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更多...
编号:12455341
“言天验人”识天道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040期
     近期,在北京古观象台的一次“言天验人”之旅,让我深深地领会了“天人合一”之美,认识到要想学好中医,除了临床医学知识的获取,也要注意交叉学科知识的积累。

    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高级讲解员周丽女士为大家讲解了古观象台院子里陈列的元、明时代各种天文仪器的铜质复制品,包括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制造的正方案、简仪,原大明代浑仪、明代圭表和石质赤道式日晷。紫微殿和东西厢房内陈列着《中国古代天文学》展览。周丽讲解时结合了中医药学生比较熟悉的五行,她说中国有句老话“买东西”,因为东(木)西(金)都可以放在篮子里,而南(水)北(火)不能放在篮子里。再如“上厕所,下厨房”,因为去厕所是卸人体“废水”,到厨房用“火”,如果人体的“水”不从下走,从上走,如“汗”、“吐”、“流鼻涕”,都是不正常有邪气的。

    登上古观象台,陈设着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天体仪等八架清代铜质天文古仪,它们除了具有中国的传统装饰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在参观时,我还有幸听到了古观象台副台长萧军的讲座,他从传统文化角度解读古代天象知识。中国古天文是以人为基点,人是所观察对象的一部分,身处宇宙和天地之中,自然生发出天人合一、和谐相生的文化基础;西方天文学则站在他者的角度,物我隔离,冷静客观地观测天体运动的轨迹,这种文化产生了科学的分科,天文、物理、数学等学科界限明晰、各自为营。他认为《吕氏春秋》和《易经》都值得好好翻一翻。

    中医讲究“五运六气”,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另有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藏医学也很看重“星算学”,比如拉萨“门孜康”主要讲授藏医学和天文星算,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里还有《天文历算学》。

    清代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写道:“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于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认为为医者要“识天道”、“知人理”。因为古人很看重天与人的关系,如“天人相应”,《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 http://www.100md.com(孙灵芝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