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新生活
编号:102294
现代人多“瘾形人”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4日 2014.07.04
    现代人多“瘾形人”

    对于“瘾”,多数人不屑。原因无他,自古以来与瘾沾边无好事。中国人为这些群体制造了一个形象的名词“瘾君子”。其实瘾有很多别称,比如医学上称之为“依赖症”,伦理学中通常用“爱”,人类学或民俗学中多以“嗜好”代之。

    《瘾型人》是一部探讨现代人多种瘾癖和心理健康的音乐剧,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瘾,也是关于认识自我的故事,包含了人们现代生活各种看得到和看不到的瘾。故事里这些拥有各种瘾癖的人在看似荒诞的情境中交织在一起,既可怜又可笑。也许你认为沉迷网络只是极少数人的问题,但通过《瘾型人》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瘾型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开灯睡觉癖

    许多女性单独一人时,习惯开灯睡觉。其实这一怪癖并不局限于女性,一些男性也有此要求,据说笑星周星驰睡觉时总要开着灯。
, http://www.100md.com
    开灯睡眠癖的病理实质是对黑暗的恐惧,这种对黑暗的恐惧大半是从幼年时期开始的。也许在某个夜里一则与鬼神相关的故事,就能在孩子心中埋下恐惧黑暗的种子,久而久之,他们便将对鬼怪的恐惧与黑暗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对灯光的依赖。其次,在某一黑暗的情境中的意外遭遇,或在黑夜里做了一个噩梦,这些恐怖的经历未能及时排遣,也可能造成对黑暗的恐惧。

    对开灯睡眠癖的矫治,一方面可以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即对患者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说明鬼怪于世间并不存在,对鬼怪的惧怕而产生的对黑暗的恐惧是一种幼年时期的幼稚情绪反映。另一方面可以尝试使用系统脱敏训练的方法,即根据患者对黑暗的恐惧程度,建立一个恐怖等级表,然后按照从轻到重的顺序,依次进行系统脱敏训练,不断强化,直到能关灯睡眠为止。

    资讯成瘾

    今天没有收到邮件,连一个短信都没有……很多人会因此而感到不自在,情况严重的人甚至还会烦躁和坐立不安———这种现象被英国科学家命名为“资讯癖”或者“资讯成瘾症”,即“信息焦虑综合征”。
, 百拇医药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频繁发短信、写电子邮件或处理文本信息会使原本聪明的人变笨。在智商测试中,过于忙碌处理种种信息的人得分比吸毒的人还要低。脑科医生给出的意见是,这样频繁地处理信息,会让脑部的运作受到影响,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两类人最易罹患“资讯癖”,极端忙碌(工作带来的惯性会直接导致他们离不开大量信息)或极端清闲的人(时间富裕允许他们流连网络和寄情短信)、情感诉求强烈但交往能力相对低下的人(在现实中交往质量较差、人际关系相对保守的人群,在虚拟环境下会显得相对活跃)。

    大家在制造大量垃圾电子信息时,其实也传达了一个概念:人类的信息社会还处在青春期,我们在面对过量的信息感到一种孩子般的好奇和惶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软瘾

    “软瘾”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新名词,它是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不同于毒品、药物、酒精的一种无法自拔的沉迷。社会压力加大与安全感的缺乏,使染上软瘾的人越来越多,表面上看获得暂时的满足与短时的快感,实际上却被榨取大量的精力、财力或者更多。事后或许会有些后悔,但当时却难以摆脱,是一种游离于爱与痛苦边缘的现代情绪。
, 百拇医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udith Wright最先用“软瘾”来描述这种情况,“这些习惯好像没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地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软瘾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行为,Judith Wright认为,每个种族每个年龄段的人们都难逃软瘾的羁绊。

    根据美国临床心理学领域享有盛名的赖特学院的一项调查,91%的美国人患有软瘾,其中拖延、过度看电视在调查中名列榜首。而网络相关的各种强迫性动作如频繁地查看邮件、登录微博,虽看似微不足道,并且是否构成心理疾患尚存争议,但是世界各地相继成立了治疗此类网络成瘾的机构或中心。

