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迅 > 保健新视点
编号:12526419
健康都去哪儿了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24日 健康时报
     一首催泪的春晚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人颇生感慨,就连习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都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由此引起的亲情都去哪儿了、钞票都去哪儿了、梦想都去哪儿了……各种去哪儿了的讨论勾起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反思,时间、亲情、钞票、梦想,所有一切的基础,都需要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

    而当下国人的健康问题已是每况愈下,我们不妨讨论健康都去哪儿了,一起回头看看我们过去的生活有哪些消解我们健康的因素,能对我们不健康生活方式有所警醒、改变。

    饮食:吃得越来越多

    三十年前:“老是觉得没吃饱。”说起年轻时吃饭的感觉,1963年出生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都不够吃,因为那时候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太少了,一个月能吃上一次就很不错了,而且量少得都不够“解馋”。父亲带回家的一把炒花生也成为他记忆里难忘的美味。玉米、地瓜等粗粮做的主食比较多。
, 百拇医药
    现在:蛋白类、脂肪类、海鲜类食物对人们来说非常常见了。30年前几乎没听说过的小胖墩、中年发福、减肥也渐渐成为最常见的词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2月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达1.2亿。2010年,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达30.6%。一句话,中国人胖起来了。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消化科主任医师唐旭东:以前人们能吃的东西不多,主要是克服缺吃少喝营养不良,现在人们可吃的食物极大丰富了,高热量食物,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增加了肥胖和肠癌等概率,还带来了肠道敏感、便秘及肠癌的风险。

    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吃点粗粮,规律饮食,多运动,才是保证肠胃健康的最好方法。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国民平均每天只需吃50~75克肉,也就差不多一个人的手掌大小,看看自己一周吃肉的量,是不是超过了500克?如果超标了,适当减少点吧。

    久坐:坐得越来越久
, 百拇医药
    三十年前:一位上班族,早起买菜,送孩子上学,然后上班,中午回家做饭,下午有工间操,晚上还是做饭、照顾孩子和做家务。休息日,做衣服,买布、找裁缝,所有这些都得两腿出门。碰上哪里有电影,还得搬上小板凳走上很长时间。

    现在:大多数人动的机会很少了,早起坐车上班,上班坐着办公,午饭坐等外卖,下班坐着回家,到家坐着玩电脑。亲戚朋友想联系,一步也不用走,坐着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就算手机没费了,也不用大老远去交费,直接上网就搞定。吃喝拉撒坐着全完成。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孟祥龙: 久坐肯定坐出病。腰椎颈椎等骨科病成了现代人的常见病,久坐更是伤胃、伤心、伤肉、伤性……看着前来就诊的各年龄段的患者,不免叹息,以往下班了,没什么好电视就出门散散步、大伙儿一起玩一玩,没有这么多的患者,而现在,都在家中自娱自乐,却坐出了太多问题。

, http://www.100md.com     作为骨科大夫,我是深知久坐的危害的。建议久坐族备好这样几个法宝:手上一杯温水,脑中一面镜子,脚下两个轮子。多喝水,水喝多了,自然会动起来;脑中一面镜子,想象镜子中的你是什么样子?每个人都想有个好形象,自然而然也就会挺直腰胸,保持正确的姿势。下了班了,就让脚下的两个轮子动起来吧,做任何运动都可以,关键是动起来。

    熬夜:睡得越来越晚

    三十年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的窗口都会透出一盏盏小台灯,淡黄的灯光温馨静谧,灯下人们或看书读报,或打毛衣缝衣服,孩子们早早就写完作业,虽然也“追剧”,但《排球女将》、《霍元甲》等都在九点前结束,一到十点,绝大多数人家的灯光都熄灭了,在这样静静的氛围中,早睡是很容易的一件事。生活规律,睡眠充足,人们过日子奔小康的劲头也大,闲聊时,很少能听到“我睡不好觉”之类的话。

