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87663
饺子里的智慧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022期
     相传1800多年前,河南南阳一带冬季湿冷,衣物不足,居民冻疮多发,耳朵冻伤更是严重。医圣张仲景就发明了饺子,把韭菜、茴香、生姜、羊肉、辣椒等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下锅煮熟,在汤里配上醋、黄酒、葱末,饺子连同汤水一同食用。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冻疮也就被治好了。这种食物被称为“饺饵”,也就是后来的饺子。这种连汤带水的“酸汤饺子”在河南、陕西等地很流行。

    饺子之所以流传千年而不衰,根源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形成的智慧:阴阳平衡,五味调和,粗细搭配,谷菜配合,刚柔相济,包容中庸。吃一口饺子,吃下去的不只是营养,更是文化。

    饺子皮 它形如穹窿,如笼盖万物的天穹,包纳万物,无所不容。饺子皮择五谷为用,健脾益气,居中属土,调和诸菜,补养五脏。不管是牛羊鸡肉,还是萝卜白菜葱蒜尽在其中。不论豆腐、鱼肉、海带,抑或油盐酱醋、大茴小茴孜然肉桂皆受欢迎。包容是它的特点,因为包容,所以能与时光共存,延续千年;因为包容,所以无足而至远,城市乡村、海内海外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同样推测,随着华人的脚步,它会走进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如《道德经》所言“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以川谷的包容性接纳万物。饺子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善,润物无声,沁人心脾。入口不闻其香,实与此同化矣。

    饺子馅 张仲景年代,受物质生活条件所限,人们营养、热量摄入不足,体质多虚多寒。当时医生调配的饺子馅也多用性温热、高热量的菜、肉制成,因时制宜,符合当时的环境特点。当代社会,大部分人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热量摄入过多,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增多,体质多痰湿,多内热。人们也与时俱进,增加了饺子馅中蔬菜的比例,甚至水果饺子、玉米饺子、果仁饺子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恰如《黄帝内经》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补益气血,为人体提供后天水谷精微。根据国内饺子馅调制方法的不同,也出现了中原饺子、南方饺子、东北饺子等不同的派系。根据不同的烹饪方法分成水饺、蒸饺、煎饺、炸饺、烩饺等不同的类型。根据不同的产地分成中华饺子、俄罗斯饺子、日本饺子、意大利饺子等。体现的是纷繁复杂的物质,是丰富多彩的文化。

    饺子汤 《礼记·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分寸,这个最适当的程度就叫做“中”。若能恰到好处地掌握住适度,就叫做“执中”;偏离了这个度,就是失中。白水煮饺子,火候不足则皮硬馅生,损害肠胃;过则皮烂馅散,食之无味。所以,把握饺子汤的温度和时间就是一项大智慧。而这一智慧来自于对饺子皮的成分、厚薄、存放状况的把握,来自于对饺子馅的来源、组成、相互作用的通达,也来自对灶具、水、火、气温、风向的洞察。, 百拇医药(曹建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