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用药 > 个性用药 > 儿童用药
编号:12485516
专家解析儿童用药十大误区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30日 中国医药报
     专家解析儿童用药十大误区

    给孩子用药,您能做到合理正确吗?为了避免因用药错误导致对儿童健康的损害,记者采访了《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的作者,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解析目前一些常见的儿童用药误区,以提醒大家避开这些儿童用药的陷阱。

    误区一:没病滥用药物预防疾病

    药品是把双刃剑,对症是药,不对症是毒。西安某幼儿园给孩子服用病毒灵的处方药来预防病毒感染,就是例证。还有很多家庭常备板蓝根,认为在流感流行季节给宝宝喝能预防感冒。冀连梅强调,除了疫苗,世上没有神奇的预防流感病毒的药物。板蓝根也是药,不要随意给孩子服用。

    误区二:给儿童服用成人药

    药品有不同的剂量单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时候,一些医生还喜欢用简写,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提醒家长们仔细识别剂量单位。例如泰诺林在我国市场上有两个浓度的产品,混悬剂的药物浓度是160mg/5ml,而滴剂是500mg/5ml,如果家长不仔细核对浓度,很容易给错剂量。
, http://www.100md.com
    有的家长会给儿童服用自己服用过并觉得有效的药物,并按成人剂量减半,认为只要剂量减半就不会有问题。冀连梅提醒,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按成人剂量减半给儿童用药是不科学的。不能给宝宝随意服用成人药物,即使减少剂量也不行。

    误区三:搞混药名,看错包装

    统计显示,将近1/4的用药错误因搞混药名所致。例如,用于儿童退烧的泰诺林和用于儿童感冒症状的泰诺就很容易被混淆。此外,药品包装相似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同一家药厂生产的不同药品,外包装和尺寸大小都很相似,甚至连颜色都趋于一致,因此给孩子用药前切记仔细核对,以避免拿错药品、给错药物。

    误区四:几种药同时吃,中西药混吃

    事实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绝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不健全,因此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以避免损伤肝肾。如果病情需要多药同服,也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服用。另外,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还需注意各药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加重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误区五:滥用或盲目拒绝抗菌药

    冀连梅提醒家长,应该理性看待抗菌药的使用。抗菌药是处方药,不赞成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抗菌药,但如果在就诊时,医生明确诊断是细菌感染并且开了抗菌药,就应当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用,而不应当抱有排斥心理盲目拒绝。

    误区六:把保健品当糖吃

    保健品市场一直很红火,不少家长怕孩子缺维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选择给儿童服用保健品。为了吸引儿童,保健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于不少孩子把保健品当糖吃。例如,不少妈妈给孩子“海淘”小熊糖(一种儿童型多种维生素。口感好而且外形可爱,孩子们很爱吃),国外有多个小熊糖过量的案例报道,都是儿童趁父母不注意误服的。保健品吃多了也会中毒,要告诉孩子这不是糖,要把保健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或者锁进柜子里。

    误区七:迷信跨界“公知”或朋友熟人推荐购买药物
, 百拇医药
    冀连梅提醒家长,不要轻信跨界“公知”或者朋友、熟人的推荐,私下给宝宝服用某些药物。因为每个宝宝的状况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一样,应该由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后确定需要用哪些药。不向粉丝推荐药品,尤其是处方药,这应该是非医疗专业“公知”们的基本职业操守。

    误区八:迷信中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

    西药上市前都经过多期临床试验,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有些家长看到列出的不良反应就不敢给孩子服用或者自行减量服用,导致延误治疗或者药物浓度不够达不到治疗作用。

    中药由于是祖国医学文化的传承,部分没有经过特别严格的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里的不良反应通常注明“尚不明确”。尚不明确只表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不代表安全。另外,100%植物来源的药物也不代表100%安全,提醒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吃所谓的“小中药”来强身健体,要牢记“是药三分毒”的古训。
, 百拇医药
    误区九:迷信贵药、新药

    贵药、新药的疗效不是一定会好过便宜的老药,药品的价格是由它的研发成本、原料成本、工艺制备过程以及流通环节等因素决定,并不是由药品对疾病的疗效决定。新药上市后还要进行第4期临床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有一部分新药会因为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撤市。

