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姜黄
名称:姜黄
类别:活血化瘀药
拼音:JIANG HUANG
拉丁:Rhizoma Curcumae Longae
别名:宝鼎香、黄姜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栽培要点:
产地:四川、福建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瘕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血虚无气滞血瘀者及孕妇慎服。
来源:姜黄Curcuma longa L.
科属:姜科姜黄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极香;根粗壮,末端膨大。叶片矩圆形或椭圆形,长30~45厘米,宽15~18厘米,两面均无毛;叶柄长约45厘米。花葶由叶鞘内抽出;穗状花序圆柱状,长12~15厘米;苞片卵形,长3~5厘米,绿白色,上部无花的较狭,顶端红色;花萼长8~9毫米;花冠管比花萼长2倍多;侧生退化雄蕊与花丝基部相连;唇瓣倒卵形,长12毫米,白色,中部黄色;药隔基2部具角状的距;子房被微柔毛。
生态环境: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东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广布。栽培。
名称:姜黄片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厚片。外皮灰黄色或深黄色,粗糙。切面棕黄色或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质坚实。气香特异,味苦、辛。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