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研究动态 > 中药理论
编号:12460962
重识十八反十九畏

     从古至今,“十八反”、“十九畏”几已成“定论”,中药从业人员必背,药房调剂人员有权限制医生使用或拒绝发药,患者也因此多有质疑。

    然而,遍览中医医籍,用相反相畏药配伍成方者比比皆是,尤其是当代,临床运用越来越普遍。于是,这个问题就成为医、药、患者三方间一个常常发生的矛盾。似有必要从临床实践的角度,从医药两方面进一步论证,以求得共识。

    从源头而论,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七情”配伍关系的记载,后世历代医家著述,从《本草经集注》《日华子本草》《唐本草》等,到《本草纲目》也都沿袭了这个说法,都有“诸药有相制使例”的内容,只是代有增加,远不只十八反十九畏了。

    “畏反药”如《日华子本草》记载的“相畏”内容,就增加了“硝石畏杏仁、竹叶;川芎畏黄连;天南星畏附子、干姜、生姜;代赭石畏附子;砒黄(砒石)畏绿豆、冷水、醋;水蛭畏石灰;金畏水银;生银畏石亭脂(即硫磺)、磁石;朱砂银畏石亭脂、磁石;石亭脂畏畏细辛、飞廉、铁;铁畏磁石、灰炭。”等17项之多。

    “相反”的内容增加了“莲花忌(《日华子本草》把相反称为忌)地黄、蒜;牡丹忌服蒜;天雄、乌头、附子、侧子并忌豉汁;常山忌菘菜;生地黄煎忌铁器;杨梅忌生葱。”等7种。其他的药食忌类更多达19种,兹不赘。

    这还仅为《日华子本草》一书中“相反”“相畏”两者的增加内容,其实,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说法是不一致的,各本草书均有新增内容,仅《蜀本草》中相恶(在该书即相畏)的就有60种之多。可见“十八反”、“十九畏”历来都是不确定的。

    那么,是谁定的“十八反”、“十九畏”呢?

    一般认为,“十八反歌”源自张子和《儒门事亲》,“十九畏歌”源自刘纯《医经小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62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