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更多...
编号:12388311
坐堂医和游方医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008期
     在我国古代,根据医生的应诊方式不同,人们将医生分为坐堂医和游方医。坐堂医就是坐在固定诊点给患者看病的医生;游方医就是云游四方,走街串巷给患者看病的医生。

    先说坐堂医吧。这个“堂”字开始时就是衙门里的大堂,它源于名医张仲景。张仲景年轻时候学过医,官至长沙太守后,有一年长沙一带伤寒等疫疾流行,张仲景就坐在大堂上为老百姓看病,自称“坐堂医生”。现在很多药店或诊所都名“堂”,就是源于此。如北京的同仁堂、长沙的九芝堂、宁波的寿仁堂、济南的宏济堂、沈阳的天益堂、贵阳的同济堂等等。

    我国历代名医大都是坐堂医,他们都有自己的诊所和药堂,少了漂泊之苦不说,还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钻研医术。

    没有固定诊所的游方医也不少,他们云游四方,治病卖药,为百姓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先秦时期的扁鹊就是这样一个周游列国的游方医。

    清代医药杂家赵学敏,就在自己的《串雅》一书中,对游方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的确,游方医在下乡给患者看病时,确实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少方便和好处,正像游方医三字诀中说的一样,游方医“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正是这些方便和实惠,让古代的游方医兴盛了两千多年。

    古代的游方医除了扁鹊外,还有华佗、孙思邈等人。提起孙思邈,我又想起游方医的另两种称呼——虎撑和铃医。

    铃医就是拿着串铃走村串户的行医。他们有的肩挑药囊,悬挂葫芦;或者身背药箱,手摇铜铃或串铃去招徕病人,这与早些年担着挑子、摇着拨浪鼓走村串巷。

    至于虎撑,就是源于孙思邈了。隋唐时候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由于医术高明,不但人找他看病,就连天上的龙和山里的虎也来找他看病。

    有一天,孙思邈正在路上行走,突然发现一只虎追了上来。孙思邈大惊,忙放下药囊拿着扁担准备和虎一拼。可是老虎追到孙思邈的跟前就站住了,不但没有伤害他的意思,眼里还流露出哀求的目光。

    孙思邈一看明白了,这虎没有伤人的意思,它是来找自己看病的。看着它张大嘴巴痛苦的样子,孙思邈断定它口腔里肯定有病。于是孙思邈来到老虎的跟前,向虎嘴里一看,原来是一根骨头卡在了老虎的喉咙里,孙思邈拿起身边的铜铃套在胳膊上,把手伸进老虎的嘴里,一使劲,把骨头拔了出来,老虎疼得一合嘴,牙齿正好咬在铜制的串铃上,才没有伤着孙思邈的胳膊。从此人们又把串铃称作虎撑了。

    骨头取出后,老虎向孙思邈磕了三个头,走进了山林。从那以后,孙思邈进山采药,老虎都会陪伴在他的身边,不离左右,有时还让走累了的孙思邈骑在它的身上。游方医的医术和医德从此也可见一斑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游方医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但作为一种医疗形式,游方医在我国古代的医疗事业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是值得称赞的。游方医的医德值得我们学习,游方医的医术,更值得我们借鉴。 (刘绍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