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抗乙肝病毒药须从多角度考量
图/张妙婷
慢性乙肝是一种进展性的慢性病,未经正规治疗,可能发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生命。在我国,至少有2000万慢性乙肝病人需要积极治疗,以阻止疾病进展。而慢性乙肝规范治疗的关键是抗乙肝病毒(HBV)。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有两种干扰素,即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长效干扰素);五种核苷(酸)类似物,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替诺福韦在我国还未上市)。如何充分应用现有药物,让更多的病人得到规范治疗,既是医生的责任,也是广大患者的期待。
把握耐药特征
拉米夫定耐药率高,不应做治疗首选药物。拉米夫定具有较强的抑制HBV作用,疗效确切,但是,它的最大缺点是病毒的耐药变异率高(ymdd变异),应用1年的耐药率高达24%,而且平均每年增加15%~20%,服用4~5年后,将有70%~80%的患者发生耐药。耐药后可发生病毒学反弹,肝脏功能会再次受到损伤,转氨酶ALT也会升高。临床数据证实,耐药后的长期后果是不良的,而且已有拉米夫定耐药后发生病情加重的报告,甚至发生肝脏功能的失代偿。另外,如继续应用可引起“继发性或补偿性突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54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