    怎么避免或者摆脱软瘾?戒除软瘾要经常自我反省,下一次长时间坐在电视机或电脑前或很冲动地奔向商场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这有没有干扰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激发了这种沉溺的行为?进而搞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后下定决心去改正。
, 百拇医药
    此外,建立与亲人、朋友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在与他人的沟通中给予并感受更多的关心和爱,软瘾的吸引力自然就弱了。正如Judith Wright所说的:“生活充满了更丰富的节目,就不需要软瘾来填补空虚和空白了。”(赵鲁)

    

    网瘾:被杜撰的精神病

    1997年,美国心理学会(APA)正式承认了“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于是国际上众多学者围绕着此主题展开研究。在中国,研究者通过修改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的定义,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成瘾者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
, 百拇医药
    但是,网瘾的医学定义一直未有公认。2004年,荷兰人凯特·巴克在阿姆斯特丹开办了欧洲首家网瘾诊治所。起初并未将矛头仅仅指向网络及电子游戏瘾症,而是“瘾君子互助”。随着史密斯与琼斯网络及电子游戏瘾戒除中心的设立,巴克聘请了20多名具备专业资质及多年经验的瘾症治疗人员尝试按照精神疾病来诊疗网瘾,首创了“电子鸦片”受害者治疗方案。在黑暗里摸索了两年后,2006年,荷兰人便宣布,他们对网瘾的诊疗失败。原因便是他们发现网瘾不是一种精神疾病。

    2007年6月24日,在美国医学会一场激烈的辩论之后,几乎要被戴上精神疾病帽子的“电子游戏上瘾”又被精神专家们拿掉了。随后,美国医学会也拒绝向美国精神病学会推荐把网瘾列为正式的精神疾病。

    美国心理学家金柏莉·杨曾归纳出,网络上瘾应该具备下列条件:强迫性地、非自由地使用网络、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被线上即时活动占据大部分生活的时间、不能自拔,并准备在于2012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第五版列入上网成瘾,但引起争议。
, 百拇医药
    目前,国际精神医学领域通用的诊断体系主要由《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构成。其中,《精神与行为障碍类别目录》(ICD-10)诊断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在40个国家的100多个临床和研究中心实地广泛测试后,对300多种精神与行为障碍进行了详细分类。而在这个标准中,尚未把网络成瘾认定为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最新版DSM-5于2013年5月18日出版,虽然在其第三章中探讨了“网络成瘾症”并且有大量的文献研究,但这些研究都存在严重的样本偏差,都在对网瘾进行探索性构建,却绝少对这些形形色色的网瘾概念进行验证,未纳入正式诊断里。

    在我国,网络成瘾标准率先在部队医疗系统开始推行,并准备向国务院卫生部申请成为全国通用标准。2009年,卫生部在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时,否定了将网瘾作为临床诊断的精神病,认为目前“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不应以此界定不当使用网络对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损害。同时,卫生部提出了新的概念,认为“网络成瘾”只是网络使用不当。 (赵鲁)
, http://www.100md.com
    

    晒太阳也上瘾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人体可能会分泌出一种让自己感觉愉悦的信号分子:β-内啡肽。

    在海滩上享受阳光灿烂的一天可能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休闲。近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暴露于紫外线(UV)的小鼠表现出类似于上瘾的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反复暴露在UV光线下的小鼠产生出一种名为β-内啡肽的阿片样物质,该物质可使人对疼痛失去知觉且和毒瘾有关。当小鼠摄入一种使β-内啡肽失效的药物后,表现出退瘾症状,包括爪子摇晃、牙齿颤动等。
, http://www.100md.com
    如果该结论也适用于人类,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明知有皮肤癌患病几率增加的风险,却仍然愿意继续享受阳光的热度。

    并未参与该研究的美国达拉斯市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精神病学家Bryon Adinoff说:“该研究勾勒出一个清晰的潜在机制:UV辐射是令人感到愉悦的,并且可能使人上瘾。这是一个重大发现。”

    波士顿市麻省综合医院(MGH)肿瘤学家David Fisher和同事在研究了皮肤暴露于UV光线下产生色素的分子机制后,开始对阳光上瘾这一命题产生兴趣。在新研究中,小鼠的皮肤细胞在长期、低剂量的UV光线照射下也合成了β-内啡肽。

