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春时节 野菜尝鲜正当时
终于熬过了寒冷干燥、色彩单调的漫漫冬季。吹过一阵杨柳风,淋过一场杏花雨,抬头望,树梢上已经是一簇簇绿油油的柳芽榆钱儿;低头瞧,田地里早有了一丛丛水灵灵的荠菜苋菜。桃红摇曳的三月之春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
惠风和畅、春和景明的早春三月,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外乡野,破土而出的各色野菜正舒展着身子,自顾与田地里的作物争夺者养料,悠闲地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城市里有功夫、有兴致的人们自然不会让野菜在无人问津处寂寞生长,因为他们不会轻易放过郊游踏春,尝鲜野菜的机会。于是荠菜、苦菜、苋菜、蕨菜、香椿芽、蒲公英等野菜纷纷被刨进了菜篮,被摆上了餐桌,成为早春时节人们解嘴馋、打牙祭的鲜美野味。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中的这句词是说城中的桃李娇艳柔弱,不堪风雨;而城外溪畔的荠菜花却能在风雨的洗礼中越发的茁壮,这里所提到的荠菜正是野菜的典型代表。他们的“野”不仅仅指其身处郊野,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那种孤傲不屈的原生味道。而这两点也正是现代人们在春季追捧野菜的重要原因,首先野菜大多远离城市、远离现代化生产,自然生长,纯净天然,无公害、无污染。除此之外,野菜的“原生味道”也决定了各色野菜身上都具有独特的营养功效。“总体而言,野菜纤维素含量更加丰富,另外部分野菜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远高于栽培蔬菜。”中国膳食营养研究院许嵩生老师介绍说。
, http://www.100md.com
新鲜味美的野菜不仅营养丰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苦菜和蒲公英可清热解毒,荠菜可中和脾胃、清肝明目,苋菜清热利湿可缓解咽喉肿痛,蕨菜则具有清热利尿、益气养阴的健康作用……
“我们今天这些常见的野菜没有作为日常食用蔬菜而走上餐桌,并不是这些野菜未被‘驯化’、培植,而正是由于他们身上的‘野性’太重而不适合作为日常食用的蔬菜”。许嵩生老师也同时指出,野菜春季尝鲜即可,不宜长期食用。
荠菜味清爽,尝鲜最相宜
荠菜是北方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野菜。“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荠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 作家张洁在其《挖荠菜》中有这样一段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挖食荠菜的怀念。张洁对于荠菜的喜爱更多源于对已逝时光的追忆:“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荠菜则更像是一种“脾性温顺”的“邻家野菜”。
, 百拇医药
荠菜,体态水灵,口感清爽,味道清香,每一点都符合人们对于日常蔬菜的判断要求。但是它就是一种野菜,可以自顾地在原野中生长。春季早生的荠菜,粗而肥壮,荠菜叶片外阔而内紧,叶片边缘有齿型纹路。早春时节如有雨水眷顾,湿润的泥土之上,一丛丛阔叶荠菜或平铺、或舒张于泥土之上,煞是喜人。
人们对于荠菜的亲近与喜爱,除了荠菜味道的清香温和,更重要原因还是荠菜的独有的健康作用。我国古代很多医学著作中均提到,荠菜具有中和脾胃和脾、清肝利水等作用。而现代的科学监测也证明荠菜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C,将荠菜全株入用可起到增强免疫机能、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