    现在:夜生活“乱”是典型的情景,酒吧、商场、电影院,灯红酒绿、五光十色,人们尽情happy,以此宣泄白天的压力;即便是在家,手机、iPad、电脑,各种信息海量扑面而来,不少电视台通宵达旦播放连续剧,大脑应接不暇,高度兴奋,十二点前睡似乎很难,躺到床上也多半“辗转反侧”,早起带着“熊猫眼”匆匆挤地铁的不在少数。
, 百拇医药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 睡眠有两个讲究“时间”、“质量”,一个金标准“规律性”,现在人们绝大多数达不到这些要求。说白了,过去晚上没那么多活动,睡眠规律比较容易养成,到点儿自然会“犯困”,而且过去睡前的一些活动,比如读书看报,能让大脑渐渐安静下来,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这样睡前,大脑接受的信息相对少一些,睡眠时间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

    现在夜生活丰富多彩,晚上才是大脑接受各种各样信息的高峰期,大脑兴奋自然睡不好,规律就难以养成,这一点在中青年身上格外明显。因此,要用好睡前的两个小时,在这个时间段里,尽量让大脑安静下来。静坐一会儿,或是读本平时没兴趣的书;洗个温水澡,做做深呼吸都可以。记住一点:只要能坚持,睡眠养成规律性,到点儿自然会“犯困”。

    近视:用眼越来越多

    三十年前:上个世纪80年代,戴眼镜还是件挺稀罕的事儿,近视眼差不多是“文化人”的专利,是多读书的象征,戴眼镜还让人有点羡慕。
, 百拇医药
    学校里,老师粉笔板书,下了课学生们差不多都被老师轰出去了:“出去透透气,别老在屋里憋着。”眼保健操必须要做,坐姿和握笔姿势也是老师关注的重点,如果你读书时离书本太近,老师的教鞭会敲敲你的桌子,瞪你一眼:“眼睛不想要了?”

    现在:教室里,老师在放着幻灯片,下面是一群小“眼镜”。孩子们往往在教室里一呆就是一天。iPad、手机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很常见,电脑也是家中必备。很多孩子比起看电视来更喜欢看电脑,尤其是各种游戏,放假的时候往往可以对着电脑宅上一整天。各种兴趣班上孩子的眼睛也很忙,钢琴、绘画都离不了。地铁里,公交上,几乎人手一个手机,有的在听歌,有的在浏览视频,有的在阅读电子书。到了办公室,第一件事,打开电脑。回到家第一件事也是打开电脑。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喻晓兵:影响人们视力的主要还是阅读方式的改变,电子阅读的便利和普及使人们的眼睛除了睡觉外都在忙碌,工作休闲时看电脑,等车坐车时看手机,假期中更是手机、电脑不离手,睡觉前干什么呢?关了灯看会手机吧,刷刷微博,看看微信,而往往一看,就控制不住时间。所以现在门诊出现两个情况:一是近视的小朋友增多了,小学生架个小眼镜不稀罕;另一个是花眼等眼睛老化的疾病出现的年龄提前了,以前人们50岁左右才花眼,现在40多岁就因为视疲劳、熬夜、喝酒、糖尿病等出现眼睛问题的人也很常见。
, 百拇医药
    “眼离书本33厘米”,这是我对女儿看书的要求,跟电脑比起来,我情愿她看电视,因为电视屏幕更远一些,眼睛没有那么累。她看书45分钟我就会提醒她休息一会儿,她写作业时我会把护眼台灯放在她的左前方,不让手的阴影影响到她写字。她每次来我科里找我,我都会给她测一下视力。对于成年人来说,电子阅读器比纸质书籍更伤眼,用眼1个小时左右一定要休息一下眼睛。晚上睡觉前最好不要看手机,如果一定要看也别关着灯看,因为手机屏幕跟室内灯光的对比度越大越伤眼,可以开个小台灯。定期检查视力。

