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泻白散
泻白散
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各30g) 甘草炙,一钱(3g)
【用法】 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方解】 本方主治肺有伏火郁热之证。肺主气,宜清肃下降,火热郁结于肺,则气逆不降而为喘咳;肺合皮毛,肺热则外蒸于皮毛,故皮肤蒸热,此热不属于外感,乃伏热渐伤阴分所致,故热以午后为甚,其特点是轻按觉热,久按若无,与阳明之蒸蒸发热,愈按愈盛者有别;舌红苔黄,脉象细数,是热邪渐伤阴分之侯。治宜清泻肺中郁热,平喘止咳。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故以为君。地骨皮甘寒入肺,可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为臣药。君臣相合,清泻肺热,以使金清气肃。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共奏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之特点,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素体具有标本兼顾之功,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之生理特点亦甚吻合。
, 百拇医药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肺热咳嗽的常用方剂,临证以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因其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2.加减法:肺经热重者,可加黄芩、知母等以增强清泄肺热之效;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等润肺止咳;阴虚潮热者,加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加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3.现代运用: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附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葶苈子熬令色黄,捣丸如弹子大(9g) 大枣十二枚(4枚) 上药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功用: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主治:痰水壅实之咳喘胸满。
, 百拇医药
本方与泻白散均有泻肺作用,但泻白散是泻肺中伏火,本方是泻肺中痰水。
【文献摘要】
1.原方主治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2.方论选录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肺气本辛,以辛泻之,遂其欲也。遂其欲当谓之补,而仍云泻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气俱薄,不燥不刚,虽泻而不伤于娇脏。……《经》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复以地骨皮之苦,泄阴火,退虚热,而平肺气。……使以粳米、甘草,缓桑、骨二皮于上,以清肺定喘。”
, 百拇医药
吴昆《医方考》卷2:“肺苦气上逆,故喘满;上焦有火,故气急,此丹溪所谓,‘气有余便是火’也。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气之不足,辛能泻肺气之有余;佐以地骨之泻肾者,实则泻其子也;佐以甘草之健脾者,虚则补其母也。此言虚实者,正气虚而邪气实。”
【临床报道】
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加减内服外敷治疗痤疮。日1剂,水煎服。并用新癀片研粉,用绿茶水或米醋调敷患处,4周为1疗程。疗效标准:治愈:皮肤损害消退,皮肤光润,仅有色素沉着。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皮损无明显变化或消退不足30%。结果:本组60例,治愈25例,好转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 [顾宝妹,等. 内服、外敷治疗座疮6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 2000;22(5):335], 百拇医药
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各30g) 甘草炙,一钱(3g)
【用法】 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方解】 本方主治肺有伏火郁热之证。肺主气,宜清肃下降,火热郁结于肺,则气逆不降而为喘咳;肺合皮毛,肺热则外蒸于皮毛,故皮肤蒸热,此热不属于外感,乃伏热渐伤阴分所致,故热以午后为甚,其特点是轻按觉热,久按若无,与阳明之蒸蒸发热,愈按愈盛者有别;舌红苔黄,脉象细数,是热邪渐伤阴分之侯。治宜清泻肺中郁热,平喘止咳。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故以为君。地骨皮甘寒入肺,可助君药清降肺中伏火,为臣药。君臣相合,清泻肺热,以使金清气肃。炙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共奏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之特点,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肺中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润肺以治其本,而是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素体具有标本兼顾之功,与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之生理特点亦甚吻合。
, 百拇医药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肺热咳嗽的常用方剂,临证以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因其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2.加减法:肺经热重者,可加黄芩、知母等以增强清泄肺热之效;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等润肺止咳;阴虚潮热者,加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加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3.现代运用: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附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葶苈子熬令色黄,捣丸如弹子大(9g) 大枣十二枚(4枚) 上药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功用: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主治:痰水壅实之咳喘胸满。
, 百拇医药
本方与泻白散均有泻肺作用,但泻白散是泻肺中伏火,本方是泻肺中痰水。
【文献摘要】
1.原方主治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2.方论选录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中:“肺气本辛,以辛泻之,遂其欲也。遂其欲当谓之补,而仍云泻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气俱薄,不燥不刚,虽泻而不伤于娇脏。……《经》言: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复以地骨皮之苦,泄阴火,退虚热,而平肺气。……使以粳米、甘草,缓桑、骨二皮于上,以清肺定喘。”
, 百拇医药
吴昆《医方考》卷2:“肺苦气上逆,故喘满;上焦有火,故气急,此丹溪所谓,‘气有余便是火’也。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气之不足,辛能泻肺气之有余;佐以地骨之泻肾者,实则泻其子也;佐以甘草之健脾者,虚则补其母也。此言虚实者,正气虚而邪气实。”
【临床报道】
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加减内服外敷治疗痤疮。日1剂,水煎服。并用新癀片研粉,用绿茶水或米醋调敷患处,4周为1疗程。疗效标准:治愈:皮肤损害消退,皮肤光润,仅有色素沉着。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皮损无明显变化或消退不足30%。结果:本组60例,治愈25例,好转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 [顾宝妹,等. 内服、外敷治疗座疮6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 2000;22(5):33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