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 提醒
编号:12492515
铅中毒 离你的孩子有多远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29日 中国医药报
     “孩子放假了,想带孩子去医院测一下血铅,群里有相同想法的‘粑粑嘛嘛’吗?”在回龙观某社区的论坛上,一位年轻妈妈的帖子引来众多跟帖。

    “孩子铅中毒有什么症状?”

    “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老师建议查血铅。万一查出血铅有问题,该怎么办?”

    “我家孩子查过,有点超标。医生说不需要吃药。医生还说现在北京空气这么脏,孩子应该定期查血铅……”

    “空气脏还能铅中毒啊,看来我也要带孩子去查查。”……

    “铅中毒确实已成为引发儿童健康的头号问题。”杭州红十字会医院石占立副主任医师说,但是也不至于谈铅色变。正确看待铅中毒,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尤其是有意识培养孩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预防铅中毒对孩子身体的伤害。
, 百拇医药
    正确认识

    铅中毒并不是临床意义的症状性中毒

    石占立介绍,儿童铅中毒与传统观念上的中毒不同,它并不是临床意义上的症状性中毒,而是表示体内的血铅含量已处在有损儿童健康的危险水平。

    据介绍,20世纪60年代,只有在血铅水平达到每升600微克以上,出现贫血、腹绞痛、惊厥等症状时才诊断为铅中毒。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对儿童保健要求的提高,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经过多次修改。1991年10月,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将铅中毒诊断标准规定为血铅水平大于或等于每升100毫克。1994年5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一届全球儿童铅中毒预防大会,对美国制定的标准给予进一步的认定。

    “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展无症状的亚临床水平儿童铅中毒研究。”石占立说,通过大量流行病学数据统计,我国儿童血铅水平不容乐观。
, 百拇医药
    资料显示,1988年,我国对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市儿童铅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城市工业区儿童铅中毒流行率多在85%以上。动态研究推测出我国城市儿童铅中毒的流行率已高达51.6%。1997年对我国部分地区和城市儿童大样本筛查结果表明,约38%的儿童血铅水平超过每升100微克。

    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是以血铅水平为主要依据来判断铅中毒的轻重程度。儿童铅中毒根据血铅水平可分为5级标准。Ⅰ级指血铅水平低于每升100微克,属于安全水平;Ⅱ级指血铅水平在每升100~200微克,属于轻度铅中毒;Ⅲ级血铅水平在每升200~450微克,属于中度铅中毒水平;Ⅳ级指血铅水平在每升450~700微克,属于重度铅中毒;Ⅴ级指血铅水平大于每升700微克,属于极重度铅中毒。

    “儿童铅中毒多属于Ⅱ级血铅水平,不需要进行临床治疗。Ⅲ级及以上经复测确认后,就需要医生进行临床处理进行排铅。”

    科学避铅
, 百拇医药
    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尤为关键

    石占立说,避免儿童铅中毒多以预防为主,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铅的侵袭。

    儿童体内的铅主要来自母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方面。母源性的铅主要指从母体转移过来的,如果孕妇体内含铅较多,在妊娠后期这些铅就可以通过胎盘转移到胎儿体内;胎儿出生后,还可以通过乳汁被小儿摄入。

    “所以,从事美发、油漆、印刷等工作的女性,准备要宝宝之前一定要停止一段时间工作,最好怀孕前去医院做血铅水平的检测,如果血铅水平不正常,建议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经医生综合评价后再怀孕。孩子出生后,妈妈们最好不要在哺乳期间染发,以免铅通过乳汁进入孩子体内。”石占立还说,年轻人装修新房时也要注意切断铅可能通过母体进入胎儿的源头。比如尽量少用颜色鲜艳的油漆,地砖一定要看看产品检测报告中铅的含量等,尽量减少孕妇怀孕期间接触铅的可能。

, 百拇医药     外源性的铅主要指孩子出生后从外界环境中直接摄入的铅。目前,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因素主要来自大气污染和孩子的生活习惯。

    浙江中医药大学万海同教授说,儿童铅中毒主要与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爱吃手、随口咬东西,很容易将环境中的铅带入体内;喜欢画画也会增加铅中毒的几率,原因在于市场上的油画棒或蜡笔含铅量高;喜欢玩具的孩子比不喜欢玩具的孩子更容易铅中毒,原因是大部分玩具都要喷漆,像金属玩具、彩色颜料积木、注塑玩具、印有图案的气球、图画书册等,含铅油漆是儿童体内含铅最主要的原因。

    “预防铅中毒,家长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万海同说,培养勤洗手、认真洗手特别是注意进食前洗手,纠正吸吮手指、啃咬指甲、铅笔或其他物品的不良习惯;同时尽量少让孩子吃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普通皮蛋、爆米花等;不从街边地摊上购买价廉质次的陶瓷餐具,不使用色彩过分鲜艳的陶瓷餐具,不用水晶玻璃杯给孩子喝水等,减少孩子接触铅的机会。

