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访谈
编号:12491021
胆囊不能“一刀切”(主委访谈)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0日 生命时报
胆囊不能“一刀切”(主委访谈)
胆囊不能“一刀切”(主委访谈)

     中国保胆手术领头人张宝善、刘京山教授呼吁

    专家小传

    张宝善,北大医院普外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副会长、内镜保胆委员会主席

    刘京山,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普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副主席

    在多数人眼里,胆囊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器官,出了问题做个小手术,把它切掉也不影响,有些人甚至还用“无胆英雄”来自称。

    事实上,胆囊个头虽小,干的活可不少。5月31日,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保胆取石委员会举办“2014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取石高峰论坛”,中国微创保胆取石治疗的开拓者张宝善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刘京山教授等专家呼吁,胆囊不能“一刀切”。本期,《生命时报》带你了解胆囊的是是非非。
, http://www.100md.com
    生命时报:胆囊有什么作用?我国胆囊疾病的发病情况如何?

    张宝善:胆囊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主要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调节胆道压力,同时分泌一些黏液性物质,保护黏膜。此外,胆囊还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可以分泌一种免疫球蛋白保护肠道。

    遗憾的是,很多老百姓只把胆囊看成一个“袋子”,认为其可有可无,更谈不上重视,导致胆囊疾病的发病不断增多。据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统计,我国胆囊疾病的发病率已超过10%,而且每年还在以1%的速度增长。胆囊结石、息肉等疾病,已成为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的主要病种。

    生命时报:胆囊切除后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呢?

    张宝善:传统观点认为,胆结石患者如果保留胆囊,就会留下可能再次生长结石的“温床”(专业上称“温床学说”),因此,能切就切。这种做法忽略了胆囊功能的重要性,可能犯下丢了西瓜捡芝麻的错误。人如果没有了胆囊,胆汁就会不停地排到肠道中,持续刺激肠道,产生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过多的胆汁还可能反流进胃和食道,诱发反流性胃炎、食道炎,甚至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无胆”还会使胆管结石的发病增加。
, 百拇医药
    对上万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48%的患者出现较严重的消化不良和反流性胃炎,24%发生胆总管结石,0.18~2.3%出现胆管损伤。

    生命时报:保胆手术有什么优势?适合哪些患者?

    刘京山:随着胆道镜技术的发展,新式内镜保胆取石术可以伸到胆囊里面,通过内镜直视,能够做到完全、干净的取净胆囊结石,且损伤小、费用低、住院时间短,避免了旧式胆囊造瘘术中的“胆石遗漏”。

    一般来说,只要胆囊尚存功能,就可以保胆取石,几乎80%以上的胆结石患者可以保住胆囊。但需要注意,第一,开展保胆取石手术对设备和技术要求很高,不可仓促上阵;第二,胆囊如果失去功能、结石无法取净,或胆囊管存在无法取出的结石时,还是有必要切除胆囊。

    生命时报:胆囊保留后结石会复发吗?应如何避免?
, http://www.100md.com
    刘京山:这是很多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过去所谓的保胆手术结石复发率高,多数是在没有胆道镜“盲取”的情况下,残留未取干净的结石,而不是真正的复发。随访发现,新式保胆取石方法已经把术后复发率降至10%以下了,胆囊癌变的风险也不会高于正常人群。如果术后规律应用利胆药物治疗,结石的复发率可以维持在5%以内,明显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

    生命时报:胆囊疾病如何早期发现?生活中应怎么预防?

    刘京山: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发现胆结石的确切病因,脂类代谢异常可能是重要的诱因。因此,预防这类疾病要从生活方式做起,心态良好、适当运动、饮食平衡。一日三餐遵循“早餐丰富、中餐足够、晚餐清淡”原则。早餐可以适当喝些橙汁,吃点奶酪、煎蛋等,让“睡”了一晚的胆囊强烈收缩一下,做个“胆囊体操”,排除其中的沉积物。由于人体的脂类代谢夜间最旺盛,所以晚餐一定要少吃高脂食物,胆囊结石患者晚餐后至少要过3个小时再卧床休息,以免结石进入胆囊管引起嵌顿。▲, 百拇医药(陈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