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医案研究 > 临证经验
编号:12494387
医门传薪之曾定伦临证录(2) “辛开苦降”理脾胃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189期
辛开苦降理脾胃,医门传薪之曾定伦临证录(2),后天脾胃,能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脾胃如市,病寒热错杂,升降失常,针对病机,应寒热并用,辛开苦降,配伍理气止痛药,治疗胃脘痛,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对症用药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重庆市名中医曾定伦在治疗脾胃病时,根据脾胃病多寒热错杂的病因病机特点,用“辛开苦降”法施治,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浅析如下。

    后天脾胃,能升降相因、燥湿相济

    曾定伦说,饮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转化、排泄过程,早在《素问·经脉别论篇》就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上述论述说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虽与五脏六腑功能活动有关,但整个活动的中心是脾与胃。《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故自《内经》始,后世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且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散精于肝”“浊气归心”“上归于肺”等过程均依赖脾脏的“运化”及“升清”功能,而“游溢精气”“下输膀胱”等过程均依赖于胃腑的“受纳”及“通降”功能。

    脾为太阴湿土,其性喜燥而恶湿,主升,赖阳以煦之;胃为阳明燥土,其性喜润而恶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3 字符