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费劲揉阑门 嘴巴上火按脚面 等
敲打双腿清肝明目(保健按摩)
一坐就是一上午、目不转睛盯着电脑、喝口水都没时间……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使很多人疏于照顾身体。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郭现辉提醒,“坐班族”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保健,可以抓住工作中分秒的休息时间,敲敲大腿外侧的胆经,有助于提神醒脑,缓解眼睛干涩、便秘等“坐出来”的毛病。
在中医理论中,“少阳为枢”,足少阳胆经上下贯空身体,就像掌管门户开合的连接轴一样,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对各个脏腑功能都有调节作用。大腿外侧正是其循行之处,轻敲此处,可刺激胆经上的穴位,使血气上升,保证肝、肺等重要脏器得到滋养。此外,肝和胆相表里,对胆的调理有助清肝火,改善口苦眼干、胸胁疼痛等肝郁症状。
对一般的自我保健而言,敲胆经方法非常简单,沿着大腿外侧正中的裤缝线,轻敲至膝盖侧面处即可,可坐在椅子或床上,握拳或用保健捶等进行操作。敲打时,可以从大腿外侧根部开始,自上而下慢慢敲打至膝盖侧面,再反向敲打回大腿根。每天一到两次,每次敲打两三分钟。敲打时不要太用力,以自我感觉力度足够且不会造成伤害为宜,感觉大腿外侧轻微发热、发麻即可,用力不可过猛,以免诱发肿胀、皮下淤血等不适。
, http://www.100md.com
需要注意的是,敲胆经时两条腿力道尽量保持均匀一致,不要厚此薄彼。夜间11点到凌晨1点最好不要敲打,此时身体喜“静”,刺激经络可能加速气血流动,诱发失眠。▲ (苏文娟)
推搓两肋疏肝气
春季万物生发,在冬季被封藏在体内的肝气似乎也想四处走动。但是,如果毛孔开合不当、情绪压抑,肝气就会郁积在胸部,导致心慌、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甚至出现两肋疼痛等表现。
传统四时养生学认为,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好时节,春季养肝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妨应用一些简单的自我按摩方法,如搓足、拍背等,以达到疏肝理气、调养五脏的目的。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推拿学科主任严晓慧推荐了推搓两肋疏肝气的方法。
, 百拇医药
肝经从两肋经过,推搓两肋有助于肝经的气血运行,还能刺激两肋处的大包穴和章门穴。大包穴在腋窝下6寸(4横指为3寸),腋中线上。章门穴在侧腹部,第12根肋骨的上方。这两个穴位具有健脾理气、舒肝解郁、调和肝胆脾胃等功效,对胸闷、两肋疼痛有良好的防治功能。推搓时,双手分别置于胸部两侧,一手向前一手向后,相对来回搓摩,一去一回计1次,共做30次。经过这一番刺激和按摩后,郁闷、堵得慌、心慌等症状可能会有所好转,胁痛或许就不药而愈了。这是一个外治法,适合大部分人使用,但是胸部有外伤的人就要等到伤好后再用。▲ (苏文娟)
大便费劲,揉揉阑门
阑门穴
, 百拇医药
如今,自诩“吃货”的朋友越来越多。然而,肥甘之品、煎炸食物大都不易消化,大便干、便秘等问题也纷纷找上门。
享受美味半小时之后,不妨试试通过一些中医的按摩保健手法,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肚脐上面的阑门穴,就是一个有效的“靶点”。这个穴位于肚脐正上方1.5寸的位置。这里说的1.5寸要因人而异,具体来说,把自己大拇指之外的其他四指并拢后,一半的宽度就是1.5寸了。在中医学中,阑门穴是经外奇穴,在解剖位置上是大小肠交会的地方,也是饮食被消化后食糜容易滞留的地方。因此,按压这个部位,对促进胃肠蠕动,发挥脾胃的升清降浊有很好的作用。
自我按摩时可以用两手相重叠,用掌心对准阑门穴的位置,用一定力度顺时针揉按20~30圈,再逆时针揉按20~30圈即可。力度由小到大,以感觉到腹部深层得到了按摩,而不仅是摩擦皮肤为宜,每天可重复2~3次。这个方法操作简单,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应用。但有腹部疼痛,且按压疼痛加剧时不宜进行自我按摩,而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 百拇医药
当然,要想保持大便通畅、轻松,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多吃燕麦、蔬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多喝水,保持饮食清淡,适量运动,心情良好等都有助于肠道健康。▲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 代金刚)
嘴巴上火,按揉脚面
今年冬季普遍干燥少雪,加上春节将至,不少家庭已经开始天天吃大餐。嘴唇起泡、咽干疼痛等上火症状便成为“后遗症”。
热闹过节的同时,也不要疏忽了日常保健。除了吃清淡、多喝水,一些有退热清火作用的“去火穴”,在这时候往往能派上大用场,比如“内庭”和“太冲”。
, http://www.100md.com
内庭穴位于足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就像被门遮盖住的小房子一样,故名“内庭”。它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而“荥主身热”,是热症、上火的克星。按摩此处有去胃火、化积滞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因上火引起的牙疼、头疼、口臭、咽喉肿痛等不适。每天早晚可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左右;由于内庭穴比较隐蔽,也可以拿一个钝头的小木棒来按摩,使穴位刺激更充分。
