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名老中医之路
编号:12487726
百年任应秋 千秋中医魂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168期
百年任应秋,千秋中医魂,任应秋百年诞辰,人勤春来早,年老志益坚,大师往矣,德泽犹存,任应秋与学生们,缅怀纪念
百年任应秋 千秋中医魂
大师往矣 德泽犹存
人勤春来早 年老志益坚

     百年任应秋 千秋中医魂

    任应秋诞辰百年

    任应秋先生写给李济仁的隶书书法

    两代师生缘

    在求师问学的生涯中,我有两个遗憾,就是跟两位师爷没有面缘。一位是冯友兰先生,一位是任应秋先生。冯先生1990年仙逝,当时我正在编写《易学大辞典》,得到了冯先生的大弟子、北大教授朱伯崑先生的指导。当年特别想拜谒冯先生,无奈未果。至于任先生,更是遗憾。1984年我准备报考北京中医学院医古文研究生时,导师名字就写着任应秋、钱超尘两个人。可我1985年上学时,任先生已经驾鹤了。

    相比起来,任应秋先生给我的印象更深。这是因为任先生和家父还有一段师生缘。家父李济仁1965年被安徽中医学院选派到北京参加全国内经研修班,这个班不仅仅研修《内经》,主要任务是要编撰《内经》教材。任先生是主讲教师之一,经常来班上做讲座和研讨。当时新中国中医教育事业刚刚起步,作为教育之本,教材的编撰自然是头等大事。这个班由北京中医学院主办,遴选了全国各中医学院《内经》课程教师参加,作为第一批拓荒者,他们后来都成为中医领域的佼佼者。这个班的负责人之一王玉川先生、还有几位成员班秀文先生和家父等在2009年被评选为首届“国医大师”。我的博士后导师王洪图先生当年也是这个班的学员兼秘书。

    听家父讲,在《内经》教学及教材编撰问题上,当时可以说出现了两派观点,一派是偏于传统的,一派是偏于现代的。任先生当然是偏于传统的,他主张要在搞懂《内经》字词句的基础上理解《内经》的深刻含义,不能简单以西医学来比附或否定中医,不要为了赶时髦而肢解古义。而当时另一派则主张要运用西医学、现代科学知识大胆创新、大胆批判,该否定就要否定。两派观点虽交锋激烈,但不伤和气,彼此尊重。遗憾是不久“文革”开始,这部具有思想火花的开创性教材未能问世。

    有幸的是,后来我成为钱超尘先生和王洪图先生的弟子。钱先生和王先生常常和我提到他们的老师任先生。每次提起,那种深深的情意都令人动容。钱超尘先生将任先生看成是指路恩师,王洪图先生生前每年都要去任先生墓地祭扫。

    当代国学国医第一人

    新中国中医教育的历史,是绝对离不开“任应秋”这个名字的。任应秋先生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的杰出代表,其事迹和成就已经多有论述,此不赘言。这里只说一说任先生对国医与国学教育的贡献和远见卓识。

    可以说任先生是当代国学国医第一人。他四岁读私塾,后入江津国学专修馆攻读经学,受到经学大师廖季平的亲传。有14年的治经学经历,在经学、史学、子学以及训诂学、考据学、目录学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7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