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等多代技术的发展。
1983年,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烟草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上首个真正的转基因生物的诞生。而首例转基因食品,则是1993年投放在美国市场的转基因晚熟西红柿,这也同时标志着转基因食品时代的到来。
农业上,人口增长与粮食匮乏的矛盾日益尖锐。据推测,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80亿,意味着粮食产量比1990年提高80%才能满足需求,而单纯寄希望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灌溉能力的提高是难以实现的,唯有改良和选育高产作物品种才能实现。而转基因作物在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百拇医药
医药上,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治疗遗传性疾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手段。1990 年,美国国立卫生院的科学家利用反转录病毒作为载体,把腺苷脱氨酶基因导入至一名患ADA缺陷症女孩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这个患者先天缺损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
工业上,转基因速生树种有利于解决工业原料的不足。如速生的杨树和桉树可作为供电站的燃料,也可作为造纸行业中的原材料;通过转基因技术修饰植物中的木质素,可以降低能耗,提高木材的使用率,以及降低工业生产中工艺复杂度。
今年6月,农业部批准3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虽然我国农业部一再表示,3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除了输出国以外,也在多个国家获得了批准,食用相关的转基因大豆产品是安全的。但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却把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该报告中,某权威人士仅通过肿瘤发病区域和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区域的相似性,并凭借20年的工作经验,即质疑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这其实并不科学。经济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到肿瘤的发生,仅从转基因食品的角度思考,也是不科学的。
, 百拇医药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者成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是转基因食品,而转基因成分通常是指食品中含有的外源基因DNA以及由它编码的蛋白质。换言之,转基因食品未必都带有转基因成分,而不带转基因成分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没有差异。
目前转基因大豆的核心在于大豆作物中含有具有抗虫效果的BT蛋白,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作用,国家规定进口大豆只能用来榨油和作为饲料,而榨油的过程中BT蛋白已经作为废渣和饲料被去掉,食用转基因大豆油的实际成分,仅为从大豆中提炼出来的脂质,并不含BT蛋白,换言之,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化学成分完全一样。
因此,“转基因大豆油”严格来讲应该表述为,用转基因大豆加工出来的大豆油,简称“转基因大豆原料油”,严格地讲并不属于转基因食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BT蛋白的毒性也是相对的。含BT蛋白的转基因大豆被昆虫吃下之后,BT蛋白与昆虫体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毒性蛋白复合体,进而杀死昆虫。而人类并不存在这种特异性受体,所以即使食用BT蛋白,在人体内也不会产生这种毒性物质。
而且实际上,用细菌培养生产出BT蛋白,并作为生物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做法,已用了几十年,转基因只不过是让这种“绿色农药”的加工生产在植物体内自行完成而已。
相比之下,非转基因大豆在种植的过程中,虽然没有转基因成分,但是受到害虫肆虐的影响,需要喷洒大量的农药,残留的化学成分农药反而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选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刊), http://www.100md.com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特定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使特定生物在性状、营养或消费品质等方面达到人类需求的一门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最初是为了达到导入外源基因至特定生物体,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进而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外源基因的导入技术由初试至成熟,经历了显微注射、脂质体介导法、基因枪法、电击法、农杆菌介导法、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等多代技术的发展。
1983年,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烟草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上首个真正的转基因生物的诞生。而首例转基因食品,则是1993年投放在美国市场的转基因晚熟西红柿,这也同时标志着转基因食品时代的到来。
农业上,人口增长与粮食匮乏的矛盾日益尖锐。据推测,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80亿,意味着粮食产量比1990年提高80%才能满足需求,而单纯寄希望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灌溉能力的提高是难以实现的,唯有改良和选育高产作物品种才能实现。而转基因作物在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百拇医药
医药上,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治疗遗传性疾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手段。1990 年,美国国立卫生院的科学家利用反转录病毒作为载体,把腺苷脱氨酶基因导入至一名患ADA缺陷症女孩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这个患者先天缺损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
工业上,转基因速生树种有利于解决工业原料的不足。如速生的杨树和桉树可作为供电站的燃料,也可作为造纸行业中的原材料;通过转基因技术修饰植物中的木质素,可以降低能耗,提高木材的使用率,以及降低工业生产中工艺复杂度。
今年6月,农业部批准3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虽然我国农业部一再表示,3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除了输出国以外,也在多个国家获得了批准,食用相关的转基因大豆产品是安全的。但是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却把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该报告中,某权威人士仅通过肿瘤发病区域和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区域的相似性,并凭借20年的工作经验,即质疑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这其实并不科学。经济环境、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到肿瘤的发生,仅从转基因食品的角度思考,也是不科学的。
, 百拇医药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者成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是转基因食品,而转基因成分通常是指食品中含有的外源基因DNA以及由它编码的蛋白质。换言之,转基因食品未必都带有转基因成分,而不带转基因成分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没有差异。
目前转基因大豆的核心在于大豆作物中含有具有抗虫效果的BT蛋白,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负面作用,国家规定进口大豆只能用来榨油和作为饲料,而榨油的过程中BT蛋白已经作为废渣和饲料被去掉,食用转基因大豆油的实际成分,仅为从大豆中提炼出来的脂质,并不含BT蛋白,换言之,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油的化学成分完全一样。
因此,“转基因大豆油”严格来讲应该表述为,用转基因大豆加工出来的大豆油,简称“转基因大豆原料油”,严格地讲并不属于转基因食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BT蛋白的毒性也是相对的。含BT蛋白的转基因大豆被昆虫吃下之后,BT蛋白与昆虫体内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毒性蛋白复合体,进而杀死昆虫。而人类并不存在这种特异性受体,所以即使食用BT蛋白,在人体内也不会产生这种毒性物质。
而且实际上,用细菌培养生产出BT蛋白,并作为生物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做法,已用了几十年,转基因只不过是让这种“绿色农药”的加工生产在植物体内自行完成而已。
相比之下,非转基因大豆在种植的过程中,虽然没有转基因成分,但是受到害虫肆虐的影响,需要喷洒大量的农药,残留的化学成分农药反而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选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