荠菜温和亲近还表现荠菜的食用方法上,野菜的食用方法众多,但无论怎样烹食,荠菜都总能搭配的相得益彰,鲜美呈现。将野菜焯水之后配以调料凉拌是最为常见、最简便的野菜吃法,对于荠菜同样适用,凉拌的荠菜清香的味道可以与各色调味的香气搭配融合。凉拌之外,荠菜还可以用来炒食或制作成包子馅料。把荠菜连根洗净,全草可以入水煮粥,可以搭配清汤挂面,荠菜特有的原野原香加上清汤、白粥的原汤原味依然保留着最真实质朴的味道。
, 百拇医药
蕨菜可致癌,尝鲜需谨慎
蕨菜又名蕨儿菜,蕨苔。常见于浅山地带,土质温沃的向阳坡地。阳春时节,北京地区大型市场或超市都还可以看到标榜野生的蕨菜身影。
白居易曾有诗谓蕨菜:“嫩芽初长小儿拳”,卷曲而未舒展的新生嫩叶正是蕨菜的食用部分。食用蕨菜之前,需要用沸水将蕨菜焯烫,然后在浸入凉水中以去除异味。这样处理过的蕨菜同样气清润滑,爽朗可口,并同时具有清热、利水、润肠、降气等健康功效。除此之外,蕨菜根茎粗壮,叶柄挺立。蕨菜的根茎粗壮,富含淀粉,故名粉蕨或蕨粉,可做粉条、粉皮等食用。
蕨菜很早便为人所知,为人所爱。从李白的“唯餐独山蕨”到杜甫的“不厌北山蕨”再到白居易的“饥提采蕨筐”,三位盛唐时期的诗人都是不折不扣的 “蕨粉”。但是对于食用鲜美蕨菜的质疑之声也很早便出现了。据传,商周时期,商朝遗族伯夷和叔齐二人,发誓不食周粟而逃至首阳山,采蕨而食,最后“夷齐食蕨而夭”。这个记载只是客观记述,将伯夷和叔齐的夭亡归咎于蕨菜也许还有些牵强。但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对于蕨菜的评价却更为理性深刻:“蕨之无益,为其性冷而滑,能利水道,泄阳气,耗人真元也”。千百年来,蕨菜的美味已经让太多人为之折服,因此这样的先例和质疑并没有影响到人们对于蕨菜的喜爱,直到最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蕨菜评定为2B类致癌物,才真正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蕨菜。
“蕨菜确实含有与癌症相关物质”,许嵩生老师介绍说,蕨菜中含有苯草酸、蕨内酰胺、黄碱醇类化合物、橡黄素以及与橡黄素类似的一些物质。我们在食用蕨菜过程中,过多摄入这些物质,确实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出人意料,但是却又有坚实的科学依据。因此“天然”并不等于“健康”,传统野菜我们也应该理性对待。陈玉达, 百拇医药
惠风和畅、春和景明的早春三月,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外乡野,破土而出的各色野菜正舒展着身子,自顾与田地里的作物争夺者养料,悠闲地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城市里有功夫、有兴致的人们自然不会让野菜在无人问津处寂寞生长,因为他们不会轻易放过郊游踏春,尝鲜野菜的机会。于是荠菜、苦菜、苋菜、蕨菜、香椿芽、蒲公英等野菜纷纷被刨进了菜篮,被摆上了餐桌,成为早春时节人们解嘴馋、打牙祭的鲜美野味。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中的这句词是说城中的桃李娇艳柔弱,不堪风雨;而城外溪畔的荠菜花却能在风雨的洗礼中越发的茁壮,这里所提到的荠菜正是野菜的典型代表。他们的“野”不仅仅指其身处郊野,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那种孤傲不屈的原生味道。而这两点也正是现代人们在春季追捧野菜的重要原因,首先野菜大多远离城市、远离现代化生产,自然生长,纯净天然,无公害、无污染。除此之外,野菜的“原生味道”也决定了各色野菜身上都具有独特的营养功效。“总体而言,野菜纤维素含量更加丰富,另外部分野菜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远高于栽培蔬菜。”中国膳食营养研究院许嵩生老师介绍说。
, http://www.100md.com
新鲜味美的野菜不仅营养丰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苦菜和蒲公英可清热解毒,荠菜可中和脾胃、清肝明目,苋菜清热利湿可缓解咽喉肿痛,蕨菜则具有清热利尿、益气养阴的健康作用……
“我们今天这些常见的野菜没有作为日常食用蔬菜而走上餐桌,并不是这些野菜未被‘驯化’、培植,而正是由于他们身上的‘野性’太重而不适合作为日常食用的蔬菜”。许嵩生老师也同时指出,野菜春季尝鲜即可,不宜长期食用。