太冲穴在足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约1.5厘米的凹陷处。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灭肝火效果良好,如头痛眩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等。经常按摩有舒肝理气、通调三焦气机等功效。可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一侧太冲穴,3分钟左右后换另一侧,两侧交替按摩10~15分钟左右。每天操作前可以泡泡脚,使身体更放松,按揉时要用一点力度,以产生轻微的酸胀或胀痛感为宜。▲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罗凤萍)
, http://www.100md.com
经常发烧揉揉腹
肺与大肠相表里,邪气易“流窜”
5岁的乐乐最近总爱发烧,经常是出去玩一圈,多吃了点零食、点心,回来体温就又升到了38摄氏度以上。除此之外,孩子能吃能睡,没有什么其他异常。这可让妈妈苦恼不已,不知道怎么治才好。
在中医看来,轻微的发热一般多为感受风寒引起,可以通过发汗解表等方法退热,比如用温水擦浴颈后、腋窝、腹股沟等。但需要注意,如果反复低热,又没有明显的感冒、咳嗽等症状,则要考虑可能与消化功能不良有关,特别是伴有厌食、口臭、舌苔白厚、腹部胀满等症状时。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与大肠经在体内交叉相连,邪气也容易在两者之间“流窜”。因此,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往往伴有肚腹胀热、大便干燥或便秘等表现。
对于这样的发热,不妨利用中医“消导法”,使便通而热泄。可以适当按摩中脘穴(两肋骨连接点和肚脐连接线的中间点);或四指并拢,用手掌掌面
, 百拇医药
环形按摩腹部;或从第四腰椎到尾骨末端自上而下地直推“七节骨”,帮助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强消化功能。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规律饮食,及时喝水,少吃油腻等难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必要时可适当服用山楂、陈皮等有助消食的中药。▲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医师 傅卓强)
开天门,能提神
攒竹穴
紧张的工作、琐碎的家事,经常让我们应付不瑕,忙得头晕脑涨。
动脑就像开车一样,切不可“疲劳驾驶”,感觉昏昏欲睡、思维“短路”时,不妨停下来休息一下,通过一些中医按摩的小技巧,给大脑“充点电”。“开天门”就是个常用的推拿动作。
, http://www.100md.com
“开天门”又名“推攒竹”,《保赤推拿法》记载“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也就是用双手拇指自两眉头之间,交替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动作由轻到重,每次约30~50次,以额头皮肤微微发红为度。中医认为,位于额头正中线上的天门是元气出入的门户,打开天门,有助于帮助人体吸收天地之间的“灵气”,从而滋补精气,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此外,天门又名攒竹穴,就像扎了一捆小竹竿一样,可以过滤掉下方传来的水湿之气,经常按摩有助于疏肝理气,缓解眼部和头面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开天门”属小儿推拿四大手法之一,有祛风解表、开窍醒神、安神镇惊等功效。但它并不仅限于幼儿专用,闭上眼睛做这个动作,成人也会感觉非常舒服、放松,还能使头面部气血通畅,促进大脑血液循环;且操作简单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适合经常进行“头脑风暴”的脑力工作者。▲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戴奇斌)
, http://www.100md.com
关元不能随便灸
有时候,人们对于养生盲目跟风,听别人说好就往自己身上生搬硬套,这是行不通的。例如,生活中很多人不辨证,就买艾条来灸关元穴,结果出现上火,表现出牙龈肿痛、咽干口干、便秘等。
关元穴在脐下三寸,因其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艾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也非人人适合。它虽可益阳也能伤阴,应用时更应结合病情。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要慎用灸法,否则易使邪热内郁,如两眼干涩、面部烘热、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面红目赤、烦躁、便秘的人就不适合艾灸关元。下面介绍适合艾灸关元的几种情况: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艾灸关元穴可治疗男女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阳痿、泄泻、带下(盆腔炎等)、不育症(男子精液稀薄)、闭经、产后腹痛,特别是真阳不足、下腹虚寒者,更为适宜。
, 百拇医药
真阳不足。由于本穴有补肾阳、壮真火的作用,因此,凡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导致的脾阳不振、脾肾阳虚、心阳不足、下元虚冷、阴寒内盛等,都属于本穴的主治范围。如脾肾阳虚型反胃、呃逆,虚寒型小腹痛,真阳不足、阳气不布引发的腰部冷痛等病证。
下肢痛。关元穴还可以治疗下肢痛、下肢痹证等,艾灸关元,有温通下肢和温阳补虚的功效,对于风寒湿痹、痹阻经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的下肢痛及痹症,有温通下肢、扶正驱寒的功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医学博士后 蒋 可)
按任脉,精力旺