    至于如何避免接触大气中的铅,万海同指出,大气中的铅还没有达到容易造成铅中毒的程度,但是汽车流量大的街道和马路由于汽车尾气缘故,引起儿童铅中毒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尽量不要带孩子去街上、马路上散步;处于马路平行线30米之内的住宅属于铅浓度覆盖的范围,尽量选择高的楼层居住,因为楼层越低,尾气越多,铅的浓度越高。
, 百拇医药
    科学排铅

    基于血铅水平的针对性食疗或药疗

    对于儿童铅中毒,家长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要滥用排铅药物和保健品,给孩子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石占立介绍,对于轻度铅中毒的孩子,食疗排铅是最理想的办法。一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柠檬、石榴、山楂、猕猴桃、酸枣、苹果、草莓、西红柿、菜花等水果和蔬菜;二是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海带、动物血、芹菜、苋菜、红枣、菠萝等富含铁的食物;三是多吃富含大蒜素和果胶的食物,如大蒜、苹果等食物。

    还可以给孩子做一些专门的有助排铅的食疗“饭菜”。如用金钱草、乌梅、甘草煎的金梅饮,甘草、绿豆煮的绿豆甘草汤,胡萝卜煮熟压烂兑入牛奶的胡萝卜牛奶饮,金针菇、虾皮、瘦肉做馅的饺子、包子,大米、海带粒、大蒜泥熬的蒜泥海带粥等,都对改善铅中毒症状、治愈铅中毒有帮助。
, 百拇医药
    对于必须采用药物治疗的铅中毒(国外标准血铅水平大于或等于每升400微克),石占立介绍,很多国家将依地酸钙(CaEDTA)或钙促排灵(CaDTPA)作为临床治疗重度铅中毒的首选药物,但是由于临床的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国内在临床上已不大使用。目前国内对一般慢性铅中毒和由小动脉痉挛所致急性发作铅绞痛使用二巯基丁二酸钠(NaDMS)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对于铅毒性脑病使用二巯基丁二酸(DMSA)作为首选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金属硫蛋白临床排铅效果也不错。

    万海同教授介绍,我国传统医学对于铅中毒的治疗也有记载,宋朝《洗冤录》、清朝《余东录》等对于铅中毒以及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有详细的描述。中医药由于对人体代谢影响小、相对化学药毒副作用比较轻等因素,也是排铅的优选方案。

    目前,中医药排铅药物可辨证施治3类铅中毒:气血两虚型用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肝肾阴虚型用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肝胃不和型用龙胆泻肝汤或逍遥散加减。天津中医院采用土茯苓、木瓜、当归、黑豆、扁豆、乌梅、甘草等7味制成蜜丸或汤剂,对110例铅中毒病排铅治疗,效果也很明显。 (文/本报记者 龚 翔 &n)
, 百拇医药
    

    铅中毒有哪些危害

    铅中毒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等系统的终生性伤害上。

    神经系统 铅对多个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中的特定神经结构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皮层和小脑是铅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组织;而在周围神经系统中,运动神经轴突则是铅毒害的主要靶组织。其中铅对神经系统的毒害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①使铅中毒者的心理发生变化,例如成人铅中毒后会出现忧郁、烦躁、性格改变等症状,而儿童则表现为多动;②铅中毒会导致智力下降,尤其是儿童会出现学习障碍,据报道高铅儿童的IQ值平均比低铅儿童低4~6分;③铅中毒会导致感觉功能障碍,例如很多铅中毒患者会出现视觉功能障碍:视网膜水肿、球后视神经炎、盲点、眼外展肌麻痹、视神经萎缩、眼球运动障碍、瞳孔调节异常、弱视或视野改变;或嗅觉、味觉障碍等;④铅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影响是降低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损害是严重铅中毒的典型证明之一。
, 百拇医药
    血液系统 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二是缩短循环中的红细胞寿命,这些影响最终会导致贫血。

    心血管系统 铅对心血管系统的伤害主要表现在:①心血管病死亡率与动脉中铅过量密切相关,心血管病患者血铅和24小时尿铅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血管病患者;②铅暴露能引起高血压;③铅暴露能引起心脏病变和心脏功能变化。

    骨骼 骨骼是铅毒性的重要靶器官系统,铅一方面通过损伤内分泌器官而间接影响骨功能和骨矿物代谢的调节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毒化细胞、干扰基本细胞过程和酶功能、改变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耦联关系并影响钙使系统从而直接干扰骨细胞的功能。

    
, 百拇医药
    铅中毒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尿铅 是反映近期铅接触水平的敏感指标之一,但测定方法、留尿时间以及污染等因素可直接影响测定结果。

    血铅 是反映近期铅接触的敏感指标,血铅浓度与中毒程度密切相关。

    点彩、网织、碱检红细胞 急性铅中毒时阳性率均较高。

    其他 神经肌电检查可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检查血BuN升高。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 环境医学 > 环境、公害病、污染物与健康 > 铅污染(铅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