荠菜味清爽,尝鲜最相宜
荠菜是北方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野菜。“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荠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 作家张洁在其《挖荠菜》中有这样一段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挖食荠菜的怀念。张洁对于荠菜的喜爱更多源于对已逝时光的追忆:“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荠菜则更像是一种“脾性温顺”的“邻家野菜”。
, 百拇医药
荠菜,体态水灵,口感清爽,味道清香,每一点都符合人们对于日常蔬菜的判断要求。但是它就是一种野菜,可以自顾地在原野中生长。春季早生的荠菜,粗而肥壮,荠菜叶片外阔而内紧,叶片边缘有齿型纹路。早春时节如有雨水眷顾,湿润的泥土之上,一丛丛阔叶荠菜或平铺、或舒张于泥土之上,煞是喜人。
人们对于荠菜的亲近与喜爱,除了荠菜味道的清香温和,更重要原因还是荠菜的独有的健康作用。我国古代很多医学著作中均提到,荠菜具有中和脾胃和脾、清肝利水等作用。而现代的科学监测也证明荠菜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C,将荠菜全株入用可起到增强免疫机能、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
荠菜温和亲近还表现荠菜的食用方法上,野菜的食用方法众多,但无论怎样烹食,荠菜都总能搭配的相得益彰,鲜美呈现。将野菜焯水之后配以调料凉拌是最为常见、最简便的野菜吃法,对于荠菜同样适用,凉拌的荠菜清香的味道可以与各色调味的香气搭配融合。凉拌之外,荠菜还可以用来炒食或制作成包子馅料。把荠菜连根洗净,全草可以入水煮粥,可以搭配清汤挂面,荠菜特有的原野原香加上清汤、白粥的原汤原味依然保留着最真实质朴的味道。
, 百拇医药
蕨菜可致癌,尝鲜需谨慎
蕨菜又名蕨儿菜,蕨苔。常见于浅山地带,土质温沃的向阳坡地。阳春时节,北京地区大型市场或超市都还可以看到标榜野生的蕨菜身影。
白居易曾有诗谓蕨菜:“嫩芽初长小儿拳”,卷曲而未舒展的新生嫩叶正是蕨菜的食用部分。食用蕨菜之前,需要用沸水将蕨菜焯烫,然后在浸入凉水中以去除异味。这样处理过的蕨菜同样气清润滑,爽朗可口,并同时具有清热、利水、润肠、降气等健康功效。除此之外,蕨菜根茎粗壮,叶柄挺立。蕨菜的根茎粗壮,富含淀粉,故名粉蕨或蕨粉,可做粉条、粉皮等食用。
蕨菜很早便为人所知,为人所爱。从李白的“唯餐独山蕨”到杜甫的“不厌北山蕨”再到白居易的“饥提采蕨筐”,三位盛唐时期的诗人都是不折不扣的 “蕨粉”。但是对于食用鲜美蕨菜的质疑之声也很早便出现了。据传,商周时期,商朝遗族伯夷和叔齐二人,发誓不食周粟而逃至首阳山,采蕨而食,最后“夷齐食蕨而夭”。这个记载只是客观记述,将伯夷和叔齐的夭亡归咎于蕨菜也许还有些牵强。但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对于蕨菜的评价却更为理性深刻:“蕨之无益,为其性冷而滑,能利水道,泄阳气,耗人真元也”。千百年来,蕨菜的美味已经让太多人为之折服,因此这样的先例和质疑并没有影响到人们对于蕨菜的喜爱,直到最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蕨菜评定为2B类致癌物,才真正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蕨菜。
“蕨菜确实含有与癌症相关物质”,许嵩生老师介绍说,蕨菜中含有苯草酸、蕨内酰胺、黄碱醇类化合物、橡黄素以及与橡黄素类似的一些物质。我们在食用蕨菜过程中,过多摄入这些物质,确实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出人意料,但是却又有坚实的科学依据。因此“天然”并不等于“健康”,传统野菜我们也应该理性对待。陈玉达,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