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特别关注 > 正文
编号:12998401
2013那些冲击我们心灵的热词“心”事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6日 中国妇女报
     2013年,注定是风起云涌、“心”事倍出的一年。这一年里,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迅速成为全民流行语;随后 “光盘行动”席卷全国,“厉行节约”成为社会新风气;“倒逼”“逆袭”充满正能量;“女汉子”“土豪”“奇葩”卷土重来,展现新时代新视角;小小“微XX”上产“大V”,小“微”释放大能量;“赞”字余热未了,“点赞”又成新宠。这一年里,《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常回家看看”被纳入法律,“中国大妈”扮演“金融大鳄”,《爸爸去哪儿》引爆亲子热潮,“灰太狼”须为“小伙伴烧伤”负责……我们盘点年度流行心理健康事件,是想用心理之尺,丈量世道人心,触摸社会脉搏,也是为过去一年留下简洁而醒目的心灵标记。

    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遭热议“中国梦”位居榜首

    

    2013年12月18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国梦”位居榜首,“光盘”“倒逼”“逆袭”“微××”“大V”“女汉子”“土豪”“奇葩”“点赞”等入选,关注度较高的网络词语“抢头条”“小伙伴”“高大上”“雾霾”等未上榜。该编辑部认为,党的十八大以后,习主席在参观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在2013年成了一个全民流行语,全社会都在关注、使用,所以排名第一。

    而 “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当月也在网上发布,“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待我长发及腰,××娶我可好?”“你为何放弃治疗?”“感觉不会再爱了”“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 等十条网友们耳熟能详的流行语纷纷入围。此两个榜单均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和热议。

    本刊解读:有关年度流行语的争议,不会损害人们创造流行语的大智慧和大幽默,也不能阻止人们借此隐喻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有心理专家说,网络语言是社会心理的“晴雨表”,说明大众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在提高,而如“中国梦”“光盘”中传递的网民对于主流文化价值的认可,“女汉子”“土豪”等词中展现的新时代新视角,都值得我们研究。这些网络流行语,及其背后的网络现象,正是一根根“藤”,可让那些不了解民众心理的门外汉们能够顺“藤”而上,摸到网民心理的“瓜”,从而真正地接触并达到理解。因此,对于“年度流行语”,我们不但不能忽视,而应重视,并辩证地看待,“顺藤摸瓜”地补上缺失的一课。

    《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被精神病”问题有望终结

    2013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终于正式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该法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管理机制,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措施,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维护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当前我国精神卫生领域最突出的矛盾,是精神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对此,《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规范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本刊解读:近年来“被精神病”问题受到社会强烈关注,《精神卫生法》明确保护无须住院治疗的公民不因制度、程序缺失而被强制收治。对于《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和实施,医患双方和社会各界都强烈期待。业内期盼借助这部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规范的出台,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规范。社会也期待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今后能够依法提供更多、更规范、更细致的服务,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解除痛苦,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女汉子”横空出世引发女性角色定位之争

    

    2013年8月,一组“最萌女汉子”的照片在网上走红。随后关于女汉子的故事不断出现,网上还流传了2013年“女汉子标准”,如她们不会撒娇,性格大大咧咧,不喜欢逛街、化妆和拍照,异性缘很好,与男生称兄道弟,最关键的是——都没有男朋友。

    “女汉子”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带有‘纯爷们性格’的一类女性,她们爱美妆喜时尚,还能‘干粗活打蟑螂’,集温柔和彪悍于一身,拥有女人的外表和汉子的内质。2013年“女汉子”在网络、在现实生活中走红的速度远远超乎了想象,明星圈内有“春哥”“曾哥”“范爷”……生活中,动不动自称“爷”的“女汉子”也不在少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视剧《辣妈正传》里塑造的新时尚辣妈形象。

    本刊解读:现代大都市中竞争激烈,“压力山大”,许多女性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把自己变成独立、自主、强悍的女汉子。心理专家指出,其实每个女性内心都有柔软、敏感、期望被呵护的一面,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那么她们只能压抑这样的需求,在心理上形成反向作用。

    本刊在去年12月9日的报道《“女汉子”横空出世蹿红,女性不应忘记性别定位》中曾经呼吁:“女汉子”不能忽视男女性别结构的生理差异,要正视社会分工的角色分配,可以保留独立、自主、大气的状态,但不能忘记自己女人的角色定位,注意职场和生活的灵活转换,避免让自己承受过多的压力,相信和另一个人能共同创造出比单独作战更多的快乐和幸福。而社会也应反思该如何更好地尊重和关爱女性,不能形成一种只有“汉子”才能生存的价值观。

    《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引爆父爱父教被关注

    