任脉位于人体前正中线,起于小腹内,出会阴部后,上行至下颌。手三阴经及足三阴经均与其相通,因此它被称为“阴脉之海”。任脉对于生殖功能很有影响,此外任脉腧穴可以治疗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及相应内脏的病症。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地灸治和按揉任脉腧穴可调节情绪、增强抵抗能力,使人精力旺盛。
, 百拇医药
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此穴为气会,《素问》中说“膻中者,喜乐出焉”,经常按揉可宽胸理气、舒畅情志。此外,它对人体的心血管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可经常按揉,局部感觉微微发热即可。
中脘:位于脐上4寸、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按揉中脘可缓解胃胀、胃痛等胃部不适,对于小儿消化不良也有很好的作用。
关元:位于脐下3寸,与神阙(即肚脐)一起灸疗,可增强身体抵抗力。灸疗时可用艾条灸,一般以皮肤微微潮红为度。也可将灸盒放于下腹部进行熨灸,可调节气血、温中散寒。
推腹按摩:巨阙(脐上6寸)到气海(脐下1.5寸)自上而下推揉按摩,可促进大肠蠕动缓解便秘。▲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傅海洋)
, 百拇医药
熬夜上火按两个穴(穴位按摩)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
进入十一长假,很多人作息规律被打乱,每天都玩到很晚。中医认为,夜间应该是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安静入睡的时段。夜里到凌晨不睡觉,会使人体内的阳气得不到正常的休整,而且熬夜容易耗伤阴气,加上这个时间段正是秋燥发威的时节,身体就很容易上火,出现头晕、咽喉肿痛、烦热口渴、便秘、小便黄等症状。
除了多饮水、戒烟酒、膳食调理、规律作息以外,按两个穴位也有助于降火。
第一个是照海穴。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 百拇医药
第二个是涌泉穴。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副主任医师 徐大成)
手脚怕冷在掌心刮痧
不少人,尤其是女性,到了秋冬季节就会手脚冰凉,即使多穿衣服也不能缓解,恨不得整天都抱着暖水袋。中医认为,手足发凉、怕冷是体内脏腑阳气不足、血液流动缓慢的表现。
, http://www.100md.com
手脚怕冷的人,不妨试试刮拭全手掌及全足掌。如果手足掌皮肤干燥,可以在刮拭前先涂少量刮痧乳,以保护皮肤。刮拭手掌,采用面刮的方法,即刮痧板与皮肤的夹角在45°左右,由掌根部至指尖,缓缓地、用力轻柔而均匀地刮拭,直到手掌发热。接着,把手翻过来,手背朝上,用刮痧板的凹槽部位分别刮拭各手指的指根部至指尖,手指微微发热就可以了。刮拭脚掌也是采用面刮的方法,从趾尖部到脚跟刮拭,至足底微热。
手足是整体的缩影,手掌、足掌部位有与全身各个脏腑器官相对应的穴位。当刮拭手掌、足掌到感觉发热时,说明局部血流加快,血液循环畅通,这样不但可以改善手足凉、怕冷的症状,还有促进各脏腑血液循环及全身保健的作用。▲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首席刮痧专家 张秀勤)
, http://www.100md.com
按摩足底调胃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全身的疾病也可以从足部进行调理。比如,秋季是胃肠疾病高发季节,胃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不适,似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足部按摩,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胃肠疾病。
消化不良一般可从脾、胃、十二指肠等足部反射区进行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营养素吸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可从脾胃、十二指肠、小肠等几个反射区进行按摩,可以调节消化酶的分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繁殖,从而使溃疡面快速愈合。长期便秘的患者,可通过按摩小肠、结肠反射区,促进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并促进食物残渣和肠道细菌代谢毒素排出,保持大便的正常性状。通过对整个消化器官反射区的按摩,还可以增强胃及十二指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调节各种神经系统的张力,减轻胃平滑肌的痉挛,从而调节胃酸的分泌,缓解胃部疼痛。
, 百拇医药
足部按摩方法简单易学,效果良好,适合自我操作。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拇指指腹按揉法和指尖压法:以一手握脚,另一手的拇指指腹或指尖为施力点。作用于足底脾、胃、十二指肠等反射区域,对于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有一定效果。
食、中指叩拳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或中指弯曲,用近端指间关节或指尖为施力点。按压小肠、结肠反射区及周边区,对于恢复肠道功能,控制血脂、血糖均有一定疗效。
四指直推法:以四指指腹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穴位区域直推,对改善便秘有很好的效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教授 曹建春)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