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信息
编号:12491360
二十四节气的智慧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26日 《中国之韵》
    

    

    

    

    

    文/罗征 图/罗征 FOTOE 编辑/赵学美
, http://www.100md.com
    有了喜庆大事,国人都喜欢翻一翻“月份牌”,行个良辰吉日。虽然我们日日以公历计算时日,但中国传统的农历年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主要内容,它的每一个名称,包含了丰富的内涵,点出了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和变化,能够准确地判断农时,指导传统农业社会的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

    今年是蛇年,立春是2013年2月4日,而春节在2013年2月10日,立春在春节前,以春节为新一年的起始的农历蛇年,便没有立春这个节气。一些老年人常常认为没有立春的农历年份是“盲年”。而与此对应的双春,如2012年的龙年有两个立春,则是难得的好年景,不仅适合嫁娶生子,就是长出来的庄稼都更金贵。

    其实每19年中就有7年“双春”和7年“无春”,这完全是人为的节气和物候的调整,与婚丧嫁娶的吉祥与否并无联系。相信当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与计算,便不会再让“春”的多寡,扰乱我们的心境了。
, http://www.100md.com
    缘起四时八节

    农业定居的时代,各类农业作物的耕种主要需要太阳的配合,因此我们传统测量节气的方式基本上是由夏至和冬至出发的。因而最早只有两个节气,即二至——冬至、夏至。目前关于二至的最早记载,是商周时代的《礼记》。接着又有日夜均分的春分和秋分。

    二至、二分均与太阳有关。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二分二至这四个节气。何为土圭测量?就是在平面上立一根杆子,每天正午时分,在太阳下观察木杆阴影的变化。杆影的长短代表着该地区受到日照的多寡。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然而这并不足以成为人们观察一年四季变化的全部,因此又进一步分出四立,它们是立春、立夏、立秋及立冬。
, http://www.100md.com
    立冬这天,古代天子需率文武百官到北郊外“迎冬”。据《吕氏春秋·盂冬》所载,天子要沐浴更衣,主持隆重的仪式,以求一冬国泰民安。

    立春日则在东郊进行“迎春”,因为立春要祭祀芒神,就是主管农时的春神,据说芒神居住在东方。

    立夏在南郊“迎夏”,因为炎帝被民间尊为太阳之神、农业之神,祝融为火神,据说炎帝、祝融共同统治南方。中国以农立国,太阳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南郊迎接“太阳”,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西郊则为“迎秋”,祭祀少皋、蓐(音同“入”,rù)收。汉代天子立秋要射猎,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并用猎物来祭祀宗庙。宋朝时,宫廷内中殿要种一棵梧桐树,立秋时太史官启奏“秋来”,同时想办法让一两片梧桐叶落下,表示报秋。民间则流行戴秋叶,或者用石楠的红叶剪成花瓣,插在鬓边。

    为了祈求好年景,四季开始的日子,自古以来就受到重视,这和古时的农耕社会有很大的关系。二至二分和四立是通常所称的四时八节,表示季节变换。
, 百拇医药
    渐趋完备的二十四节气

    随着劳动生产的需要,古人的观察范围不断扩大,观察时间不断增加,除了四时八节,又扩展出反映气候特征的12个节气,包括反映一年中最热、最冷时期来临以及寒暑变化的5个节气: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明降水、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的4个节气: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的3个节气:白露、寒露、霜降。之后又添加了反映物候现象的4个节气: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的小满、芒种,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清明。尤其是惊蛰,以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二十四节气的计算方法

    在漫长的宇宙演进过程中,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中,古人通过不断的观察与总结,逐步形成了有规可循的二十四节气。若是具体到每个节气的日子,还是有一套周密的计算方法的。
, http://www.100md.com
    在距今2100多年的秦汉之际,二十四节气已基本完备。公元前132年《淮南子》一书中就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最完整的记载。书中指出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这和现代天文学的计算方法完全一致。

    按照太阳回归年计算的二十四节气,以阳历(公历)为标准。由于农历是以月亮的圆缺为一个朔望月,并有闰月年的情况发生,不能准确反映节令,但是每15或16天记载的节气却与月亮无关,而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以太阳在黄道上所处的位置为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也就是黄道为360度,以春分为0点,每转15度取一个点,形成一个节气。这样全年分为二十四等份,每月两节气中前边的叫做节气,后边的叫做中气。因此有立春、惊蛰等12个节气,雨水、春分等12个中气,后人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为二十四节气。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下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http://www.100md.com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颁布《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把握节气的灵活变化

    经历了两千多年,农历的节气虽然随着时间不断演进变化,但至今依旧可以作为农耕的圭臬。但我国幅员广大,这套原本用在中国黄河流域及华北的节气,拿到其它地区是否合用呢?

    老祖宗的节气,是以古代中原气候作为观察基准的,不同地区纬度相差大,节气自然不能忠实地反映各个地区的天气状况。因而,在很多地区并不能完全用二十四节气来比对天气的变化。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江南地区的天气特色,而“三月三日天气晴”,又是在黄河流域的天气特色。

    二十四节气的规律是跟着太阳行走而定,所以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不同地区的农民靠着自身经验,适当调整,发展出在地的农耕俗语,供农业生产参考。此外为了记忆方便,人们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一个字,用字连接起来编成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百拇医药
    天人相应话节气

    二十四节气除了言简意赅的表达候物变迁,指导农业耕作。与今天的我们又有何种微妙的联系呢?根据中医理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人类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二十四节气同样紧密相连。所以在不同的节气当中,适当调理,对机体而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暑”。

    四季气候有别,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物候不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节气的特点,我们人体的发病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国的中医根据气候和物候,形成了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一年四季养脾胃。

    中医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把人和自然界结合在了一起,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中医也一直关注着气候的变化,用来指导治病。如宋代有位名医叫钱乙,是中医儿科的创始人,他在治病时特别注重根据季节进行恰当的诊疗变化。例如他说在秋分前后,服药的方法需要改变,补脾等暖药在秋分之前时要稍微少一些,寒药多一点,因为天气尚热。待到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暖药增加而寒药减少。何时饭前服何时饭后服,都要考虑到节气的变化。
, 百拇医药
    一年四季都会有一些奇妙的事情发生。春天人体阳气生发,特别容易上火,而这时正好是野菜如荠菜生长发芽的时节,野菜有泻火的作用,春天吃刚刚好,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等作用。但如果选在其他季节吃,往往会导致脾胃寒凉。

    了解了节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接受大自然在不同时节的馈赠。比如北方人吃南方荔枝,多食容易上火,而老北京人冬季吃柿子补肾恰到好处,秋季干燥正好是梨成熟的季节,是润燥的良品。了解节气规律,物候特点,以食补气,吃应季、当地的蔬菜瓜果,才是顺应机体的不二法门。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自然其实给我们安排了很好的食疗规律,如何顺应它就成为了中国人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人对天人相应的思考。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久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节气并非停留在教授传统文化的课本当中,而是真实地、行之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在二十四节气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人生态度、思维方法,这都是值得我们享用的中华瑰宝。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在把握大原则的基础上,适时作出调整,而不拘泥于窠臼,才是值得我们真正学习的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智慧。,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