    2013年,湖南卫视的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无疑成了最具人气的电视节目,其中5位帅气、有担当的爸爸和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让观众追捧不已。同时,电视里爸爸们的育儿方法也引起了社会对亲子教育的高度关注,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不可或缺性,成为荧屏外众多爸爸妈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主力军多是妈妈,有近七成爸爸基本淡出幼儿教育,81%的受访者感觉当前社会父教缺失现象普遍。

    本刊解读: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的智商高,男孩儿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而儿童的不少不良行为问题如攻击性、霸道、退缩等的发生也与父亲的养育方式有着非常显著的关系。心理专家提醒,长期得不到足够父爱的孩子,在情感和智力上容易产生障碍,易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对此,心理专家亦强调:中国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本刊在去年12月2日报道的《父教缺失让孩子心理缺“钙”》中呼吁: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心理缺“钙”,父教、父爱不能等,孩子呼唤好爸爸,特别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亲最好不要缺席。

    失眠、抑郁、焦虑、强迫,已成都市人四大“心灵杀手”

    2013年10月10日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卫生部门发布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有72.3%的人群尚不知晓自己处在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中,其中重度精神病人大约有1600万人。更让人惊讶的是,超过90%的心理障碍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精神卫生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表明,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一般稳定在5‰左右,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管理,有10%的重性精神疾患可能出现肇祸、肇事的行为。而精神病患者当中抑郁症患者所占比例最大,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在3%到5%,孕产妇最容易受到抑郁症困扰。

    本刊解读:心理专家提示,并非所有的精神疾病都很可怕,轻微的心理疾病其实是不用住院治疗的。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焦虑、抑郁、狂躁等情绪,自己无法排解时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应该积极到医院就诊,让情绪回归健康轨道。

    本刊在去年10月14日报道的《关注精神卫生,远离心灵阴霾》中曾经指出,心理障碍也是可以预防的。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工作、生活张弛有度,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在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时常与好友、家人交流,以免走入心灵的死胡同。同时本刊也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心理卫生,对重点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家庭成员间多些相互关爱,以减少悲剧事件的发生。

    “常回家看看”被纳入法律“以法治孝”引发争论

    

    2013年7月1日,中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否则将构成违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这是中国首次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法律,并引发了很大争议。支持者认为将“常回家看看”入法既强调了伦理道德的正义性,又体现了法的善意和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关注。但也有人质疑法律能否介入私德领域,还有人认为立法过于超前,认为该“立法”难以执行。

    本刊解读:有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5亿,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共有6200万空巢老人,也就是说平均每3个老人中就有一个;而且近年来空巢老人死亡无人知晓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子女必须经常问候老人、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这是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希望新法能重新唤起人们对于老年人精神心理的重视,更希望更多的子女们能从中有所领悟。其实,对老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亲人的照料和慰藉。父母们想要的其实很简单,孩子们能多陪陪他们吃吃饭,拉拉家常,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即便不能做到常回家看看,也要多打打电话,多跟父母交流,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

    儿童性侵案频发,亲情支持和关怀最能抚平创伤

    2013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媒体报道了多起儿童性侵犯案件:海南万宁“校长带学生开房”、广东雷州“小学校长涉嫌强奸两名女学生”、河南桐柏县56岁小学教师性侵10余名女生……短短20天内,至少发生了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为人师表的老师竟然利用职务之便向脆弱无辜的孩子下手,令人震惊、愤怒、心痛。过去3年仅广东就有超过2506名女童遭遇过性侵犯,广东省发布的《女童遭受性侵害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在城市里,遭受性侵害的女童以流动女童居多,而侵害者多是“熟人”,比例高达65.74%。

    本刊解读:性侵幼女,早已超越法律范畴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噩梦、焦虑、害怕报复、愤怒、害怕男人、学习成绩下降等,这是未成年人遭遇性侵犯后的心理创伤反应。专家指出,如果不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干预,许多受害者最初可能表现为恐惧、抑郁、药物滥用等,长大后可能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一辈子生活在性侵犯所带来的阴影当中。而修复创伤的关键,是受害人能否从家庭成员,特别是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

    本刊在去年10月21日报道的《受性侵女童,最需要家庭和父母的心理关怀》文中曾经呼吁:即使最惨烈的伤痛也孕育着康复的力量与希望,在家庭的持续长久的心理关怀下,性侵犯创伤是完全可以自愈的。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要避免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学校及老师也要注意给受害者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让她们早日走出心理阴影。