    误区十:“海淘”药品,认为洋货好过国货

    由于药品安全问题频出,导致家长们选择从海外淘药品。这其实是有更大的风险:其一,由于语言障碍,很多家长读不懂药品说明书,无法了解“海淘”药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其二,由于网上商家店主不具备专业资格,缺乏监管,很难保证药品质量,也很难及时获得药品的不良反应等信息。

    儿童用药安全

    注意事项
, 百拇医药
    1.知晓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

    2.去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去正规药店买药

    3.听一线专业医师、药师的指导意见

    4.服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药目的,确认用法用量,知晓禁忌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5.至少双人去核对,防止服错药,服用正确的剂量

    6.采用正确给药方式和服药方法

    7.存储方法正确(如避光、防潮等)

    8.将药品放置在儿童不宜触碰的地方

    9.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清理过期药品 (于 娟)
, 百拇医药
    

    用药: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又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保障儿童用药安全仍然任重道远。众所周知,儿童处于人体生长发育期,各器官和系统不断发育变化,疾病谱和成人也存在很大差异。在用药方面,儿童群体有特殊的用药需求,然而我国儿童用药现状却不容乐观。

    需求量大,专用药缺

    据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人口约为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60%。在独生子女政策长期影响下,我国“四二一”家庭结构已开始出现,家庭乃至社会对于儿童的健康尤为关注。虽然儿童专科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的儿科门诊量不断增加,但始终供不应求,儿科医生仍然缺口很大,儿童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对于药物的需求量也很大。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吴晔教授指出,与儿童医药需求巨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儿童专用药的奇缺。儿童专用药是指适合于小儿服用的剂型(例如特殊口味的颗粒、糖浆、滴剂、泡腾片、咀嚼片等)、规格和剂量包装(小包装及小剂量)。由于缺乏合适的剂型和规格,临床上经常把片剂分为1/2甚至1/16给孩子服用,这不但操作很困难,也造成剂量不准确、掰碎后影响口感和药效。

    我国儿童用药不但剂型少,在可获得性方面也有不足。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冀连梅举了一个例子,她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了很多年的口服补液盐,在国内用的比例特别小。仅限于部分医院有,药店里都很少能买到。某些基层医院即使能找到口服补液盐,也不是最新配方。而在国外,口服补液盐就像饮料一样,在超市的货架上摆放,人们可以很方便地买到,并且有不同口味、不同包装,有粉末的,也有液体的。在孩子腹泻脱水初期,如果可以通过服用口服补液盐,可以迅速将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补充回来,减少孩子去医院的机会,也减少了输液的机会。”

, http://www.100md.com     说明书“含糊其辞”

    吴晔教授介绍,绝大多数药品在上市之前并未在儿童中进行临床试验,因此很多药物说明书中常常缺少儿童适应证、用法用量,或明确写着“缺乏16岁以下儿童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或简单一句“儿童酌减”。初步统计表明,我国约40%~60%的西药及中成药药物说明书没有明确的儿童使用剂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主任赵顺英也指出,临床上适合儿童的剂型少,国内某些药品的说明书不像国外的那么详细,关于剂量通常是“小儿减半、儿童酌减”之类的含糊字眼,医生和家长很难准确把握。

    冀连梅指出,我国的药品说明书不太统一。同样的药品不同药厂给出的剂量有时也会不同,而且很多时候是简单地按照年龄来给出剂量,这并不科学。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儿童,体重也会有很大差别,因此相比与年龄来划分,按体重标准更科学。由于说明书上有“儿童减半、儿童酌减”字眼,用药多与少的权力下放给医生和患者,没办法做到准确和统一。

, 百拇医药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与成人的差别不只是大小的区别,最主要的是儿童的各个器官和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对于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等具有自己的特点。肝脏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儿童大脑的血脑屏障功能还没发育完全,不能阻止某些药物对大脑的伤害,因此在儿童用药上应更加谨慎。说明书对儿童用药说明的“先天不足”,使医生没有办法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导致每个医生有自己的标准;此外,某些医生习惯性用药和经验性用药,不及时更新用药知识,不符合现代医学快速发展和规范化诊疗的趋势,都会给儿童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应当找医生或药师多问几句。 (文 于 娟 &n)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