    生成的β-内啡肽会提升小鼠对疼痛的忍受力,改变其行为。尽管小鼠通常更喜欢黑暗环境,但暴露在UV光线下的小鼠会寻找一个光亮的盒子,前提是它们曾被教会将黑暗盒子和纳洛酮(一种能抑制β-内啡肽发挥效用的药物)治疗联系起来。
, 百拇医药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好奇,是什么力量迫使人们强迫性地让自己晒黑。例如,Adinoff及其团队证实,暴露于UV光线会促进向大脑“奖励中心”的血液流动。

    北卡罗来纳州温斯顿-赛伦市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皮肤科医生Steven Feldman表示,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晒日光浴可能会上瘾,Fisher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该研究让人们注意到了一个也许我们早就应该知道但一直忽视的科学问题。”

    尽管晒太阳被证明会上瘾,但社会压力仍迫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晒日光浴。Feldman说:“我们一直在告诉公众,不要将自己暴露在太阳下。但年轻人仍有这样的观念:如果他们拥有晒得黝黑的皮肤会更容易在周末获得约会。”(段歆涔)

    
, http://www.100md.com
    新加坡要治“手机上瘾症”

    容易分心;离不开智能手机;其实没什么事但就是忍不住查看手机;如果你有上述症状,那可能就是一名手机上瘾症患者,需要接受专业治疗。近期,新加坡的精神病学家正在向医疗部门建议,将网络和手机上瘾行为正式视为一种疾病。

    据媒体监测公司尼尔森2013年调查报告,亚太地区的手机渗透率较高,其中尤以新加坡和香港居首。在新加坡540万人口中,87%的人拥有智能手机。在美国,这一数据为65%,放在亚太地区进不到前五名。同时,据全球信息服务公司益百利的研究,新加坡人每次登陆脸谱网的平均浏览时间是38分钟,几乎是美国人的两倍。

    新加坡鹰阁高级医疗中心的精神病学家Adrian Wang认为,手机上瘾应该被归类为一种精神疾病。“这类患者一般压力较大、容易焦虑,但他们应对的方法往往是上网、浏览社交媒体。”一家精神诊所的顾问Tan HweeSim则注意到,近年来,不少年轻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了变化。以前,对网络游戏上瘾的人居多,而现在对社交媒体和视频下载上瘾的趋势上扬。
, 百拇医药
    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短信颈”或颈部疼痛,新加坡中央医院的麻醉科医生Tan KianHian介绍道:“现在人们边走路边低头看手机的现象非常常见,甚至过马路时都在低头看手机。”

    日益普遍的手机上瘾症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去年年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发起了一项名为“把手机调到朋友模式”的运动,鼓励人们在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把手机扣在桌子上。“这个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支持。”组织者之一Chan Jing Hao说,他们正在计划把这项活动推广到其他学校。

    同时,新加坡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发起一项针对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的“网络健康”教育项目,警告父母不要过早地把手机等数码产品交到孩子手里。(张文静/编译)

    
, 百拇医药
    高热量食物或让人“上瘾”

    新华社电 中美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这可能是因为长期高热量饮食引发了类似吸食尼古丁的上瘾行为,只有继续吃高热量食物才会获得满足感。

    研究人员在近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比较了常规饲料与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在摄取高热量与低热量脂肪乳时,大脑释放的多巴胺(大脑中一种产生满足感的化学物质)差异。结果发现,用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只对胃中高浓度的脂肪乳有反应。

    参与研究的耶鲁大学和同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韩雯斐对新华社记者说:“高脂饲料饲养的小鼠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几乎感受不到稀释的脂肪乳中所含有的能量。这就是说,低浓度的脂肪乳已不再让高脂饲料饲养的小鼠感到满足。”

    他们还发现,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脂质信号分子OEA会调节多巴胺奖赏系统,但“长期高脂饮食会干扰这一信号系统,导致多巴胺系统无法对不太可口的低热量食物刺激做出奖赏反应”。(林小春)
, http://www.100md.com
    

