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德医道
编号:12490467
医生该会的第三种语言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8日 生命时报
     健康教育离不开医院和医生的支持。同时,医院的各项新技术、新成果、新理念也需要更多的途径传播给大众。 “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大行动”邀请全国省、市、县各级人民医院及中心医院热爱科普的专家们,将他们最想说的话、最想传播的知识、最先进的治疗技术集中展示给读者,既让读者享受了健康大餐,又为医院提供了与读者沟通的平台。

    记得我还是主治医生的时候,接诊过一名70多岁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老人。就诊时她双眼已经失明一周了,需要手术治疗,但患者合并尿毒症,这种情况不能轻易做手术。由于患者家属再三要求,在反复交代了风险后,我们给患者实施了手术,抢回了0.1的视力。但不幸的是,一周后这个患者因为尿毒症去世了。她女儿找到我时,我心里很忐忑,害怕变成一起医疗纠纷。出乎意料的是,她对我说:“医生,真的谢谢你,我妈妈是看到了她惦记的亲人才离去的。”

    这个经历给我很多感悟和反思,医生的一个决定、一个治疗方案,都可能会改变患者的生活。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情感、有经历、有生活,医治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更好地生活,而良好的沟通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我常常想,医生每天用专业语言进行学术交流,用英语去了解最新学术进展,我们是否忽略了另外一种语言——与患者交流的语言。在此我有几点心得,和各位同行共勉:
, 百拇医药
    治疗前,用最易懂的话描述疾病。经常有患者来看病,不说病情、原因就直接要求打激光。每每这时,我心里就有些不快。我认为,患者千里迢迢来看病,绝不能仅仅得到“打激光”这三个字,他们应该知道疾病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只要医生短短的几句话,帮助可能就是巨大的。因此,即使每次门诊结束后都累得说不出话,我还是坚持用简单的、最易懂的话告诉每个患者:你患的是什么疾病,有什么后果,最坏的可能是什么,你大概准备多少钱来治疗等。

    治疗时,多讲目的。在接受治疗时,患者多数情况都是一知半解。尤其是需要手术或一些长期治疗时,患者可能很迷惑,并做出错误决定。比如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在首次做全视网膜光凝后,视力可能还不如治疗前。如果沟通不充分,患者可能就会放弃治疗,造成不可挽救的视觉损伤。而我们医生要做的就是,告诉患者治疗的目的是什么,后果会怎样,可能出现哪些情况。这样即使患者不了解医学,或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不适,也会积极地配合医生。让患者了解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
, 百拇医药
    选疗法,多考虑患者综合情况。我常常提醒自己和学生,每一个患者都是有父母、有儿女、有亲人的,我们不仅仅要竭尽全力治病救人,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一个更好的生活。因此,要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做”治疗方案。举个例子,目前黄斑变性的治疗首选是抗新生血管药物,价格昂贵,而且要反复注射,但它确实能有效提高视力。光动力治疗对提高视力作用效果有限,但治疗次数少。对于一个家境不好的老年患者,我会选择注射几次抗新生血管药物后,用光动力让病灶稳定,对他来讲,这可能是最佳方案。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患者的情况,多问几个涉及治疗的生活问题,综合考虑,而不是按照教科书草率处方。

    医者当有“心术”,我把它总结为:爱心,耐心,信心;仁术,技术,学术。希望医患沟通能架起我们与患者心灵的桥梁,让我们毕生努力精进的医术能真正造福患者。▲, http://www.100md.com(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赵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