    交通:骑得越来越少

    三十年前:自行车是家里的大物件,也是主要交通工具,一二十公里的路,自行车不在话下,骑得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累。1991年,著名摄影家王文澜在上海的光新路口拍摄了一张经典的照片《自行车王国》,这张照片中,光新路口中间的铁轨上满满的全是骑着或推着自行车正在同行的人们,整张照片就是自行车的海洋。
, http://www.100md.com
    现在:2004年,王文澜重新回到了上海光新路口,这次他看到的景象和1991年完全不同,当时的自行车流长龙全部变成了汽车的长龙,自行车只能溜边。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数据,北京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所占比例已由十多年前的60%下降到20%。现在更多的人出行会首选汽车、地铁等,这种交通工具的变迁也在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解放军304医院骨科关节与运动医学病区主任张洪:“80年代时,我在北医上学,那时从学校去趟天安门或是香山,我一般都是骑自行车,一两个小时的骑行距离,和同学们说说笑笑中就度过了,现在估计没多少人这么做了,在当时却是很自然的事情。”自行车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健康福利,那个年代骑自行车不是运动需要,而是一种交通工具,但同时它对腿部肌肉的锻炼很有好处,而且骑自行车多在阳光下,当时空气也比较新鲜,即便不能达到运动骑行所需要的速度和时间,但每天都骑的话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也会增加运动量,对身体很有益处。
, http://www.100md.com
    张洪建议,现在人们不妨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和天气状况培养新的骑行习惯,有条件的可以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路程远的,则可以利用周末或闲暇时间定期定量地骑自行车外出游玩。在没有雾霾,天气情况好的时候,共青团北京市委倡导的3510——三公里步行、5公里自行车、10公里乘车的出行方式就很健康。

    雾霾:空气越来越差

    三十年前:邻居、朋友以前见面,都是问候,吃饭了没有?外国人见面是说,今天天气不错。中国人看天气预报,主要看是否下雨、下雪,温度高低,很少有人关心是否雾霾、沙尘。

    现在: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也变得“洋气”了——今天天气不错啊!相比气温、雨雪,我们现在更关注雾霾、能见度。还普及了气象新名词——PM2.5。现在的天气预报除了告诉大家第二天的温度及天气情况外,还加上了空气质量预报。
, 百拇医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金美玲教授:空气质量变化太快了,前些年大家还在谈垃圾污染、水污染,转眼空气污染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空气污染带来的呼吸道病人较二十年前明显增加了,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和感冒病人增加,尤其可怕的是肺癌病人大幅增加,而且患者特点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二十年前肺癌男患者远多于女患者,那时我们认为肺癌主要跟吸烟有关,但是现在女肺癌患者明显增加,跟男性患者的数量基本相当,这和空气环境的恶化有不可摆脱的干系。”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3年发布报告,污染的空气被确认为“一类致癌物”,并提出PM2.5对癌症发病率的升高有明确关系,甚至在某些地区,已经成为癌症发病的第一因素。要从根本上改善雾霾对健康的影响还是得从改善环境这个源头抓起,雾霾对人们呼吸系统的伤害防不胜防。

    运动:玩得越来越少

    三十年前:打弹珠、滚铁环、跳皮筋、跳房子,上世纪80年代几乎全国的孩子都玩着同样的游戏,这些都是群体性运动项目,最大的特点是自己手工制作,每个人做得都不一样,还有不同的创新,即动脑又动手。
, http://www.100md.com
    现在:小区里很少再看到一起跳皮筋、一起玩编花篮的孩子了,他们游戏的地点好像也更多地转移到了室内,他们或溜冰技术一流,或游泳技艺高超但却缺少互动性,各玩各的,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那个时候孩子的玩一定是群体性的,只要在窗户跟前招呼一声,其他孩子便能跑出来一起玩。无论是跳皮筋还是编花篮游戏都需要大家相互配合,对孩子养成互相协调,互相配合这样良好的心理状态都有好处。现在的孩子唯我独尊的意识太强,做什么事都想当主角,所以家长应该多让孩子参加些集体性的活动,如打篮球、橄榄球等,让孩子体会到在集体中的作用,对培养孩子潜意识中的团队协作精神非常有好处。

    但是现在由于运动场所限制,篮球、足球也难随时随地开展,学校运动也少了很多。广东省第三次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2010年)数据表示只有47.6%的青少年在过去一周里参加过运动锻炼。于是一些有条件的家庭只能带孩子到健身房或体育中心参加些室内运动。这样运动时间虽然能保障,但效果却不能与室外运动相媲美。

    室外有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骨骼代谢,这非常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室内的话,玻璃是有吸引紫外线的功能的,所以哪怕是站到玻璃窗旁边,你感觉着有阳光但是紫外线是穿透不过来的。另外,户外的气候变化是比较大的,这种变化会促进、强化人体对环境适应能力的调节,而一直在室内,则是在一个恒温的环境下,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就会降低,所以有时候稍微一变天,我们就会容易感冒。, http://www.100md.com(杜文明 韦川南 郑帆影 田茹 林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