    中外研究人员揭示酒精成瘾机制

    (记者鲁伟 通讯员罗芳) 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徐富强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直观地揭示了酒精作为能源物质直接参与大脑的代谢过程,部分解释了酒精成瘾机制。相关论文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据论文第一作者、课题组成员、副研究员王杰介绍,进入体内的酒精,约10%通过呼吸和体液被排出体外,其余90%经过肝脏转化为醋酸盐,成为可被利用的能源物质。近年来,在人体和动物上的研究表明,长期饮酒或酒精成瘾可明显地降低大脑葡萄糖的代谢速率。但大脑能否利用酒精及其代谢物作为能源物质、大脑内醋酸盐类的来源等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通过与美国耶鲁大学核磁共振研究中心合作,利用磁共振可见的分子探针跟踪酒精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行为。通过自主研发设计的酒精蒸气室设备,研究人员为大鼠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酒精蒸气环境,建立了一个长期"酗酒"的动物模型,进而对长期"饮酒"大鼠的大脑代谢行为进行了观测。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连续三周的"酗酒"训练,大鼠大脑内醋酸盐类物质的代谢结果并未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酒精的代谢速率却有了显著性的提高,尤其是在大脑皮层。

    "酒精代谢速率的提高,是部分取代了葡萄糖作为能源,还是生理病理导致葡萄糖的代谢速率降低,还是兼而有之,目前还在研究中。"王杰认为,相对于其他的能源物质,酒精在胶质细胞内参与代谢行为的比例明显升高,这些研究结果从能量代谢的角度为研究酒精成瘾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生物化学基础,为研发抗酒精成瘾药物提供了新角度。

    那些让女人上瘾的“东东”
, 百拇医药
    女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恋物的,喜欢抓得住、摸得着的东西,一点也没错。面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流连忘返的一定是女人。

    让女人上瘾的东西往往是种类多样、样式繁多,一直都有出新品,不同心情、不同的搭配会有不同的精彩。

    香水篇: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倩倩爱上了香水。观赏着列队静候的高矮不均、形状各异如艺术品般、盛有各种梦幻彩色液体的瓶子,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因为香氛能给人增强自信心,每天用不同的香氛代表了不同的品味和气质,反映出不同的心情和人生领悟。”倩倩解释道,从稚嫩到成熟,从甜心到优雅,从小清新到馥郁,女人的心路历程也正如一瓶香水的前中后调,每一阶段总会给人不同的惊喜。

    耳钉耳环篇:打耳洞,并不陌生。可怕的不是疼痛,而是之后女人们疯狂地买耳钉或耳环。每个打耳洞的女孩,差不多都有十几对的耳钉饰品。
, 百拇医药
    那些精致的耳环和耳钉,或长或短,或是花纹或是小动物,或可爱或灵动,或是水钻闪闪或是糖果色颜色多样,随着婀娜的身姿而闪动,女人的脸显得更生动。

    护肤化妆篇:化妆是满足女性追求自身美的一种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化妆品并运用人工技巧来增加天然美。芳芳的化妆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粉底液、遮瑕膏、粉扑、睫毛膏、唇彩、眼影、眼线盒、眉笔……每种化妆品哪个牌子的最好,芳芳自有一番经验,这来源于她多年对各种品牌的试用和使用心得。

    每逢商场举办活动,一遇到商家打折,芳芳都会遇上姐妹们一同去排队血拼,不是马上使用,而是为了囤货,或是转给论坛上需要的其他姐妹们。“每种都想试试,没有最好的,只有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化妆品,真的很有成就感。”

    做饭篇:有人喜欢吃饭,就有人喜欢做饭。喜欢做饭的人,不在乎自己有多喜欢吃,而是在乎别人是不是喜欢吃。男人最想娶的是什么样的女人,百分之八十的回答是一个爱做饭的女人,为什么是爱做饭,而不是会做饭呢,因为爱与会是不一样的,爱做饭的女人会用心思去做每一道菜。她享受的不仅是最后的美味,更有做饭的过程。
, http://www.100md.com
    从菜市场食材的挑选、食材水洗切割方式、形式多样的烹调过程到最后美味菜肴的上桌,看到家人们开心痛快地吃饭,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网上购物篇:璐璐接触网上购物,还要从注册淘宝网说起。如今,已经有五年网上购物经验的她,已不拘泥于淘宝网,各种电子商务网站全都能买到。

    服装、食品、护肤品、家具等,只要是能从网上买的,她都基本不放过。一周不购物,就倍感难受;没事无聊,翻翻网页,不需要买上两三件;碰上心情不好,更要上网购物;遇到打折促销狂欢季,熬夜等着秒杀。

    “在网上买东西,不会心疼花钱的,轻轻点几下,付款就完成了,”璐璐说,“最开心的是收到包裹拆开时的欣喜,如果实物质量与网上描述相符,更是颇有成就感。” (牟一)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