    “土豪”翻身蹿红反映国人复杂的社会心理

    在革命年代,“土豪”一词是对地主阶级剥削者的称呼,“打土豪,分田地”是最为人熟知的口号。但2013年,一个段子和一部手机让“土豪”实现了大“翻身”,以至于现在人人都想当“土豪”,人人都想和“土豪”交朋友。2013年9月,微博发起了“与土豪做朋友”和“为土豪写诗”活动,“土豪”逐渐升温。随后,苹果公司推出了一部香槟金色的手机——一个新词“土豪金”诞生了,它被用来形容较为夸张的、以金色为主色调的、带有炫耀倾向的东西。“土豪”成为新的人群划分标准,被称为“土豪”的这群人“有钱”“无脑”“炫耀”。有人说“土豪”反映了人们希望暴富的心理,也有人说“土豪”更多体现了“穷开心”网友的自我调侃。但无论如何,翻身的“土豪”不断向现实投射影响力,制造了诸多话题新闻。

    本刊解读:目前,中国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仅2012年就买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心理专家指出,“土豪金”现象反映了目前中国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人们希望通过消费的差异化,从而证明与众不同,其所折射出的部分国人非理性消费现象令人反思。而对于那些“想和土豪做朋友”的人来说,虚荣心才是根本的驱动力,一项调查显示,46%的人群认为“拥有名牌产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其实这种“土豪”做派还暗合了当下流行的“晒文化”,期望借由别人的肯定来获得自身的认同。

    本刊在去年11月18日刊发的《莫让“土豪金”透支你的幸福》报道中曾提醒,一个人的欲望越多,他离快乐其实也就越远;年轻人应该量力而行,不要有盲目攀比的心态,一时间充胖子,不一定就能换来一生的幸福,重要的还是活在当下。

    儿童模仿“喜羊羊”烧伤同伴动画剧制作方被判15%赔偿

    

    2013年4月6日,7岁的冉冉(化名)和4岁的浩浩(化名)与10岁的顺顺一起玩耍,并就地取材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顺顺将冉冉、浩浩绑在一棵树上,用随身携带的打火机点燃树下竹叶,导致二人被火烧伤。12月18日,此案在江苏省东海县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判决被告烧伤同伴儿童顺顺(化名)的监护人赔偿原告损失的60%;被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作、发行人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赔偿原告损失的15%。法院认为,《喜羊羊与灰太狼》发行方在制作、发行的涉案音像制品中,存在捆羊、用火煮羊等暴力情节和画面,对本案未成年人的行为认知产生了不良影响,误导本案未成年人模仿其情节,导致冉冉、浩浩被烧伤的严重后果。其实,这并不是个案,国产动画片暴力失度问题一直存在,现在社会中这些很难避开的暴力镜头已经成为孩子们脑海里危险动作的原形,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此案再次敲响了影视作品“暴力”的警钟。

    本刊解读:目前中国动画片“产品”具有设计与警示双重缺陷,缺乏必要的警示、提醒。通过此案判决的宣示效应,动画制作公司确有义务基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主动为暴力内容设定边界。对情节中合理的暴力画面,在片中也应当通过加强提示风险、警示模仿等,还可要求一定年龄以下的儿童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本刊在去年12月23日刊发的《儿童模仿“喜羊羊”烧伤同伴,家长陪伴和观察比选择更重要》报道中指出,家长选动画片时应根据孩子年龄“分级”,陪孩子看动画片时应及时引导。父母还应教会孩子怎么分辨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增强儿童独立评判、接收、分析大众传媒传递信息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暴力画面引发的影响。同时,中国的动画片制作者也应更注重相关安全警示,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中国大妈”入市扮演“金融大鳄”

    

    今年4月份,华尔街金融大鳄准备做空黄金。4月12日和4月15日,国际黄金价格经历了创纪录的暴跌。但他们万没想到,半路竟杀出了个“中国大妈”!金价暴跌后,中国投资人的购金热情被引爆,这群投资人以购买黄金饰品的中年女性为主,网友把她们称为“中国大妈”。据业内预测,跌后的10天内以“中国大妈”为主力的中国投资者约鲸吞了实物黄金300吨,约占全球黄金年产量的10%。有关中国抢金风潮震动华尔街的消息在网络疯传,国际金价也一度起死回生。

    本刊解读:“中国大妈”代表了这样一个群体,她们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辈子是为家庭为丈夫为孩子服务,操持家务的同时要筹划柴米油盐的花销,特别是在一个并不富足的社会环境里,她们深深明白“小富由俭”的道理;她们经历过不安稳的岁月,虽然本身并不拥有十分专业的知识,但对“资金安全”却十分敏感,一有风吹草动,便跟风行动。“中国大妈”今年无意间扮演了“金融大鳄”的角色,其风头正劲之时,连华尔街的投资大师们都会闻之色变,这也算是一种中国力量的彰显吧。但目前“中国大妈”的投资也被普遍套牢10%以上,涉足金融市场并非仅凭一腔热情就可以战无不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